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499500000010

第10章 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作为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给孩子两样东西,一是根,也就是让孩子有安全感,这可以引导他们活得健康快乐。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于父母来说很重要,是自己被父母深深爱着。二是翅膀,给孩子自由与选择,并使他们有机会成为其所能做到的、最出色的人。

“中国妈妈”,一个美丽的词汇,但在一些美国高中生的眼里却成了贬义词。盲目攀比,儿女成了自己理想与梦想的寄托;父母之命难违,父母的权威至高无上;父母像“老母鸡”一样,一辈子充当为子女遮风挡雨的角色,这是我们经历过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年轻一代的青春谁做主?充满叛逆色彩的青年人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上首先完成由立志到自立的转变,而父母又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天下的父母有许多种类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不会是千篇一律,但哪一种教育类型的父母会更有利于子女成才呢?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父母对孩子权威但有爱心的教育方式能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并生活得更幸福。

在子女教育上,比较流行的是父母权威式教育方式,在子女教育上获得成功的父母,他们的权威性教育大多表现为对子女管教严厉但富有爱心、宽容,为子女制定出有导向的规则的同时给予子女自治权。在这种教育方式中,青少年更易于参与社会活动、富有合作精神,在道德上也会关注到他人的利益。

父母对子女权威式教育能够成功的关键是父母与子女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父母才有可能将子女的成功、追求与社会对青少年的期盼有机地结合起来。

美国有句俗话叫做“如果你想玩游戏,你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If you want play game,you must follow the rule)。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世界,不论是在社会领域还是在生活当中,不论你是经商当老板、还是一个工薪族,既然我们生活在世上,很多事、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遵守一个社会所形成的规则。尽管现在有许多“潜规则”当道,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奉公守法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人安身立业所不可缺少的。

有关研究表明,家庭的贫富对一个儿童未来的成功并不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种血统论并不被社会所接受。相反,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却成为儿童人生之路能否成功的关键,严格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比那些懒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成功率要高出一倍。

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以及抚养之责,但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如何看待父母对他们的管教呢?我们不妨看以下几个例子。

一位6岁的小女孩,不喜欢吃罐头青豆,但她的父母却强迫她吃下去,有时为了吃下不喜欢吃的青豆,这个小女孩要花上两个小时。

一名7岁男孩,对妈妈在公开场合亲吻他很不习惯,他说每次妈妈送他到校车后都会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亲吻他,他只好闭上眼睛,希望这一切早点过去。

7、8岁的孩子有了隐私的概念。美国不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表现出不喜欢父母更多关注他们的隐私,例如,孩子会对父母所问的内裤脏不脏反感,洗澡时被父母脱光衣服会觉得不舒服等。女孩对妈妈愤怒时揪头发很讨厌,有些女孩也不喜欢妈妈为自己梳理的发型,称其为不折不扣的“猪尾巴”。

一名8岁的女孩抱怨说,她的父母强迫她每天练钢琴,对她而言太痛苦了,有时只好躲在衣柜中逃避练琴。父母告诉她,不练琴可以,但要到7年级以后。这名小女孩说,还要再练4年,这日子就跟40年一样漫长。

一名9岁的儿童说,在三年级整个学年他都是背着旧书包上学,而不能像他的同学那样背着超酷蜘蛛人图案的书包上学,他很羡慕同学的妈妈很爱他,能够让他背着自己喜爱的书包上学。

一名10岁的孩子抱怨,父母总是说他必须要完成全部数学作业,否则就不能看电视。他们太令人反感了,他恨他们。

一名12岁的孩子就说,爸爸总是在周末让他帮忙割草、收拾院子,把他当成奴隶看待,就好像父母买房子是他的错,所以他必须要干活才行。

上述孩子们所讲到的他们对父母管教的抱怨或是不满,从大人的角度看似乎不是问题,但从儿童的心理来观察,却值得父母们思考。其实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这类情形几乎司空见惯,大人认为正常,孩子却很反感。这里的盲点在哪里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不妨看看不同类型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可能形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