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婴幼儿智力方案
10499300000015

第15章 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开发训练

培养感知动作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过程,经历了动作、具体形象、抽象逻辑等阶段。孩子是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降生的那天开始,思维的发展也就开始了。

运动为大脑提供“刺激营养”

据专家介绍,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认字”、“背唐诗”远远不如运动能力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为大脑提供‘刺激营养’。”据了解,科学家曾用白鼠做过一个实验:把同一白鼠妈妈生的小白鼠,分成A、B两组。A组用营养丰富的食物饲养;而B组白鼠供给的营养刚刚够,并把食物放在偏僻的地方,要它们想尽办法才能找到。半年后,很明显A组白鼠比B组白鼠体重重很多。然而,B组白鼠大脑物质重量却比A组白鼠更重,而且脑结构、神经线等更复杂。

实验表明,在正常营养条件下,物质营养与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的相关系数不大。大脑的生长发育,除了需要提供良好的物质营养之外,还需要给它提供足够的刺激营养,前者为大脑发育奠定物质基础,后者为大脑功能提供精神食粮,两者结合才使孩子具有聪慧的大脑。

三岁前是“动作思维”培养关键期

专家同时强调:“对于‘动作思维’能力来说,培养的关键期在3岁以前。”

据专家介绍,婴幼儿在0~3岁的时候就具有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婴幼儿的行为又包括无意动作、本能动作和智慧动作。其中智慧动作是灵长类动物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智慧动作的不断发展,才令猿进化为人。

“0~3岁正是孩子动作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让孩子多多参与有利于刺激思维发展的智慧动作游戏,让孩子在愉悦、轻松的动作游戏中获得大脑机能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直观行动思维

思维对宝宝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宝宝的认识方面,它还渗透到宝宝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等方面。思维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宝宝的情感深刻化;使宝宝通过对情况的判断,做出决定,并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制力;对他人需要的理解,使得宝宝学会同情、关怀、谦让、互助;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使宝宝知道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总之,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使宝宝的整个心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儿童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两岁左右的孩子思维水平与三岁左右孩子的思维水平不同;三岁左右的孩子考虑问题又明显地与六、七岁左右的孩子不同。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宝宝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思维更多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处于这种思维水平的孩子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例如,当手里有一个娃娃时,他就会想起抱娃娃并玩过家家的游戏,当娃娃被拿走后,他的游戏就结束了。

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这个思维阶段的孩子,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如正在画一条线,他说是虫子,可是所画的线一弯曲,他就又说画的是香肠。这个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行动没有事先的计划和预定的目的,也不会预见行动的后果。

培养具体形象思维

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宝宝运用已有的直观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活动过程。形象思维的核心因素是表象。例如,宝宝进行计算,看上去也能算出3 5=8,但是他并非对抽象的数字进行分析和综合,而是靠面前有3个苹果和5个苹果,通过手指对它们一个个数过来,然后头脑中形成8个苹果的表象。幼儿园的孩子开始进行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扳指头、数木棒、在草稿纸上画圈圈,就表明他们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所以,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特点是:

1.具体形象性。

2.会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3.所实现的概括反映,仍然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为依据,根据事物之间外表的相似点进行判断。

3岁以上的宝宝,逐渐有了具体形象思维,并且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解决日常碰到的问题。例如,宝宝听大人讲故事,就是依靠头脑中关于故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的具体形象,来理解故事内容的。宝宝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扮演的角色,必须按游戏的主题来进行。这就要宝宝首先形成关于角色、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并且根据这些表象来解决问题。随着活动的发展,宝宝在思维中的表象成分也越来越大,思维的具体形象在直觉行动中孕育起来,并逐渐分化,以致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

培养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本质和宝宝思维的特点,培养宝宝的抽象逻辑思维,要从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入手,发展他们的言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且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法,实际锻炼宝宝的思考力。

