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谐音巧妙地运用了那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来抒发或悲或喜、或誉或讽的情感,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它不仅仅出现在一些民间歌谣和对联中,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戏说“临财毋苟得”
很久以前,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是:“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有一学子醉意蒙眬,戏将题内的“苟”写成“狗”。监考的考官看到后大发雷霆,欲驱他出场,责道:“若能属对,姑且免除!”于是在考生桌上大书:
《曲礼》一篇无母狗。
学子随口应对道:
《春秋》三传有公羊。
此对一出,考官大力赞赏。后来,这位学子名列第一。
一个塾师死后,见到了阎王,经考查,这个塾师爱读别字,不久,予以发落,罚为狗。塾师要求道:“请为母狗。”阎王诧异地问:“为什么?”塾师解释说:“《礼记》上说过:‘临财母狗(毋苟)得,临难母狗(毋苟)免’,所以愿为母狗。”阎王哭笑不得。
知识链接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遇到钱财,不要马马虎虎地只图捞到;遇到患难,不要贪生怕死地避开。《礼记》是我国儒家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该书详尽地考证和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各种礼节、礼仪制度,指引人们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孔明巧借谐音气周瑜
三国时,曹操凭借自己的百万兵力,向东吴下了战书。此时鲁肃正从江夏带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特来劝说孙权出兵拒魏。
当时东吴战或降要等都督周瑜决策。周瑜认为战必败,鲁肃却认为东吴险固,不同意降曹,二人争辩不休,而孔明则在旁冷笑不已。周瑜和鲁肃询问孔明,笑为何意?孔明先以“曹操善用兵法,天下莫敌”奚落孙权和周瑜,最后说:“曹操在漳河新造‘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早就垂涎江东乔公的大乔小乔二女。曹操这次南下,就是想将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如今只要寻得乔公,送去二女,曹操必班师回许昌。”
周瑜急着问孔明说:“此说有何为证?”
孔明说道:“曹操之子曹植曾作《铜雀台赋》,赋中写道:……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后勃然大怒,指北而骂道:“老贼欺吾太甚!大乔是主公的主妇,小乔乃我妻,如此岂有屈身投降之理,求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知识链接
这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请将不如激将”的故事,虽为“虚构”,然其合理性却令人置身其话语中而无所疑。况且,曹植确曾写过《铜雀台赋》,其中有“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原意指将兴建二个高台,以收胜景;然后再于台间建二座桥,以便朝夕流连其中。但孔明却故意利用“二桥”与“二乔”的谐音来激怒周瑜,一方面显示出孔明的智能,却也同时暗讽周瑜的无知。到了唐代,杜牧曾经写过一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充满“转喻”意味的诗,深刻嘲讽曹操一统天下的真实用心,用的却是《三国演义》的典故,足见其影响之深。
不知“修”
北宋的欧阳修是江西左安人,24岁中进士,擅长诗词、文章,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有个附庸风雅的秀才,听说大学问家欧阳修很有才气,心里很不服气,便口出狂言,要与欧阳修比个高低。
一天,秀才大模大样地要去找欧阳修比比学问。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举止儒雅的老者,料想是读书之人,于是拉着老者,指着路旁一棵枝枯叶败的小树,要与老者对诗。老者再三推辞,秀才却以为是他心怯,便逼得更紧了,不等老者说话,就念道:
路边一枯树,树上两个杈。
老者一听连连摇头。秀才却强拉硬拽,非要老者吟上两句凑趣。无奈,老者只好又续上两句:
路边一枯树,树上两个杈。
春来苔为叶,冬至雪当花。
秀才见这老者出口不凡,吃了一惊。但他不肯服输,说道:“此诗勉强,我们不妨再选一题,也好见出真才情。”
向前行,他们又看到一对白鹅扑腾着翅膀跳进路边的池塘里,秀才又冒出两句:
前面两只鹅,“扑通”跳下河。
不知深浅的秀才以为这下难住了老者,苦苦纠缠。无奈之下,老者随口念道:
前面两只鹅,“扑通”跳下河。
白毛映绿水,红掌击清波。
老者出语不凡,但秀才仍不服气,还想找机会挽回面子。
