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贴鉴赏及收葳
10493800000030

第30章 “诗圣”杜甫之碑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城关乡南瑶村,是杜甫诞生之故里,在村庄东北角的“笔架山”遗存有多块后人为缅怀杜甫而树立的石碑。在“笔架山”下有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院门外墙上嵌着清雍正五年(1727年)洛阳知府张汉立的“诗圣故里”石碑。据说杜甫是文曲星,张汉在科举应试时,面对试题不知如何下笔,杜甫化为一老人飘然而至,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两句杜句,张汉由此得到点化,文章一挥而就,高中头名状元。张汉为了报答杜甫的恩典,后来到洛阳任知府后不久,专程到巩县凭吊杜甫,并捐资建造了“杜工部祠堂”,立了石碑,写了碑记。在小院内靠山有一孔砖砌窑洞,据说当年杜甫即诞生在此,世称“工部窑”,窑的左侧树有一块从杜甫祠迁移过来的青石碑,碑阳镌刻有“唐杜工部讳甫位”。院外向西300米的公路旁有一座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碑楼,碑额上题刻着“唐工部杜甫故里”7个大字。碑楼东侧嵌着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杜甫三十四、三十五代孙合立的一方石碣,上面镌刻着《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在南瑶湾村西半里东站镇清雍正年间洛阳知府张汉所建的“杜工部祠堂”的大门西侧,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直径半尺的“诗圣故里”4个大字,在祠堂东壁,镶嵌着一块方碑,碑文记述了杜甫后世子孙三次重修杜甫祠的情况。杜甫故里的这些碑刻,不仅是后人游览的胜迹,而且对于研究杜甫生平也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杜甫一生命运坎坷,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贫病交加死于长沙至湘江的一叶扁舟上。直到唐元和八年(813年)也就是在杜甫逝世后四十三年,他的遗骸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运回老家巩县,安葬于康店村邙山。杜甫的诗是伟大的“史诗”,他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因此受到后人的高度崇敬,其陵墓历代祭祀不断,并立碑永志纪念,仅现存于杜甫墓前及附近的墓碑就有3块。一块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碑上镌刻着河南参政杜澳写的《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一块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巩县知县陈龙章所立,碑阳镌刻着“唐杜少陵先生之墓”8个楷书大字;还有一块碑是1987年在杜墓附近地下发现的,碑上镌刻着。“唐杜工部墓,5个隶书大字。1990年,巩义人民为纪念杜甫这位伟大的诗圣,集资100多万元,重建杜甫陵园,新建造了两座仿唐双层悬檐木结构四方纪念碑楼和百米碑廊。”

“诗圣”杜甫一生飘泊,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佳作,因此在许多地方留下了值得纪念的遗址,各地所立石碑颇多。例如:山东兖州城内府河北岸的少陵台,原是兖州城门楼旧址,杜甫青年时漫游山东曾登此楼。为纪念“诗圣”杜甫曾登临过此处,清初,在这儿建造了八角碑亭,亭中立一石碑,碑中部刻杜甫坐像,碑上部刻杜甫的《登兖州城楼》诗。杜甫曾登临泰山,写下过著名的《望岳》诗,清乾隆时泰安知府何人麟为了纪念杜甫登临泰山写《望岳》诗这件事,用潇洒流利的草书抄写了杜甫的《望岳》诗,并勒石立碑,此碑现存于山东泰山南麓的岱庙内。成都的“杜甫草堂”是诗圣客居成都时的故居。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在亲朋帮助下于翌年暮春建成草堂,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7首,其中有千古传诵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许多伟大的作品,这是一处非常值得纪念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历代不知有多少人前来拜谒过。宋元祜(1086-_1093年)年间,胡宗愈任成都知府,特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诗刻成许多石碑,置于草堂四壁,并撰写了《成都草堂诗碑序》,勒石立碑,对杜诗给予崇高的评价。碑文云:“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此碑不仅是一个富有意义的人文景观,也是研究杜甫、评价杜诗的一篇重要文献。

陕西省西安(唐代称“长安”)是杜甫居住了十年的“第二故乡”在西安长安县韦曲镇东南1.5公里的双竹村,有一所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后被火烧毁,清嘉庆九年(1804年)又重建的杜公祠。现高大轩敞的祠堂内,南侧靠后墙,镶嵌着一块题为《诗圣杜拾遗》石碑,碑上线刻着一幅杜甫朝服执笏的半身画像。画像上的杜甫清癯而肃穆,神态凝重,表现出诗人耿介狷洁、不与昏聩腐败的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和正直品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中华书局曾以这块画像碑的拓片作为《杜诗镜铨》的封面画。杜甫曾经登临湖南岳阳楼,并写下了《登岳阳楼》诗,岳阳人民为了纪念杜甫,1962年在岳阳楼西南修建了一座“怀甫亭”,亭内竖立了一块石碑,碑阳线刻着杜甫在岳阳楼凭轩远眺的画像和杜诗《登岳阳楼》,碑阴镌刻今人所题《怀甫亭序》。此外,在山东兖州内府河北岸少陵台的八角亭中也立有线刻杜甫坐像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