丰富婴幼儿的感性知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感知而获得的感性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宝宝接触的事物越广泛,感性经验越丰富,概括就越全面、准确,理解也越深刻、灵活。比如,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宝宝观察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灯之后,让宝宝回答:什么叫灯?许多儿童都能说出灯的本质特征:灯是能给人照亮的东西。又如,带领宝宝观察理发员、炊事员之后,他们就不会再认为凡是穿白大褂的大人都是医生了。

因此,我们要注意让宝宝多走、多看、多听、多摸,经常带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事物,让他们多看图书,画册、电视、电影等等,以开阔宝宝的眼界,丰富其感性知识。

在宝宝积累了同类各种事物、多种材料的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后,再引导宝宝进行分类、概括,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最初的各种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教宝宝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宝宝思维就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发展了。

发展婴幼儿的言语

言语是思维的外衣,也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正是借助于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人脑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的反映。例如,有了代表同一类的各种事物的词:苹果、桔子、梨、香蕉、樱桃,宝宝才能把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苹果概括为苹果,各地出产的各种各样的桔子、梨,概括为桔子和梨,然后再把苹果、桔子、梨,概括为水果。

通过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法规则,宝宝才得以逐渐摆脱实际行动的直接支持,摆脱表象的束缚,抽象、概括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水能浮木,木能燃烧,磁能吸铁。但在学前期,宝宝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掌握得较少,内部言语也还正在形成发展之中,使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所以,我们要培养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宝宝的言语,注意帮助他们在广泛接触周围环境时,丰富相应的词汇;在广泛的语言交往中,学习准确地运用词汇,学习完整、连贯地表达思想。

教给婴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较高的语言水平,只是为思维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工具,只有使宝宝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宝宝会利用这些经验,借助语言进行正确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作出合乎事物内在本质和客观逻辑的判断推理,宝宝的思考力才能逐渐得到发展。

幼儿园的各科教学、各项活动都有利于训练宝宝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和活动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宝宝。如上计算课时,在教会宝宝2、3、4相邻数字后,应启发宝宝寻找5。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实际锻炼宝宝的思考力。智力游戏是一种以科学常识为内容,以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游戏。因为它趣味性浓,又有直观的图片或实物,还有明确的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它可以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唤起宝宝已有的知识印象,促使宝宝积极动脑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宝宝思维抽象逻辑性的发展。

智力游戏一般都比较短小、简便,上课时、饭前、饭后以及游戏、自由活动时间,老师都可和孩子们一起玩。如锻炼宝宝抽象概括能力的智力游戏:摆春天、摆秋天、图片上哪些是动物,哪些是交通工具、把多余的一个拿掉、看图编故事;锻炼宝宝判断、推理能力的智力游戏:谁先吃完西瓜、帮动物找妈妈、看图改错、怎样才能拿到苹果、怎样三刀把蛋糕切成八小块等等。这种经常化的练习,能有效地锻炼宝宝的思考力,使之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

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选择浅显的、儿童能够接受的内容,让宝宝多动手去实验。例如磁铁的本领、美丽的冰花、能变的温度计、有趣的聚光镜、追人的影子、神奇的梳子、透明的玻璃、种子发芽、植物与水、摩擦生热、物体滑落等等,通过实验实际锻炼宝宝的思考力,促进宝宝思维的发展。

培养比较思维

比较是宝宝思维的一个基本过程。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的过程。

因此,比较是宝宝学会分类、概括的前提。学前宝宝由于知识、经验缺乏,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也较差,还不善于对物体进行比较,因此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常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宝宝还不善于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

2.宝宝容易找出物体突出的、直观的异同,但不善于找出物体细微的、本质的异同。

3.宝宝容易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但不善于找出物体的相似点。

怎样教宝宝学会比较呢?根据上述宝宝比较的特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教宝宝:

1.教宝宝懂得比较是拿物体的相应部分来比。例如,比较人,要把头与头相比,身体与身体相比,衣着与衣着相比,动作与动作相比;比较两盆花,应该拿花朵与花朵比,叶子与叶子比,花茎与花茎比,花盆与花盆比。总之,要使宝宝懂得“比”就是拿一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去比,同时这两个相比的物体或物体的两个部分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相应,只有相应的两个物体或相应的两个部分才能相比。