两人一同来到一处渡口,等候摆渡的人聚集了不少。秀才还想显示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给老者难堪,就有意高声说道:“你我同乘舟,去访欧阳修。”这次老者再也忍不住了,冲着秀才大声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秀才这才知道眼前这位老者就是欧阳修,羞得无地自容,偷偷溜走了。
妙趣横生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封村民状书,说某乡绅同意他让他用一小块荒地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是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知理亏,只得认错。
施氏食十狮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写过一篇《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失食。
可以翻译为:
从前,有个姓施的文人喜爱作诗,住在石头造成的屋子里面。他喜欢吃狮子肉,发誓要吃十头狮子,所以经常去市场上找狮子。一天早晨十点,刚好有十头狮子上市,这时,恰好姓施的也来到市场。他一见这十头狮子,立即拉弓搭箭把十头狮子全射死,然后拖着这些狮子回到石屋。但石屋很潮湿,于是令仆人把石屋揩干,然后再饱尝十头狮子的肉。吃时,才发现这十头狮子实际是石头的,不能吃。
边读边想
这个故事虽属文字游戏,但表现出作者驾驭汉字的能力以及汉字视听分离的特色。阅读此文,稍具文言知识的人都可以通晓无误,但如果是旁人诵读,听的人肯定会如坠雾中,不知所云。
用“狗”巧对
宋代的枢密副使高若诺,有一天请诗人姚崇嗣吃早饭。两人刚要动筷子,进来一个客人拜访高若诺,他们只好放下筷子,陪着说话。
来的客人说是新写了一些诗,要给高若诺念念,直到高姚二人都饥肠辘辘还喋喋不休。姚崇嗣对这位不知趣的客人十分反感,忽然他有了主意,故意跟客人写的诗胡对一气,看他怎么样。
客人说:“我写了《甘露寺诗》,头一句是‘下观扬子小’(往下看长江都变小了)……”
姚崇嗣接上说:“你那里是羊子(扬子),可以对狗儿,这句诗可接‘卑未狗儿肥’。”
客人心想:什么人,在这里瞎搅和?又接着说:“我还写了《峡中感怀》,有一句‘猿啼旅思凄’(听山上猿声哀鸣,旅人思绪更加凄凉)……”
姚崇嗣又故伎重演,接上说:“是‘吕四妻(旅思凄)’吗?可以对‘犬吠王三嫂’。”
客人气得一甩袖子站起来走了,边走边说:“根本不懂诗。无知之徒,气死人了!”
高若诺很高兴,对姚崇嗣说:“多亏你‘不懂诗’,否则咱们就饿坏了!快吃早饭吧!”
妙趣横生
“头鸣不是此头名”
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一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张某交代,今晨离家时,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挠了几下,蝉就叫开了。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某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农家小事有奇联
相传,唐伯虎同友人外出游玩,看见一个村妇一面打扫乱柴,一面叫小叔子捆柴。他触景生得灵感,得一上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
但句中有两处地方运用了谐音手法。“嫂扫”两字谐音,“叔束”两字也谐音。因此,要对好有一定难度。友人正在低头沉思之时,又看见一个少妇挑一担水走来,不料这桶突然裂开,水流一地。少妇便忙唤小姑子来把破桶箍紧。
这个司空见惯的场景一映入眼帘,唐伯虎友人便大喊“有了”,对出下联:
姨移破桶令姑箍。
下联也是两处谐音:“姨”与“移”,“姑”与“箍”,与上联绝配。上下联写的都是最寻常不过的农家小事,但一经高手锤炼,便成佳对。
妙趣横生
陈洽父子双关对
陈洽,明朝江苏武进县人,字叔远。通经史,据说他八岁时,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洽的父亲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一个牧童在弄笛,声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大开,对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陈洽的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这小子还真行。”陈洽也跟父亲开了个玩笑道:“我老子也不错。”说罢,两人相视而笑。
谐音巧破案
相传,有个客商住进一家客店,将随身携带的五十两银子放在衣物中,一齐交给店主代为保存。次日取回包裹一看,衣物还在,可银子已经没有了。客商找店主索讨银子,店主不承认。客商无奈,只好向县衙门告发。知县看罢诉状,便吩咐差役传来店主对质。店主百般开脱,还一口咬定是客商讹诈。
知县一面倾听双方的申辩,一面细察两人的神色。原告神态自若,被告看似心中有鬼。如何断案?知县苦思良久,终于计上心来。
知县提起毛笔在店主手中写了一个“银”字,然后叫他站在房子中间,并严厉嘱咐道:“注意看好,要是手上这个‘银’字没有了,就罚你还他银两!”
