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10488100000072

第72章 家族企业“柔性”接班

老实人:选取企业接班人是个大事,一旦用了自己家里人,企业其他人不信服,那是最为尴尬的事情。

温州人:家里人是值得信任的人,虽然会面临员工信服力的问题,但只要培养好了,这些都不是问题。

对温州人来说,家人是最好的创业搭档!只要一家人紧紧拧在一起,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没有不成功的。温州人虽然对企业内部的用人问题由家族式像外部人才扩展,但是在选取企业接班人的问题上,还是会考虑到家里人,通过他们的“柔性“接班,这个问题被处理的很妥善。

很多人会认为让自己的儿女接班是不公平的,因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大小,是否可以带领好公司。但是,温州人通过对自己子女的培养,将他们打造成企业接班人的最好人选,这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康奈集团“柔性”交接班的例子,是值得中国家族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康奈集团一直被郑秀康管理得很好。随着郑秀康年龄增大,他的儿女逐渐完成学业开始走向社会,康奈集团也进入了“交接班”的时期。

郑秀康很清楚,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二代民营企业家能否顺利交接班,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他对培养儿女成接班人早有了自己的对策。

首先,对于女儿郑莱莉,郑秀康采用了“扶上马”的策略。

12年前,郑莱莉刚刚从天津财经学院毕业,就被深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录用,月薪5000元。从实习期就崭露头角的郑莱莉,被看作是一名潜力员工。

当时,郑秀康亲赴深圳,与女儿面谈,希望她回到温州,在家族企业中工作。郑莱莉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她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让郑秀康明白,交接班的道路是一个长途之旅。终于,在自己连续几年的多次劝说下,郑秀康成功将女儿从深圳接回温州,第一个月,郑莱莉的薪水2000元,做的是最基础的生产线工作。很快,郑莱莉成为副组长、营销经理,后来又成为父亲的助理。

“带着干、帮着干、看着干”,郑秀康总结他培养两个孩子的过程时说。此时的郑莱莉,正式进入被“带着干”的阶段。后来,郑莱莉的角色相继有集团副总裁、营销总经理等等,整个过程中,父亲的“隐形之手”一直在她身后。

解决了女儿帮助自己的问题后,郑秀康又开始试图采取迂回战术决定儿子接班人的位置。他考虑到,直接确定儿子接班可能女儿会有想法。于是,他和女儿说:“女企业家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体力和能力都在走下坡路,但是男企业家在四十多岁时,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

听出了弦外之音的郑茉莉非常理解父亲,她主动后退,开始负责上市工作,金融危机发生后,上市工作暂缓。她干脆退出鞋业部分,管起了投资。

对于女儿的培养,让郑秀康还比较省心。但是,对于儿子接班人的位置,就更要煞费一番苦心了。

郑秀康分析了儿子郑莱毅的性格特点,并且决定采用“扶上马”的策略。

一般的,父亲为了能够让儿子接班得更顺利,往往会采取牺牲企业原有制度的方法,过早地交出经济大权和人事大权,看似帮助儿子获得了威信,实际上由于儿子在经营企业上还不成熟,这样的方法是在企业里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但是,郑秀康却说:“换一个人对于接班人来说很轻松,但对于我们来说,却要考虑很多因素。”

于是,他跟儿子明确提出,要讲究权力移交的方法,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要清清楚楚。

有一次,一位高管找郑秀康批示,恰巧郑秀康不在办公室,他转身进了郑莱毅的办公室,要求郑莱毅签字,“你也是股东,你爸爸不在,你就批给我吧。”

后来,郑秀康拿着这份签了郑莱毅名字的批示,狠狠地将儿子批评了一顿。“制度要定下来,哪个是总经理批的,哪个是董事长批的,将来对你也有好处。”郑秀康告诉儿子。

郑莱毅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父子俩的默契也慢慢形成了,现在,总经理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很清晰,每年的收益情况也“公事公办”。2010年,郑莱毅接受集团总经理的任职,意味着交接班第一步的正式完成。

康奈集团的接班人在郑秀康用心良苦的指导中被选了出来。康奈集团的“柔性”接班,说到底就是让家族成员意识到家庭团结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我爱我家”,企业的发展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郑秀康做的工作很耐心,很细致。“接班不是改革,接班是过渡。”郑秀康一再强调,要缓步调整,控制风险。

家族企业是否能够顺利成功地交接,事关企业的兴衰。交接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有多少个子女,作为创始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交接班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方法,引导子女形成以大局为重、以家族为重的观念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疯狂语录:

接班不是改革,接班是过渡。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

§§第十章 疯狂资本:温州打个喷嚏,全球都要感冒1.跟随温州人选择投资方向

老实人:投资选对方向很重要,那样才能把握商机,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要一味效防温州商人,甚至跟随他们选择投资方向。

温州人:我们温州商人市场洞察力强,往往能对宏观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商业动态能出色地把握,在投资上总能先人一步,绝对不会疯狂地盲目选择投资方向。

上苍给了温州一个贫穷的起点,20多年前“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温州的空气里充满了贫穷与饥荒的信息。20年后,“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在温州司空见惯,温州人“穷得只剩下钱了”。

在这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温州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扭转这一贫穷局面的呢?他们是如何将仅有的积蓄转变为更多财富的呢?

