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10493900000010

第10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的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并被孩子模仿。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成为父母的“影子”。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不妨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相信在榜样的作用下,孩子的心思受到影响,他慢慢也会变成那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首先效仿的对象,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因此,父母想要培养出品格高尚,而又有所作为的孩子,就要自己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再努力把好的东西作为榜样教给孩子。

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将父母当作自己效仿的对象,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好的行为被效仿,当然很好,但坏的习惯一旦被效仿了,改变起来是很难的。孩子很有可能认为既然父母这样做,那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因此,只有父母的言行举止起到了表率作用,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

有一个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正下着大雪,他穿好棉袄,戴上手套,吻别妻子后,像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就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然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孩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跑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他心中一顿,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父母的品格、习性对孩子的影响效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要想在家庭教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的“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觉得仅靠言传,却没有身教,就能教育好孩子,更不以身作则、养成良好习惯的父母就像是在自欺欺人。

我国自古就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一项家庭问题研究也发现,经常受到父母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行为影响的孩子往往会效仿父母的行为。

研究小组对居住在美国中部的白人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在休息、运动、饮食、吸烟和喝酒等方面的习惯。他们发现,青少年不仅在总体上仿效他们父母有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往往继承与父母相同的个别有益于或有害于健康的行为,如吸烟或运动锻炼等。

研究报告中指出:“男孩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与父亲的生活方式更为相似,而女孩则更可能效仿其母亲的行为。”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着模仿他人。这包括他们是如何弄明白怎样去表现,怎样去照顾自己,怎样去培养新技能,以及怎样去和他人交流。从一开始,孩子就跟着大人学,并且根据父母的所作所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因此,家长的那些标准成了长久不变的规范,并且决定了他们今后生活的定位以及行为举止。

所以,家长不光要直接告诉孩子该怎样做,自己更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就是言行一致,怎样要求孩子也怎样要求自己。家长朋友应该认识到: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家长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榜样,无形之中,也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品质,促进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刻苦钻研、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身为父母还应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

写给父母

在孩子面前,家长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是小事。要想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家长就应努力先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做父母的给孩子做榜样的关键是自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努力把好的东西作为榜样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