店主莫名其妙,但又不敢违抗,只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上的“银”字,唯恐它顿即消失。知县密差衙役将店主之妻传呼到堂,直截了当地问道:“昨日你们把收下的客商的银子放在什么地方了?快交出来!”店主的妻子顶撞说:“什么银子,我不知道。”
知县怒了:“不要狡辩,你丈夫都招认了,快说出实情!”
店主之妻冷笑一声,不为所动!知县便要她与丈夫对质。她半信半疑地跟随知县来窗口。知县隔着窗户面向店主大声问道:“老板,你收(手)上的银子(字)还在不在?”老板赶紧看着手心的“银”字,大声答道:“我手上的‘银’字还在啊,谁说不在?”
店主妻子以为她丈夫真的招认了,只好乖乖地如数将银子交出。
妙趣横生
李贤妙联招婿
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学问渊博,为一时之冠,官至礼部右侍郎。他在十岁时,即以神童被推荐到京城,朝野上下,以为异事。后来,宰相李贤打算招他为婿,设宴款待他,指着桌上的果品,出对道: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敏政听了这谐音联,马上猜到了李贤的用意,随口对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彭德怀敬“梨”
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有一次,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为六十军军粮供应一事而错怪了当时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事实真相弄清后,彭总心里很不安,他笑着拉住洪的手说:“前天错怪你了,对不起呀!”说完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梨递给洪,说:“给你一个梨,吃梨,吃梨,给你赔梨(礼),向你敬梨(礼)!”一字双关,寓意深刻。
妙趣横生
冰心坐以待“币”
著名作家冰心晚年深居简出,笔耕不辍。一次,当年一起留学美国的老同学登门造访,宾主相谈甚欢。客人问她最近写什么大作,冰心不无风趣地回答:“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些回忆性文章或者有感而发的短文,主要是在家里坐以待‘币’哟。”“坐以待毙?”客人一听颇为惊讶。冰心连忙解释道:“我说的坐以待‘币’是人民币的‘币’。我坐在家里写稿等人家寄稿费,稿费不就是币吗?”原来如此,客人不禁哈哈大笑。
天下太贫
民国初年,进步文人刘师亮与写《厚黑学》的李宗吾可算是“四川双杰”。刘师亮当过塾师、讼师,经过商,是一个怀才不遇又疾恶如仇的怪才。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生活一贫如洗,官方却又常喊“民国万岁”,宣言“天下太平”。
刘师亮的一副四字短联,堪称千古绝对: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刘师亮这副对联,就地取材于两句官方口号,运用谐音手法,将“岁”字改成“税”字,将“平”字改成“贫”字,顿时化褒为贬,一语道破了“民国万岁”背后的实质,撕破了“天下太平”的画皮。
妙趣横生
穷人的妙计
很久以前,有个姓吴的穷人在荒山上栽了一片果树。没几年,树木茂盛,果实满枝。一个财主看中了这片果木,便想把它夺过来。这个财主跑到县衙门告了姓吴的一状,并用银子去贿赂县太爷。
于是,县太爷派人传讯姓吴的穷人,这人觉得自己肯定要吃亏,心里很着急。当他走到县衙门口,官差盘问他姓名时,他忽然心生一计……官差通报后,开始审案。县太爷喊了财主的姓名之后,紧接着又喊:“传吴旧上堂!”县太爷一喊,财主竟吓得偷偷地溜走了。
吴自称“吴旧”,县官喊“吴旧”,财主听的却是“吾舅”,以为他们是亲戚,所以吓跑了。
一字用巧,商机无限
前几年,中国名茶“茉莉花茶”远销欧美,但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圈却遭到冷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位年轻人经过调查,得知原因在于“茉莉”与“没利”音同形异,当地人很忌讳。那个年轻人建议,最后给“茉”字加上两点,改成“莱”字,与“来利”谐音,于是销路立即大畅,获利丰厚。