2.教宝宝对要比较的物体,按同一标准进行分析,并将相应部分一一对应。比如,将两辆汽车按车头、车身、车尾、车窗、车灯、车轮等,分解成同样的六个部分,再将车头与车头对应,车身与车身对应,车尾与车尾对应,车窗与车窗对应,车灯与车灯对应,车轮与车轮对应,这样,就为进行比较它们的异同,打好了基础。

3.教宝宝学会全面、精确地比较物体,不仅能找出物体突出的、直观的异同,而且能找出细微的、本质的异同。这需要结合教学、日常生活、游戏等,对宝宝进行大量的教育、训练,如:常识课比较茄子与黄瓜,绵羊与山羊,鸽子与燕子的异同;游戏时,比较玩具大象与狗熊,汽车与火车,男孩与女孩的异同;散步时,比较杨与柳,楼房与平房,商店与书店的异同等等。

通过大量的比较,促进宝宝比较的全面性、精确性的提高。

4.教宝宝不仅能找出不同点,还能找出相同点、相似点。比如,比较鸡、鸭、鹅时,使宝宝不仅能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而且还能知道它们都有羽毛,有翅膀,会生蛋,都是家里饲养的动物。这是培养宝宝比较能力的重要方面,因为只有这样,宝宝才可能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抽象概括,以形成概念。不难理解,如若宝宝不能找出鸡、鸭、鹅的相同点、相似点,他们也就不可能形成“家禽”的概念。因此,在培养婴幼儿的比较能力时,比较不同点和比较相同点、相似点,两者不可偏废。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宝宝精确、完整地认识事物,影响宝宝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培养抽象概括思维

人比其他动物高明,在于人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点燃一排蜡烛,然后从水罐中舀水将其浇灭。猩猩反复看了几次以后,居然也能模仿。但是,如果河边着起火来,猩猩绝不可能从河里舀水把火浇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火把一切烧个精光。这时因为猩猩没有“水”的概念,它不懂得河里的水与缸里的水是一样的水。

现代人比原始人高明,标志之一在于现代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原始人不知高出多少倍。一位学者曾考察过北冰洋沿岸残存的原始部落,发现那里的人们可以用12个词来分别地表示不同的“走”,如“早上走”,“晚上走”,“穿鞋走”,“光脚走”……就是没有“走”这个一般的概念。

儿童思维的成熟过程,其实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缩影。呀呀学语的婴孩,最初不会有什么抽象思维能力,他们也许搞不清苹果与梨的差异和苹果与月亮的差异在性质上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然而生活能使孩子们学会抽象,譬如宝宝淘气,用手触摸火炉,结果烫起几个燎泡。有过几次教训后,他便不再触摸任何火炉包括那些不曾烫过他的火炉了。他显然自发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朦胧意识,那些东西也是火炉,也会烫人的。这种朦胧意识十分可贵,因为他已经自发地从同类事物的个体中抽象出了该类事物的共同特性。

不过,如果仅靠通过自发性来形成抽象思维,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十分缓慢。父母和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学会对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使他们能从个性中悟出共性。

之所以强调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强调让孩子们学会从个性中悟出共性,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人类原本就生活在个性与共性相统一之中。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性开始,然后经过抽象达到共性。在小学和中学,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极少,而所谓理解知识无非是掌握反映特定事物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即共性。学生语文课要学语法,数学课要掌握解题法则,而这些知识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们分别是对各种语言现象和数学现象的抽象概括。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奥妙盖出于此。

培养推断思维

判断和推理是逻辑性思维,爸爸、妈妈必须在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去发展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日常生活和实际活动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源泉,有位年轻的妈妈是这样引导自己的孩子从玩水的活动中增长智慧的:一盆水,此外是火柴杆、积木、竹筷、铁钉、曲别针、塑料盖、玻璃球……让孩子自己去玩,孩子将各种东西放进水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孩子在玩耍中发现,木质的、塑料的都是轻的,于是作出凡是轻的东西都能浮在水面上的肯定判断。重的东西都沉在水底,铁钉是重的,玻璃球是重的,所以铁钉、玻璃球沉在水底,孩子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推理。当爸爸拿出一只空铁盒问孩子:“这只铁盒会沉还是会浮?”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沉”。可当盒子放进水中,却高高地浮在水面上,孩子在摆弄盒子时发现盒子是空的,空盒子尽管是铁的,也能浮起来。孩子在玩耍中探索,在玩耍中进行比较概括和判断推理,认识各种物体的体积、重量、形状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这个例子,给我们如下几点启示:

1.让孩子在玩耍中探索求知。知识不全靠机械的记忆,知识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获得,孩子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发展。

2.教孩子学会用“是……”、“不是……”、“因为……,所以……。”等句式或语句,发展孩子的语言,以养成判断推理的习惯。

3.满足孩子寻找事物原因以及事物间本质联系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耐心地、准确地给孩子解答“为什么”,引导孩子去发现“为什么”。

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从小培养宝宝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宝宝长大后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马戏团突然失火,人们四处逃窜,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那只值钱的大象却被活活地烧死了。原来,当这头小象被捕捉时,马戏团害怕它会逃跑,便用铁链锁住它的脚,然后绑在一棵大树上。每当小象企图挣脱时,它的脚都会被铁链磨得疼痛甚至流血,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小象都没有能够成功逃脱。于是在它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只要有条绳子绑在它的脚上,它便无法逃脱。因此,当它长大后,虽然绑在它脚上的只是一条细小的绳子,它也不会再做自认为徒劳无功的努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还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大概是这样的:他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个圆,然后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很容易地回答了相同的答案,一个圆;然后他又拿着这张纸去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好可爱啊,他们说这是面包,苹果,眼睛,世界,地球……也许还有孩子会说这是彩虹。也许大学生的答案是对的:一个圆。可是相对于小朋友们的答案,引发我们是怎样的沉思啊?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我们习惯从我们的脑数据库中提取已有的图示。思维定式往往让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这是可怕的成熟。孩子们不一样,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维可以是像彩虹糖一样的梦幻,具有创造性。我们家长应该把握住孩子的思维特点,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突破思维定式,用新的思想唤起社会的新生。

发散性思维是指主体面临问题时,能够由一种思路扩展到多种思路,由一个侧面联想到多个侧面,从中寻求或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见,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性,它的思维进程特点是畅通无阻、联想丰富、灵敏迅速;思维方向的特点是多角度、多层次、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思维结果的特点是新颖独特、信息量大。想要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我们首先要了解宝宝的思维有哪些特点:

思维的形象性

具体形象性是宝宝思维的主要方式。宝宝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经常带有具体性和形象性。

思维的兴趣性

宝宝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思维时,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而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是不会动脑筋思考的,思维的积极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

思维的简易性

宝宝在思考问题时,做不到综合考虑,往往忽略各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影响,而只是简单地凭自己以前的思维经验来“套用”。结果常常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训练发散性思维必须以单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为基础,在生理上它起着巩固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并建立新的神经联系网络的作用。因此,父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先要从感知事物着手,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多做,积累了知识经验,就能活跃思维,丰富想象,使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促进智力高度发展的重要环节。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好奇、求知和探索的创造性行为,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活动,过分强调所谓的“正确答案”,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殊不知,这些正是宝宝强烈创造潜能的反应。

因此,我们要根据宝宝的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丰富婴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会他们一定的技法,促进其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日本创造教育研究专家们认为,要培养宝宝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应及早训练宝宝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问题,丰富感性经验。

尊重婴幼儿不平凡的发问

鼓励宝宝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独特的设想和新颖的方法。我国宋代朱熹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尊重和了解儿童不平凡的提问,保护儿童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说“思维是智慧的花朵”,儿时的好奇心会促使其产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从而成为发明创造的向导。

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尝试让孩子多说几个答案。

适时的赞扬

培养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需要家长耐心的灌溉,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希望我们的宝宝们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更专注地去创造,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和获得一个全新的彩虹糖的世界!

