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499500000003

第3章 “中国妈妈”教育方式和形象的争论

《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这篇文章在新浪博客发表后,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万,网友评论800多条,一夜之间似乎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妈妈”教育方式和形象的论战。网友家教时空评论道:“中国家长都是如此,独生子女的家长更甚。这已经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障碍。我希望家长重视这个问题。”网友荇青的评论只有十个字,但却言简意赅:“中国妈妈确实需要反思。”

很多网友是妈妈,她们对子女的教育最有心得。文妈妈说:“其实,做父母的也不想让孩子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学这学那,因为这样孩子和家长都很累,但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能让孩子和家长轻松吗?这不是妈妈们的错!”导弹妈说:“作为中国妈妈,我深切感觉到我们的妈妈和整个社会都没有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个体,没有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个性、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应该改变思维,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培养!孩子不只属于妈妈,更属于社会!”一名未署名的妈妈说:“我女儿现在在美国私立高中上学,前年她只身去美国的时候,我也很担心,但这两年女儿的变化太大了,最主要的是她变得独立、自信,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渐渐地,我也由事事过问变成倾听、尊重和探讨。”

网友幸福洋谈到中国的教育制度还有很多的不规范、不完善。特别是五十多岁的妈妈,吃了很多的苦。她们把理想都放到下一代,放到孩子身上。怕孩子读书少了,会下岗,没工作,走错了路,受坏人的骗等。确实,妈妈很累。但现在想开了,社会在进步,人需要自我长大,吃一堑长一智,妈妈可以自己好好享受生活了。

luohong的评论说:“中国母亲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母亲一样都是很棒、很伟大的。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在现代化、世界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理智、清醒地看待这篇文章。狂热的民族主义在事实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未来文明将是东西文明融合的文明。我们应该睁大眼睛看清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就拿现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来说吧,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人都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仔细想想可能吗?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在学校都学到了什么?除了理论还是理论!没有任何实践,怎么可能一出学校就能创业呢?国外的学生则不然,他们在大学期间学理论的同时也强调了实践,因此他们走出校门后,行动能力很强。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难道还不应该省视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优点吗?”

当然,网友的评论各种观点都有,也有一些网友不赞成将“中国妈妈”现象与美国的教育对比来谈。中华复兴的评论认为:从博主的文字来看,表面上是在表述对“中国妈妈”教育一些偏颇的良好认识,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化的不自信,这是清末以来中华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后的一种普遍的自卑心理。由于这种打击,使得很多本民族的人丧失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要知道,作为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延续了5000年文明发展史,并且将在21世纪全面复兴的民族,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有其优秀的文化基因。我们也可以关注其他人在做什么,我们也可以考虑其他人的看法,但绝对没有必要用其他文化的评价来束缚自己,更无须自卑。重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并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点从而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重生是我们走向复兴的必经之路。目前的中国教育中,不管是父母的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我们绝对反对照搬照抄西方那些所谓的独立、个性教育模式,深究西方文化骨子里其实是强权文化,是自私型文化,塑造出的人格大部分是具有自恋倾向、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的。

除了教育方式外,很多网友也谈到了“中国妈妈”的形象问题。一名未署名的新浪网友表示:“妈妈都是伟大的!真心为子女的妈妈没有错,任何人也没有权利谴责她。”

也有很多网友公开支持博文的观点,annabelle写道:“绝对支持此观点,我自己也在国外读书工作10个年头了,经历了3个不同的国家,亚洲新加坡4年半,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4年半,欧洲意大利米兰1年,其实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真的需要加强。爱并没有错,但是过分的溺爱或者把父母的观点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就会失掉看到孩子本性和强项的机会。中国的教育真的需要改革,要加强孩子的实践能力。还有一点要更正,欧洲很多比较传统的国家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比我们的父母少,只是方式不同,他们更希望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其实有时候我也很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社会需要进步、需要发展,我们需要改变旧的思想,吸取国外进步的东西然后用到我们自己的身上,这样才能真正进步。也不赞成很多美国父母的冷漠的一面,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国外10年我学会了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别人才会尊重你。其实我很了解改变是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很多人会抗拒改变,改革、革新永远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其实中国的父母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改变教育方式了,这样没准50年后很多人都会以”中国妈妈“为荣呢。”

对于“中国妈妈”现象,一些网友则表露出“中国妈妈”的无奈。一名新浪网友写道:“其实中国妈妈很累,可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在更长的时间里不用过得很辛苦,中国妈妈只好顶着被孩子厌恶的压力来教育孩子。中国妈妈何尝不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没有争吵。中国妈妈的最大心愿是孩子永远开心,可是不想被社会淘汰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付出努力。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教育制度也是这样,唉,中国的妈妈好无奈!”

