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10490100000014

第14章 克制私欲,有一颗仁爱之心

“家训”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坏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颜氏家训》

“释义”

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门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互相思念,仰观日月的运行而遥相盼望。何况妯娌本是陌路之人,处在容易闹纠纷的环境里,互相之间能够不产生嫌隙的,就太少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家面对家庭中的集体事务时却出于私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区恩义。如果她们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加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会产生了。

“学家教”

古代社会里,人们崇尚多子多福,一个家庭往往有许多人组成。因此,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哥哥的妻子与弟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最难处理,这是因为大家本来都是陌生人,只是由于嫁到同一个家庭才相互认识的。

怎样才能实现和睦相处呢,古人提出了克制私欲的观点,提醒大家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就能有效避免发生摩擦和矛盾。推而广之,这其实是如何与他人打交道的问题,尤其是与陌生人建立友好关系。在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克制自己的私心,成为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

1.学会调教自私的孩子

乐乐已经快两岁了,他性格开朗、活泼好动,非常惹人喜欢。但是让妈妈担心的是,乐乐从来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相反,看到别人的玩具就会抢着要。每当妈妈劝他时,他还一副倔脾气,只贪图自己的享受。孩子太自私了,妈妈不禁担心起来。

孩子自私,只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父母不必过分紧张。因为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限,往往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常常以我为中心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私”是幼儿的一种思维特征。

但是,孩子过于自私,即使父母劝导也没有纠正,就要引起重视了。正象上面那位妈妈担心的一样,自私的孩子以后会好吗?别的孩子也这样吗?说实话,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私的人,而是想让他成为有仁爱之心、有责任感的人。因为有着丰富社会经验和成长经历的父母知道,一个人健康成长,乃至在未来获取成功,都要和父母、同学、朋友、同事打交道;显然,不能克制私心的人,就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只会在生活中四处碰壁。

那么,如果自己的孩子过于自私,父母应该采取哪些行动进行矫正呢?

(1)避免过于迁就和宠爱孩子。

许多独生子女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关爱,他们不仅有着优厚的物质生活,还在家庭中享有许多“特权”,长辈们众星捧月般地围绕在孩子身边,唯恐孩子不高兴,使得孩子自私心膨胀。因此,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后,父母要避免对孩子溺爱、娇惯,一旦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就要及时指出,对其进行潜移默化地指导。经验表明,许多孩子过于自私,与父母的迁就有很大关系。孩子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和喜好,沿着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很容易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2)父母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在现代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切以分数为判断的标准,导致了许多父母只以成绩论好坏。取得了好成绩就是好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所以,只要孩子学习好,父母就让他们为所欲为,最终使孩子失去了培养公正、慈爱等优秀品质的机会。

(3)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认识到自私的危害。人是群体性的动物,孤独的人不能获得成功,也不会享受到快乐。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和大家交朋友,体验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能够引导孩子树立群体观念,能减少自私行为的发生。此外,父母还要通过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意识到自私、占小便宜的危害,对不良行为有所警惕。

2.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个人总有点私心,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问题是,凡事过犹不及,一个人私欲太重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引导孩子关爱他人、培养一颗仁慈的心,需要遵循“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智慧。

不因为事情小就不做好事,不因为事情小就放纵自己的私心,只有在生活中随时克制私欲,学会关爱他人,才能修炼仁爱的心性、培养无私的品质。教育孩子戒除自私的心理,父母也要引导孩子从点滴之间做起。

其实,每天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琐事“编织”的。而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遇到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标准,于是我们就在这种放任自流中“堕落”了,原来用心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好品质也会被磨损掉。对孩子来说,自制力本来就差,所以更需要在每件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

王东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让我们看看他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吧。清晨吃过早饭后,他把筷子一撂,背起书包就去上学了,根本不知道收拾一下碗筷;过马路时,碰到一个老奶奶拎着东西走过来,他象没看见一样冲过去了,不懂得搀扶一把;放学回来的路上,从书包里拿出一根香蕉吃完后,随手就扔到了路边,根本不考虑会影响到他人;到了车站,推开别人挤上公共汽车,还和正要落座的老人抢个座位……了解王东的人都知道,他经常向别人谈起自己的抱负,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从王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发现,他缺乏爱心,甚至有点自私。这不是很矛盾吗?的确很矛盾,许多人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在一些小事上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结果美好的想法只是空中楼阁,不能使自己在品德修养上得到完善。孩子自制能力差、好高鹜远,都容易使他们迷失自己,变得自私自利。

在这里,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仁爱的心,克制私欲。对王东来说,父母可以引导他刷碗,这样才能照顾到母亲的辛劳;父母应该引导他帮助老人过马路,因为不懂得关爱他人是一种自私行为;父母要让他懂得不乱扔果皮,学会为大家维持优良的环境……克制私欲,有一颗仁爱之心,其实是人们内心品德的修炼。它并不象考试成绩那样显而易见,却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中看出来。伟大是平凡的升华,成就是点滴的积累,父母注意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塑造孩子无私的品格,才能让他们将来具备承担大事的品质;孩子只有在小事上克制私欲,才能迸发出为伟大事业奋斗的热情和力量,才能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日后获取伟大的成功。

最后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家庭教育是孩子建立爱心、学会关心的基石,父母有责任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引导他们爱家人、爱同学、爱生活、爱劳动,远离自私;并且,孩子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发展与周围环境的良好关系,学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专家建议”

(1)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适当的角色,既要享受权利,也要承担义务。比如,父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能只是好吃懒做,让他们体会到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爱他人。父母必须意识到,对孩子过度关心、照顾和迁就,只能使孩子加重自我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从而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

(2)父母要针对具体事情解决孩子“自私”的问题。比如,孩子气量小,这时父母就不能简单要求孩子“气量大些”,有效的做法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而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时,父母就要消除孩子的担心,让他们意识到玩具不会损坏。

(3)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同学中和邻里中结交朋友。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之间交往也很少,他们整天独自学习、玩耍,很容易孤独的环境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其实,孩子是需要友情和伙伴的,友谊的缺乏使他们不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温情,孩子的心理自然很少考虑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