曾经有个叫“庄墓”的地方,在各大报刊上登出了大篇招商引资的广告,但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后来,该地一位有心人将“庄墓”改为“庄慕”,重新刊登广告,这一改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货主纷纷上门,该地赢得巨额利润。究其原因,就在于“墓”字有点晦气,谁肯光顾呢?改为“慕”字,不仅没有晦气之意,而且还非常有意境,连庄子都追慕的地方,自然就有人慕名而来了。
妙趣横生
“我的也是小叫车”
一位“公仆”坐着小轿车下乡“扶贫”,在乡间窄道上与一位推独轮车的老人相遇。老人推得满头大汗,小轿车的司机要求老人让道,老人说:“为什么要我让道?”司机说:“我开的是小车。”老人说:“我的也是小车。”司机说:“知道吗,小车是首长车。”老人说:“你看,我的也是手掌车。”司机说:“首长车是小轿车!”老人笑了起来,说:“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听。”说完,老人推起车就走,果然吱吱作响……后母哭子
有个后母,生性好妒忌,为人精明。一天,丈夫前妻之子死了,她只得假装悲哀,硬着头皮前去哭祭一番。
前子的年龄比后母还大。那时帮忙办理丧事的有先生(医生)、道士、和尚、漆匠、裁缝和木工等,出于好奇心,他们都前去听后母怎样哭法,从而调笑开心。
那后母十分机灵,识破了他们的计谋,鼻子一捏,开始哭了:
“我还没有生,先生(医生)我的儿呀;
我还没有死,倒死(指道士)我的儿呀;
要说是我的儿,何尝(谐和尚音)是我的儿呀;若说不是我的儿,极像(漆匠)是我的儿呀;
只有寻到阴间去,才逢(裁缝)我的儿呀;
奉劝世上人,莫像(木匠)我的儿呀!”
这些帮忙的听了,憋着一股怨气,又不好发作,只能由着她骂。
妙趣横生
用谐音记圆周率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爱喝酒的私塾先生,一次外出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30位。先生走后,一些学生就背了起来:“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但有几个淘气的学生却到山顶玩耍,见先生正在与一和尚在山顶寺庙前饮酒作乐,于是有个聪明的学生就用谐音法把圆周率记下来了。他是这样记的:“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遛尔遛死,扇扇刮,扇耳吃酒。”一边念,一边指着山顶上饮酒的先生,做喝酒、死、遛弯、扇耳光等动作,轻松地记住了这些数字。
落地与及地
以前,有个书生带着仆人进京赶考。
行路途中,书生的帽子一下子被风吹落在地。他知道仆人走在后面,定会拾起,便没有去理会,照样向前赶路。哪知,仆人看到后,以为主人不知,就挑着行李快步赶上,气喘吁吁地说:“相公,帽子……你的……落地了。”话说着,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把挑的行李也摔在了地上。仆人傻笑一下,对书生说:“您看,不小心都落地(第)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书生听后,大为不快,因为赶考落第即名落孙山。于是,他一再叮嘱仆人:“从此以后,凡有东西掉在地上,不许你再说‘落地’,要说‘及地’!”“及地”谐“及第”,即高中进士之意。
仆人听了书生的叮嘱,连连应道:“记住了,记住了。”
两人继续前行,走到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书生很不放心,唯恐东西掉落,仆人再说出不吉之言,便不时回头提醒。仆人拍着胸脯保证说:“相公请放心,这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及地的!”一句话将书生气个半死。
妙趣横生
“我不敢娶”
相传清末大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可是他却想通过科举,直上青云。这年正好是大考之年,他就去参加乡试。试卷拿到手,他就胡乱写了一些,连他自己都不知写了些什么。交卷时间到了,他心想: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把这个关系写在考卷上,考官看了,怎敢不录取?于是,他得意洋洋地提起笔来,在考卷末尾写下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可笑他“戚”字不会写,竟写成了“妻”字。主考官为人正直,提起朱笔在旁边批了一句:“所以,我不敢娶(取)!”
