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497200000019

第19章 待客饮食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最晚在周代,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饮食礼仪制度。这些饮食礼仪制度后来也有了较高的层次,并且充分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尚礼”特点。

《礼记 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仪是产生于饮食活动的,饮食之礼是一切礼仪的基础。最迟在周代,中国就已经有完整和规范的饮食礼仪了。周代的很多饮食礼俗经过儒家整理和收集,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

访客进食之礼

作为客人,到外面赴宴要遵守一定的饮食礼仪。赴宴时入坐的位置有一定的礼仪要求,要做到“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古人席地而坐,客人为了表示谦卑和礼让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饮食过程中为了防止食物掉到坐席上,食客要尽量坐得靠近食案。

宴饮开始,馔品端上食案时,客人表示礼貌要站起。如果遇到贵客到来,其他客人也都要起立恭迎。如果来宾的地位低于主人,则必须端起食物向主人表示感谢,等到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才可落座。

宴席上,客人享用主人准备的美味佳肴,却不能随便取用这些菜肴。须得“三饭”过后,主人指点菜肴让客人食用,并且还要告知客人所食菜肴的名称,客人才能食用。“三饭”即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吃饱了,须主人再劝而食。宴饮快结束的时候,主人绝对不能先吃完饭而不管客人,必须要等到客人饮食完毕才能停止进食。

仆从待客之礼

席间待客的仆人和随从也要遵循一些饮食礼仪。仆从负责安排筵席的菜品摆设,馔品的摆放有严格的食俗礼仪,如脍炙等肉食类要放在外边;酒浆也要放在人的身边,葱末之类可以放的远一点;醯酱等调味品则需要放在靠人近些的地方以便客人选用;带骨的肉要放在净肉的左面,饭类的食品要放在客人的左边,肉羹则需要放在其右边;如果有肉脯之类的食品,还要注意其摆放的具体方向。

摆放酒樽和酒壶等酒器时,仆从要将壶嘴面向贵客。仆从回答客人的问话时必须要将脸侧向一边,以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让人感到不适。在端出来菜肴之时,禁止面对客人和菜盘子大口喘气。如果上的菜是整尾的烧鱼,一定要将鱼尾朝向客人,原因是鲜鱼肉从尾部易剥离出鱼刺。在冬季,鱼的腹部肥美,摆放时为了便于取食要鱼腹向右;在夏季,鱼鳍部较肥,要将鱼的背部朝右摆放。

陪客侍食之礼

宴席之上陪客人也有一套饮食礼仪。仆人上菜之后,主人还要引导,陪伴客人吃饭,其中包含着很多的讲究。席间陪长者饮酒时,酌酒时必须要起立,离开坐席并且要面向长者叩拜之后才能接受。如果长者一杯酒没喝完,少者也不能先喝完。如果长者赐饮食给少者和仆从这些地位低的人,受赐的人也不必辞谢。

侍食年纪大并且地位高的人,少者还要先准备吃几口饭,古礼称之为“尝饭”。虽然是先尝食,但是不得先吃饱,必须要等尊长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斯文小口地吃,而且要尽量快的咽下去,这样做是为了准备随时能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把饭喷出来。

对熟食制品来说,侍食者都要先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尊者必须先食,少者绝对不能抢先。如果尊者赏赐地位低的人水果食品,吃完果子剩下的果核也不能扔下,要郑重的放好,否则就是极不尊重。如果尊者赐给没吃完的食物,如果盛食物的器皿不容易清洗,还得先倒在自己用的餐具中才可食用。在当时,贵族们对自己的饮食卫生相当重视。

以上内容只是诸多礼仪当中的一部分。我们从这些饮食待客礼仪当中能体会到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礼”的重视。

延伸阅读

周代食礼禁忌

中国古代文明的细微末节,在饮食生活中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太饱,要注意谦让。

毋饭。不要把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有争饱不谦之嫌。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要再放回饭器中去,别人会感到不卫生。毋饭黍以 。吃黍饭不要用筷子,食时用匙,筷子专用于食羹中之菜。毋羹。吃羹时不可太快,既易出恶声,亦有贪多之嫌。毋絮羹。客人不要自行调和羹味,这会显得自己比主人更精于烹调。毋刺齿。进食进不要随意剔牙齿,如齿塞须待饭后再剔。毋炙。大块烤肉或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