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499500000006

第6章 “中国妈妈”现象

专家称应反思教育模式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黄茜则于2009年5月31日在该报发出整版文章,对生活在中国的“中国妈妈”教育子女方式进行了探讨,该文开篇写道,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一时间,有关“中国妈妈”的话题引来了各方人士的争论。该文被国内众多网站转载。之后,传统媒体跟进,连续刊文探讨中国母亲应扮演怎样角色,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妈妈”形象的争论。

尽管乔磊的文章中说的是美国教育环境下的“中国妈妈”,但有文章称,相当一部分中国的“中国妈妈”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时间,不服者有之,反思者有之,共鸣者亦有之。“中国妈妈”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这些妈妈们的教育模式到底如何?以下是黄茜文章的主要内容。

妈妈留言 网络平台倾诉

苦恼者

杨旭: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教他。

小路:对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模式很是迷惑!有时甚至不知所措。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匿名:当妈妈很容易,当一个合格的妈妈很难,当一个优秀的妈妈难上加难。

□坚持者

小潘:没听过“慈母多败儿”吗?中国古人的话还是挺对的。以后我们家孩子要不听话,也得打。

朱满琴: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儿子今年读初二,我和儿子的关系处得比较好。我俩平时无话不谈,有时玩起来就像姐弟俩。儿子平常很关心我,但我做错事情时他也会批评我。我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简单,只要他尽力就好。但我对他的身体和培养他的思想品德都看得比较重要。我希望将来我儿子过得开心、健康、平安,这样就满足了。

兜兜的妈妈: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自然而然有这样的想法,希望他们快乐,但更希望他们今后有出息。毕竟,今后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没有社会地位,在中国是绝对快乐不起来的。

反思者

陈芳:我的教育,是个问题。

吉娃娃:我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工作轻松、生活富足。但是,强求的意志不一定是能够完美实现的,即使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按照自己的设想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完他的前半生,但是后面的路还要靠他自己完成。

于艳:我一直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好,替他安排好所有的事就免得他走弯路了。哪知道他一点也不领情。现在想想,我应该多听听他想要做什么。

根据人民网策划的“中国妈妈竟成贬义词中国式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显示,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其次是思想品德、个性,学习仅排在第四。这说明了并非如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

此外,在决定孩子是否参加各种课外班的选择中,有52.8%的人表示经常是由孩子决定,只有12.3%的人从不让孩子做决定。

从该网络调查可以看出,“中国妈妈”的真实心声与以往我们所设定的形象并非一致。

网友反应 母亲角色解读

支持者

lzjtay:据说中国最焦虑的人群是做了母亲的女人,她们总在为孩子担心,总在为孩子计划未来。她们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过度保护或管教,以至于严重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她们的口头禅基本上都是:我这样做是为你将来好。

湖北荆门网友:说得很对,中国家长其实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牺牲孩子的快乐来满足自己那种变态的虚荣感。也就是所谓的自己孩子学习好,有出息。当孩子长大了,成功了,发现他们最快乐的童年已经过去,自己不管如何成功,也找不回当年的快乐。

王金康: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管得太多太死、不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愿望、对孩子赋予过高的期待、过度的物质溺爱等问题。

反对者

勇敢的jerryliu:想起了高中的一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们不懂这个道理,以后会吃亏的。

聊一阳指:养儿方知父母恩。管是爱的一种表现!

Ada:文化不同而已,我老妈在我小时候也会这样说,某某家的孩子有哪些优秀的地方。我也会烦拿我去跟别人比。不过长大了我并不觉得我妈妈不好,更不会埋怨,因为我知道妈妈的心是希望我有一个好的人生,也知道她是爱我的。这一点中外妈妈都一样,不要在母亲这一点上贬损中国的母亲。美国母亲好,中国母亲一样好。

QQ:中国妈妈最伟大。她们对孩子无私奉献!小树需要精心栽培,长大了就可以任凭自然发展。

中立者

国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国妈妈”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但在教育方式上,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爱攀比,以最好作为标杆,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不能正确对待孩子会给他的心灵带来创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成长要引导,不要造模型,要靠自己发挥,不要按你的设计让孩子去实施,这样孩子会反感,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一概不知道:我觉得这种矛盾在很多亲子关系中都存在,只不过因为中国千年历史的“家长制”更突出些。离开父母生活一段时间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孩子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个认识,家长也可以在想念中体会孩子的不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沟通,孩子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只是说不要管我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是没有用的),父母也应该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不能一味以“我为你好”为借口来控制孩子的一切。总之,这需要双方互动,对峙或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小塌鼻儿狗狗: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随处可见,很多东西你不争就会被别人拿走。归根到底,“中国妈妈”的心态问题还是由国情决定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也苦了孩子们啊!

匿名:因材施教,中国妈妈的教育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相信动了脑筋的教育总比不花心思的教育来得要好。

专家调研 教育模式反思

2005年在武汉市举行的“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中,有3000名小学生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形象。将自己妈妈“妖魔化”的背后,透露出学生面对家长们强迫“培优”的无奈。450余位妈妈参加了手机短信调查,寻找问题根源。

近日,在中央一套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就突出反映了母女之间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母亲总是试图扮演掌控和指挥的角色,她们坚信孩子的理想主义一定会在自己的经验主义面前折戟沉沙,每对父母与孩子都在PK。较量的结果只有靠实践来证明。

如今,对于母亲的记忆在另一种文化观的比照中得以重新梳理,年轻的新生代妈妈们也由此深思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中国妈妈”的角色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反思和改善她们的教育模式。

“其实,也不必太妖魔化‘中国妈妈’。”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表示,据社科院社会学所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上海市大多数孩子对父母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若以5分为满分,在与母亲的关系方面,89%的孩子给妈妈打了4~5分,在评价父母的教育方法上,也有86%的孩子给父母打了4~5分;77%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但她也表示,对于妈妈们潜意识里爱攀比、爱包办的倾向应引起关注。

中学心理老师李秀芬建议:“横向比较也有其必要性,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但家长切忌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假想敌!”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主张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帮助他们一起开发潜能。

“中国妈妈”的问题并不单指母亲,中国的教育模式、代际沟通问题都值得深思。正如该文作者乔磊所说:“严格地说,我笔下的‘中国妈妈’其实是一个代名词,它泛指父母,核心的问题是父母应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