一桶天下
从前有个姓薛的宰相,为官清正。其子薛登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宰相,但苦于无处下手,便决定在薛登身上打主意。
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于是诡计顿生,大声喊道:“薛登,你如敢把皇门上的桶砸掉一只,那才是有胆量的英雄!”
薛登不知是计,马上跑到皇门边上,把竖立在那里的一对木桶砸掉了一只。金盛暗自高兴不已,立即上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即宣薛登父子问罪。
薛登父子跪在地上,父亲战战兢兢,儿子却嬉笑如常。
皇上见状大怒道:“大胆薛登,为何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想了想,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果断地说。
薛登笑着说:“皇上金口玉言,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才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颂道:“好一个聪明的孩子!”
妙趣横生
岳父留女婿
古时有个秀才,一次去探望岳父时,突然下起雨来,天色已黑,不能回家,又不好向岳父开口让他在此留宿,甚是焦急。
岳父什么都没说,而是写了四个古人名字放在桌上:“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
张秀才看完,高兴地说:“今天我不走了!”
岳父问他为何不走了,他说:“您不是写着下大雨、鸡蛋、豆腐、留女婿吗?”岳父听了,哈哈大笑,称赞女婿聪明。
画师巧戏西太后
清末的时候,山东有个著名的画师,名叫李奎元。有一年,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传圣旨把他召到京城,要他画一个大屏风,放在仁寿殿里,好为她歌功颂德。李奎元心里恨死了慈禧,可是又不能违抗,只好答应了。
献画的那一天到了,慈禧带了文武百官来看画,只见屏风上画了一个胖小孩,跪在午门前,手里托着一个大寿桃,后面飘着各种国旗,排列着各国军队。官员们都拍马屁说:“这是仙童祝寿,万国来朝!”慈禧开始还很得意,突然,她想到了什么,大声骂道:“他好大的胆子,竟敢骂我!”她马上派人抓李奎元,李画师却早已经逃走了。
原来,各国军队列“阵”,托桃寓“脱逃”,合起来就是讽刺西太后当年“临阵脱逃”跑到西安。
妙趣横生
晦气的王国钧
清代同治七年,江苏考生王国钧荣幸参加殿试,本为一等,但因为慈禧太后看见他的名字谐音“亡国君”,大为不满,于是马上下旨把王国钧的名次降为三等。王国钧后来被发往安徽任知县,但慈禧太后还是耿耿于怀,于是又“议改”,将王从县级官员变为教员,20年后才因表现突出被选任云南某县县令。
白吃又何妨
相传,有卖韭、蒜、葱和白菜的四个人,交往甚密,每天收市之后便在一处,但卖白菜者十分吝啬,从来没有请过客。
有一天,卖韭、蒜、葱的三人凑在一起商议,设法让那位卖白菜的仁兄破费一次。吃饭的时候,卖韭菜的提出行酒令助兴,各吟诗一首,要求每句首字必须是本人所卖的东西。
卖韭菜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率先说道:“久(韭)饮他人酒。”
卖蒜头的接着说:“算(蒜)来不应当。”
卖大葱的紧接第三句:“聪(葱)明人自晓。”
最后轮到卖白菜的人,他知道三人是在挖苦自己,但他脸不红,心不跳,不慌不忙地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边嚼边说:白(白菜)吃又何妨!