在温州人心目中,有钱放在银行不是最好的理财选择,温州人的老板观念自然让他们选择投资,尤其是在诱人的商机出现时,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勇于花钱。

正如曾经有人将麦子的命运归为三类:“一是磨成面,被人们消费掉,实现其自身价值;二是作为种子,播种后结出新的麦粒,创造出新的价值;三是由于保管不善,发霉变质,丧失其价值。”毫无疑问,麦子的第二种命运是最有价值的,这也是很多温州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迅速变为富翁的最为快捷的途径。

但是,众多的经济学家时刻都在提醒我们“投资有风险”,而化“风险”为“财富”的掌舵手就是“投资方向”。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从温州人那里领略一二。

1987年的一天,16岁的罗云远开始离家闯荡了。到达武汉后不久,他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花光身上的钱后,他挨了三天的饿。后来,走投无路的他向老乡和朋友求助,借钱租了一个门面,又从老乡那里借了一部分货物,开了一间很简陋的小店。

几年后,他觉得做这行不是发财之道,又转入五金行业。这次,他有了货源优势:家乡温州龙湾区是生产五金电料的大基地,亲戚朋友很多做这行。1993年,罗云远在清芬路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租下一间30平方米的门面,从朋友那里赊货出来做批发。

凭着“亏本买卖”的生意经进的货以低于进价卖,引得客户纷至沓来,销售增长很快。罗云远用这些铺货借鸡生蛋,如卖出货款20万元,再进回100万元的货,就这样将生意越做越大。

1995年的一天,一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向罗云远透露湖北省电网马上要开始改造。他凭着一种商人的特有敏感,觉察到了这里面的大商机。他想:一旦改造电网,肯定需要大量的电表、电线、电缆之类的东西,如果每家每户都需要一块电表,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为了抢占这个商机,罗云远第一时间赶赴浙江,找到一家中外合资的五金厂,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得到了该厂电表的湖北地区独家代理权。而那时的湖北市场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表还不多。就这样,湖北的电网改造历时五年,手握大量优质产品的罗云远一下子就获得了两三千万元的销售额。

但是,这时的罗云远还在寻求着更大的商机。在一次世界温州人联谊会上,罗云远得知飞利浦国际照明集团想与国内商家合作建厂,开发中国市场,十分心动。于是,通过一个在法国的温州华人牵线搭桥,他和飞利浦签下了合同。

接下来,罗云远来到广东中山古镇这个世界最大的灯饰市场,斥资1000万元,兼并了当地的一家工厂,利用当地在原材料、贴近市场等各种有利的资源建起了自己的企业。该企业投入生产后,一年就实现产值两千万元。

温州人对市场的敏锐直觉,来自于他们辛苦的打拼,对经商成败的感悟。所以,许多时候他们先人一步,赚得盆满钵满,显示了过人的财技。看到温州人出色的经商本领,后来者往往加以效仿,甚至追随温州人选择投资方向,这凸显了温商这一群体对商业的出色把握力。

难怪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这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甚至连浙江本地人都说:“温州人的头发都是空心的!温州人太聪明了,太能寻找投资机会了!”

历史上,每次宏观调控或整体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时,温州商人往往能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他们洞察力强,往往能对宏观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温州人黎峰从小就辍学随父亲做起了小生意。

起初,黎峰只是从温州购进小商品,尤其是简单的玩具和小装饰品到南非贩卖。南非的小商品经营市场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而这些从中国来的货物价廉物美,很受南非人欢迎。但小商品的利润并不太大,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有一次回国探亲时与一个朋友聊天,细心的黎峰了解到这样一则信息:国内有一种叫做小黑麦的独特品种,价值是一般品种小麦的10倍以上。黎峰得知小黑麦在国内已经开始推广,但在南非还是一个空白。南非的地价不高,从中国购进黑麦种子也便宜,低成本高产出,这使黎峰看到了这一项目的前景。

吃的苦和所创造的辉煌成正比,这句话在黎峰身上最终得到了验证。经过短暂的努力,黎峰很快就积累起数百万资金。

商机处处都有,只要你能够细心观察,用心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就能像黎峰一样捕捉到一个个赚钱的机会。看来,温州商人一般都能高瞻远瞩,走在别人的前头,预测到投资项目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到先知先觉,从容面对商海浮沉。所以,他们才有把握选对投资方向。

温州人如今富甲天下,正是来自于他们对财富的开放观念和高超技艺。包括大妈、家庭主妇在内的全民投资在温州是最正常、最普通的事,“温州商人在浙江乃至全中国都以他们强大的资本动员能力而闻名。他们具有敏锐的经商嗅觉,在商机把握上总是能先行一步,只要跟随温州商人选择投资方向,赚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这段出自《韩国经济》杂志,被《环球时报》转载的话印证了温商的投资能力。

人人都追求财富,但发财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更不能一味地蛮干。财富的大门上了密码锁,只有有心人才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金钥匙,温州人已经找到,并且几十年里都在触摸财富,他们在血液中流淌着顽强的投资本能,所以跟随温州人选择投资方向是不会错的,他们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

疯狂语录:

每年温州人在全国‘全民跑动’,在商海的搏击中,都形成了敏锐的眼光,这些因素使他们在投资的时候有很高的成功率,这些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

——温州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办公室主任 林锡陆2.以资金为纽带联合打拼

致富思维:

穷人:市场竞争太激烈,刚起步就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排挤,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呢?