为幼儿创设问题的环境和思维的空间

让宝宝在自由游戏及活动中实践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宝宝独特新颖的创造。宝宝的智慧存在他的四肢上,透过各种的动手经验,孩子不仅可锻炼手指神经的灵巧控制力,更能激发出意志力与专注力。如果宝宝是一粒飞翔的种子,问题环境也许就是一阵恰到好处轻柔的风,把这一粒飞翔的种子吹向肥沃的土壤;如果宝宝是一个灵感的火花,那么思维空间也许就是一根火柴,点燃火花飞向璀璨的星空……让我们抓住每一个能给宝宝带来彩虹般美丽的童年和无穷无尽的智慧的机会。

培养创造性思维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宝宝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宝宝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宝宝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

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宝宝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宝宝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宝宝教育的理论,介绍宝宝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宝宝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宝宝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如宝宝在家庭里一般不受拘束,他们在亲情的影响下,敢于摆弄家中的一切东西,甚至对父母的专用物品,他们也敢于探究,即使因此受到过父母的责罚,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仍然会对未曾了解清楚的物品再产生探究的兴趣。另外父母的专业爱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宝宝的学习指导方法等因素对宝宝的思维能力都有重大影响。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文学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熟悉斧锯;军事家的孩子会摆弄刀枪。”这说明家长的职业及专业爱好对宝宝的兴趣有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还只是模仿式的教育。

我们所强调的家庭教育因素,实际上是要求家长要重视宝宝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因素。宝宝向父母提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回答。

宝宝在探究兴趣的作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给拆毁了,或者把父母喜爱的物品给搞坏了,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呢?

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宝宝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宝宝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这位孩子最终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

在学习中发展婴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宝宝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宝宝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宝宝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宝宝的创造力,首先要重视对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宝宝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如游戏活动《建公园》,我们给宝宝提供了大量的积木和玩具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构思一个公园。宝宝在活动中会按照自己对公园知识的了解以及自己对公园功能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建设,当游戏结束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源于生活实际,但远远高于现实生活的具有明显儿童特点的公园模型在宝宝的创造性活动中产生。

宝宝在故事表演中增加和减少的语言,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在音乐学习中唱歌时的即兴表演动作,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的构思和设计等等,都是宝宝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

因此家长在教学中,传授给宝宝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宝宝学习和求异的思维方法更重要。

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婴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宝宝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宝宝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宝宝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宝宝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宝宝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宝宝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宝宝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宝宝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宝宝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宝宝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如某宝宝在作画时,为建筑工地的上空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当家长问为什么时,他告诉家长“工人叔叔太热了,我画一个绿色太阳,让工人叔叔不热。”这个想象虽然过于离奇,但却蕴藏着宝宝将来创造特殊防暑用品的可能性,因此,这幅作品的创造意义远远不是一幅画本身的艺术特点所能表达出来的,可见利用游戏的实践性功能是发展宝宝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鼓励婴幼儿提问,让婴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宝宝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家长发问,这是宝宝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宝宝向家长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宝宝主动求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在宝宝向家长提问时,家长首先要鼓励宝宝,支持他们大胆而经常性的提问。另外还要注意,对宝宝提问是否由家长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宝宝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如果宝宝提出的问题较难,则应该由家长向宝宝作出正确的解释,如果一时不能立刻回答,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立即回答。对宝宝提出的较容易的问题或经过宝宝努力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鼓励宝宝自己想,或者由家长启发宝宝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如果其他宝宝能回答的问题,家长还可以让宝宝和小朋友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宝宝运用自己的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如宝宝问家长“为什么铁不能浮起来,而木块能浮起来呢?”家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宝宝提供了一个能装水的容器和天平,启发宝宝称水、木块、铁块的重量,鼓励宝宝:想一想为什么?