妙趣横生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啊!”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七两漆
从前,某地在江的对岸,百姓要外出办事,必须坐船过江。江边上有个热闹的码头,县官派衙差守住渡口。百姓带什么东西渡河,都要交税。人们都恨透了那个衙差王扒皮。
农户李二决心要整一整王扒皮。一天,他特意买了七两漆油渡江,王扒皮问他要钱,李二说一分钱也没有。王扒皮便强行拿走了他的七两漆油。
李二马上到县官跟前告状,说王扒皮勒索他八两银子。县官见王扒皮竟敢私吞“税款”,没有分给自己半点好处,勃然大怒,喝问王扒皮:“我正纳闷近日税款为何越来越少,原来是你这个小子搞的鬼。现在李二告你,你拿了他八两银子!”
王扒皮连忙叩头道:“大人,小人只拿了他七两漆(七)!”县官一听,更为恼火,大声斥道:“七两七还少吗!来人,重打七十七大板!”老百姓听了无不拍手叫好。
妙趣横生
“卑职小名叫狗儿”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个靠捐钱做官的县令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贵治风土如何?”县令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县令答非所问,上司恼羞成怒,大声斥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县令吓得发抖,连忙回答:“梨树多得很,只是结的果子少。”上司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是问你小民!”县令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上司被弄得啼笑皆非,连连摇头:“狗儿呀狗儿,你真是一条狗儿!”
因获“枣桃”得幸免
明代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唯恐有人威胁他的帝位,于是便产生了杀灭功臣的念头。
经过一番苦想,他决定兴建一座功臣楼,然后把这些功臣请到楼上赴宴,借故失火,烧死他们。这样既可推卸责任,又可达到自己心中的目的。
这件事被皇后马娘娘事先得知,她觉得这样做有些太过残忍却又无力阻止。这时候,她首先想起了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师刘伯温,本打算派个心腹给刘伯温送信,但又怕泄露天机。于是她便想了一条妙计,叫太监给刘伯温送去两盒礼品,一盒“枣子”,一盒“桃子”。
刘伯温接到这两样礼物后很是纳闷,他心想,皇宫里有的是山珍海味,时鲜果品,娘娘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送这两样平常的东西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秘。他想了好久,终于悟出了这“枣桃”原来是“早逃”的谐音。
妙趣横生
纪晓岚茶盐救姻亲
纪晓岚有个儿女亲家叫卢雅雨,卢雅雨任两淮转运使时,铺张挥霍,致使财力亏空,只得挪用国库的盐税款。朝廷接到举报后,决定对他进行突击审讯。当时在京城的纪晓岚听到风声,十分为难,如果去报信,搞不好连累自家。他想了一想,急忙命一个心腹仆人连夜向亲家通风报信,但以防露,他处心积虑想了个妙法:在空信封里装了一点儿茶叶和盐。
卢雅雨接到信后拆开一看,思索片刻,吓出了一身冷汗,忙将财产转匿,等到审讯时,他老人家已是两袖清风。
原来,卢雅雨看出了纪晓岚的意思:茶盐空。就是说:朝廷要来人查盐款亏空的事,卢雅雨当然会早做准备了。
巧用谐音教训人
有个青年向一位老大爷问路:“老头儿,去幸福村还有多少里路?”老大爷毫不犹豫地答道:“五里。”
这青年走了五里左右,再问一位老大爷:“老头儿,去幸福村还有多少路程?”
老人漫不经心地说:“五里。”
“又是五里?”小青年纳闷地走了一程,又问一位老大爷:“老头儿,到幸福村还有几里?”
“五里。”
“还是五里,你们老头儿怎么都说五里、五里的?”
“不是我们老头儿无理,是你这青年人太无礼!”
另有一个姑娘向一位老大爷问路:“老头儿,去王庄还有多远?”
姑娘连问三次,老大爷才说:“三拐杖。”
姑娘有些奇怪:“应当论里啊,怎么论拐杖?”
老大爷训诫道:“论‘理’呀,你应该叫我老大爷,你不懂‘礼’,我才用拐杖教训你!”
妙趣横生
杨国忠和李白的对句
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他一番。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便马上跨出一步,这时李白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正。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
心耳在这里
某地来了一位新任巡抚。有一天,他用家乡话对差役说:“你给我买根竹竿来!”