另一名新浪网友表示:“现在的妈妈真的很难当,不光要操心工作、家庭,还要操心孩子的成长、教育以及他们的未来。父亲的角色缺失,他们整日忙于挣钱,忙于社交应酬,重担全部压在妈妈们的身上,我们也是有口难言。真想回到以前,那时是严父慈母,妈妈们只管孩子们的吃穿成长,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是父亲的责任,现在却成了严母慈父。”而网友裴珂的评论则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考:一个中国妈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这话很有代表性。

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凌凌落落的观点是:“孩子的前途固然重要,但父母为孩子做的决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因素而定,而且要尊重孩子。像我的妈妈,她从小到大都是让我自己做决定,虽然自己有时候选择错了,但却不后悔,因为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不知道那是错的。正因为这样,我从小就很自立。还记得刚上大学时,我一个女孩子拖着一大堆行李跨省来到现在的学校,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有家长护送,虽然心酸,但觉得这些事自己完全能掌控,就咬咬牙挺过来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挺自豪的。”

对于“中国妈妈”喜欢盲目攀比的问题,网友晕晕谈道:“我很不同意中国妈妈爱攀比这个观点,我觉得用中国人很要强这种说法比较合适,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孩子们抱怨压力大、自立晚、自由的空间时间少,那是因为自身能力还不够强,当学习足够多的东西后再自立将会轻松和简单很多。中国的教育是存在问题,但问题不是责任在不在妈妈身上,我觉得这样批判望子成龙的妈妈是一种侮辱。攀比?谁不攀比,谁没有好强攀比之心?美国的教育就很完美?就比中国教育优秀很多么?有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人种、地区和文化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一些让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很正常!”

有的网友则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例,谈到自立的感受。网友刻骨铭心谈道:“从小学到读研究生,每一步都是我自己选择的,妈妈从来没有给我压力,反而跟我说发挥出自己80%的能力就可以了。我想学跳舞,爸爸就帮我报班,父母有时还专门陪我去(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我想学巴乌,妈妈在弄清楚我真的有决心要学后也帮我支付了乐器费用。我又想学法语,2000块马上就入账。妈妈不会让我学这个学那个,但她会有选择地支持我学一些东西。她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锻炼身体,学习可以不好,但身体一定要爱惜好。多到公园、野外放松一下,少去KTV等娱乐场所。作为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我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自己规划将来的职业方向,已经在朝着那个方向储备理论和实践知识了,我感觉很幸福,而且过得很快乐。”

很快,这一话题由新浪网上的争论迅速扩展到其他门户网站,其中,中国某门户网站以“不要妖魔化中国妈妈”为题,专门开辟栏目,并在提要中提纲挈领地宣示:“中国妈妈果然都如同新闻里所说的这样吗?或者‘所谓的攀比、溺爱、过度保护’难道就是中国妈妈的专利吗?如果你还没养育过孩子,请不要信口跟风、妖魔化中国妈妈,如果你已经养育孩子,反省的同时也来反驳下‘中国妈妈’成为贬义词吧。”该网站并就“你觉得自己的妈妈一直在拿你跟别人攀比吗?”的问题由网友来投票。参与投票的有579人,其中表示“妈妈从小到大就说我这里不如人、那里不如人”的网友有361人,占投票人数的62.3%;表示妈妈“只是一直鼓励我要努力”的人有218人,占投票人数的37.7%。从这个虽不很科学的民意调查中也可看出,大多数参与投票的中国民众(应当说是孩子)认为自己的妈妈喜欢攀比,这也算是中国的孩子对“不要妖魔化中国妈妈”这个命题的一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