当宝宝发现了木块、水、铁的重量不同时,实际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在宝宝提问到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成功的思维能力训练过程。

总之,宝宝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潜力却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教育和训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对宝宝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未来的人才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培养婴幼儿思维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机灵”。宝宝思维是否灵活,直接关系到宝宝思维是否全面、深刻,解决问题是否新颖、有独创性。从宝宝思维实际来看,中班宝宝的思维就开始具有一些灵活性,如给中班宝宝八根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要求他们按长短排列整齐。

有的孩子要通过不断调换,用较长时间才排列出来。但有的孩子却机灵地把游戏棒朝桌上一竖,把下头整理齐,上头长短一清二楚,然后按照长短挑出来逐一排列,又快又整齐;又如,皮球掉进洞里了,中班孩子不仅知道可往洞里灌水,使球浮上来,而且知道可用钳子来夹,可用捕昆虫的网兜捞。

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宝宝思维的灵活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宝宝思维的灵活性已有一定的表现,正待我们去开发,去培养,去促使它迅速发展起来。

那么,怎样培养宝宝思维的灵活性呢?

培养婴幼儿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如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人的大脑机能的发展,也遵循“用进废退”的自然原则。在一定合理的限度内,大脑是越用越灵敏的。

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宝宝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经常向宝宝提些问题和鼓励宝宝多提问题,使宝宝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家长的每次提问,都必须事先经过认真考虑和周密设想,既要明确,又要富有启发性,问题应是宝宝能够回答的,但又是他们必须经过一番思考才能答出的。我们还要鼓励宝宝自己积极思考,好奇好问。

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凡是宝宝根据已有知识,经过努力,自己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动脑解决;一时难以自己解决的,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在家长指导下,找到圆满的答案。

这样,就能使宝宝求知欲越来越旺盛,思维活动越来越活跃,爱动脑、勤思考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积极鼓励婴幼儿的独立性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推崇“师道尊严”,凡教师的话,得“有言必听”。听家长的话,这一般是对的。但如果强调过分,就会在孩子的头脑里,产生一种“意识定势”,或叫“思维定势”——想问题,按照一个固定的思路;办事情,总在一个传统的框框内进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孩子又怎能有思维的灵活性呢?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认为,儿童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精神与宝宝思维的灵活性,是直接相关的。历史上有成就的、思维灵活的科学家、文学家,在儿童时代,无一不具有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举世闻名的爱迪生、居里夫人、鲁迅、高尔基等等,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宝宝敢于独立思考,而不轻附众议;敢于探索、创新,而不拘泥于传统思维习惯的精神。对于那些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精神,勇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及别出心裁的主张的孩子,更是要积极给予鼓励,充分给予肯定。

引导婴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宝宝多角度思考问题,就是使宝宝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从不同途径、不同渠道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多个答案。这种做法能有力地促进宝宝思维多端性的发展,使宝宝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暂时神经联系越来越广泛,对于培养宝宝思维的灵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不应忽视引导、训练宝宝思维的多端性。

比如,自由活动、外出散步时,可以问问宝宝:“长方形积木可以派哪些用场?”“羽毛球搁在树枝上了,有哪些办法可以把它弄下来?”上语言课时,出示一张图片,要求宝宝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描述;给宝宝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请宝宝各自续编情节的发展等。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地调动宝宝思维的积极性。

启发婴幼儿灵活运用已有知识

启发宝宝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不仅能使已有知识更加巩固、扎实,接受新知识更加迅速、容易,而且能使宝宝知识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它也是培养宝宝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地为宝宝灵活运用旧知识而创造条件。当学了磁的性能后,可以请小朋友帮“老奶奶”找一找掉在地上的针;学过“2”、“3”、“4”、“5”的组合分解后,让小朋友自己来给“6”、“7”、“8”、“9”组合、分解;学过10以内加减法后,要求小朋友以最迅速的方法,从9条“小鱼”中拿出七条“小鱼”;待装饰画课学过对边折找中心的知识后,在计算课讲“等分”之前,也可先请小朋友平分方形纸,平分蛋糕,以至平分香蕉;常识课学过“透明”的知识后,语言课可要求宝宝不用“明亮”、“晶莹”,而用另一个意义相近的新词,来形容玻璃窗。久而久之,宝宝的思维就能越来越灵敏,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此外,让宝宝做一些智力游戏也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灵活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