差役误听为“猪肝”,立即上城买来猪肝,还自作主张买了一个猪心,满以为巡抚会很高兴。
谁料巡抚一见,不由大笑,责怪他做事不动脑筋,责问道:“你的心在哪里?”
差役忙从衣袖里拿出猪心,回答说:“大人,心在这里。”
清代,有个县太爷,夏天怕热,想买一张竹床,便对仆人吩咐道:“你到市场给我买一张竹床来!”说着,递给仆人一块银元。
没有想到的是,仆人将“竹床”听成了“猪肠”。他径直跑到肉店,把钱往肉案上一搁,大声道:“给我称副猪肠!”
老板见是县衙门的人,赶忙拿了副猪肠,上秤一称,还差二两,便补给两只猪耳朵。仆人喜笑颜开,暗想:老爷只叫买一副猪肠,现在却多了两只耳朵,这小小外快正好供我下酒,于是将猪耳朵塞进了自己的裤腰袋里。
仆人即刻回衙交差。县官见仆人拎着猪肠,不由火冒三丈,斥骂着:“叫你去买竹床,偏偏买来猪肠,耳朵到哪里去了?”
仆人吓得面如土色,慌忙摸出两只猪耳朵颤抖着呈上,哆哆嗦嗦地说:“老爷,耳朵在这里。”
妙趣横生
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由于想乘飞机返回,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目瞪口呆。
狼狗之辩
高士奇是清康熙年间的一代名相,学识渊博,聪明机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幸和赏识。
高士奇在上书房做侍郎时,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是同僚,三人经常开玩笑。
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办事,行走间突然有一条大狗从胡同蹿出,然后跑远。明珠问了一句:“是狼是狗?”索额图一听,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问江村(高士奇,号江村)。”
高士奇听出二人是在一唱一和地用谐音骂自己,但他不露声色地说:“那是条狗。”二人以为他没有听出话中的玄奥,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见得?”
高士奇笑着道:“狼、狗区别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其二看它吃什么,狼只吃肉,狗却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个狼狗之辩顺势而为,毫不费力地回敬了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二人虽然挨了骂,可心里却很佩服高士奇的智慧和机敏。
妙趣横生
苏轼巧吃佛印鱼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拜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细布包柑
从前,四川是柑子产地,年年要向皇宫进贡。进贡的柑子个个用纸包裹,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可避免碰伤。有个地方官认为用纸包,对皇帝不够尊敬,就改用黄细布包柑子。柑子送走后,他又担心布比纸硬,唯恐柑子布磨坏了柑子外皮,受到朝廷的斥责,因此整天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恰好这时候,御史甘子布奉命出京办事,经过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官听到甘子布三个字,便误认为是朝廷来查问用布裹柑子的事情,于是大惊失色。
御史甘子布到了后,这个地方官连忙前去迎接,反复解释:“请大人明察,我用柑子布裹柑子,原意是想对皇上表示尊敬,没想到柑子布蹭坏了柑子皮,是下官考虑不周造成的。下官不再用柑子布了,请大人宽恕。”甘子布只听这地方官左一个甘子布,右一个甘子布,心里很不高兴,脸就拉长了。地方官偷偷瞅瞅这满脸怒气的御史大人,更是吓得语无伦次:“柑子布是下官出的主意,本意是好的,只是没想到柑子布……”甘子布听了半天,才知道地方官是检讨用布裹柑子进贡的事,不由得哈哈大笑,说:“本御史名叫甘子布,不是来追究你用布裹柑子的事情,你别搞错了。”
妙趣横生
妙联怒斥大汉奸
1940年3月,投降日寇的汪精卫伪政府成立,一小撮反动政客大献殷勤,纷纷送贺礼、贺联,弄得乌烟瘴气。送来的贺联中,有一副上联是:昔有盖世之德;下联是:今有罕见之才。正当汪精卫也洋洋自得时,有人在旁悄悄提醒,汪精卫才醒悟自己被骂了,却又有苦难言,奈何不得。原来此联利用谐音,说汪精卫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