温州人:较量不在一对一,抱团打拼力量大,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小狗也能吞掉大斑马。

自2009年全球新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延续至今的市场消费颓靡和人才费用的不断增长,从而使得当下企业的经营难度也随之增大。而企业经营是以“人”为核心,以资金为基础,资金的流通速度次数直接关乎到企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让企业的资金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呢?温州商人的经营模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曾经有人向一位温州商人请教做生意的秘诀,这位温州商人说:“做生意不能老想着自己赚钱,能赚10块钱的生意,赚6块钱就行了,其他4块分给别人赚。这样,别人在赚钱的时候也会想到你,你赚钱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温州市鹿城区副区长熊洪庆表示,“我现在走到哪里都很方便,因为温州商会遍布全国各地,很乐意接待来自家乡的客人。有钱大家一起挣,有商机大家一起争取。”这不是一句大话。许多外地温州商会的负责人总结的一条做生意的经验都是,一个人做事赚不了钱,大家一起做事才赚大钱,有钱大家一起赚。

在商业活动中,往往非常讲究团队协作,这种精神在温州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对于其他地域的商人而言,温州商人在面对巨额的投资时,总是互相团结起来,然而慢慢“消化”它。

合肥温州商会会长邵五岳介绍说,他们以商会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投资机构,会员入会时自愿交纳少则三五万、多则上千万的资金,同时把个人看好的投资项目推出来,集体商议对哪些项目投资,相互间的充分信任使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的几率大大增加。

谢福烈是四川温州商城的董事长,他是第一位到四川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温州商人。

1997年,谢福烈在四川广元兴建第一个温州商城时,曾经在四川引起了轰动。如今,谢福烈的投资已经扩展到了乐山温州商城、三台温州商城、营山温州商城、自贡温州商城……这些投资已经超过了7亿元。但是,谢福烈却没有向银行贷款过一分钱。

那么,谢福烈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

谢福烈投资自贡温州商城时需要总投资3亿多元,这么多的资金靠谢福烈的自有资金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他把自己的计划向其他60多位温州老乡公布。结果,这些温州商人二话没说,集资凑足了3亿,这个项目就被这些“温州蚂蚁”拿下了。

庄吉服饰公司前董事长陈敏曾经提示了“如何不花一分钱开店”的奥秘。

他说:“温州人的许多生意经是其他人无从学起的,这主要因为温州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很强,紧密相连的人脉实际孕育了许多商机。

“目前遍布全国的1万多家专卖店是温州服装深入市场的捷径。我们的办法是利用在外经商的温州人的资本发展专卖店,惠而不费。

以庄吉集团为例,目前除了在温州本地自建3个以庄吉集团为例,目前除了在温州本地自建3个专卖店以外,没有为营建其他200多个外地专卖店掏过一分钱,但却从近年的专卖店加盟费中取得了500多万元的收益。如果要自己建立这样一个经营体系,一间专卖店至少要投入50万元,200家就需投入1亿元,这是庄吉集团绝对承受不起的。

无处不在的温州商人为庄吉品牌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只要做好广告、品牌响亮,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区域代理制,就会有温州老乡主动上门要求承揽某一地区的代理权,并主动斥资建立专卖店。他们往往熟门熟路,很容易打开市场,无需生产企业自己去操心。大部分的温州服装企业都在这样做,风险小收益好,这就是有温州特色的服装推销之路。

“当然,我们也不会亏待了同乡。产品毛利的50%都由代理商赚取,这其实是他们愿意卖温州服装的真正内驱力。而对于我们这些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就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就是温州服装业塑造品牌的内驱力。”

可见,温州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人脉网络,依靠温州人互相帮助的抱团精神。而温州人正是一群深谙交际的商帮。家人、亲戚、朋友、同乡,从血缘到地缘,温州人喜欢这种建立在亲情与乡谊基础之上的合作型工作模式。温州人走到哪里,就会将他们的同乡会、联谊会、商会带到哪里。

温州人的抱团打拼例子多得举不胜举。2004年6月,由奥康集团、神力集团、法派集团等温州九家民企组成的中瑞财团正式挂牌,在探索联合的路上,跨出大胆的一步。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是由温州九家实力雄厚且在各自所属行业领域处于龙头地位的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的一家旨在积极探索中国民营经济全新发展和经营模式的财团性控股企业。而在此前,温州的锁具、家具、阀门等很多行业也组建了各种形式的联合体。

由于温州人爱抱团打拼,所以他们在别人看来不重要的小商品、鞋子、服装等行业,都做到了全国第一。

疯狂语录:

一个人做事赚不了钱,大家一起做事才赚大钱,自己有钱赚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别人有钱赚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忘记你,这样,大家都有钱赚。

—— 温州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