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经
子曰:“志于道。”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则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纵之圣,犹必十五而志于学。盖志为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涵泳从容,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译 文
孔子说:“立志于学道。”所谓的“志”就是志向,用心的意思。人本性没有不向善的,因此,人心也没有不正的。但人心的功用则有正和不正之分,这一点大家不能不清楚。
孔夫子有上天所赋予的圣明,还在十五岁时就已立志于学。因此说,“志”是发展道德修养的基础,以前的圣贤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大,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那么,任何物质欲望都无法改变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弄错了主次,先后,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在不自觉之中渐渐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立志与立德向来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康熙所说:“立志于道,犹入圣域。”每一位父母都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志向,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指导孩子树立志向,并向着志向而不断努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高尚道德情操。
谢觉哉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谢觉哉的儿子亚旭,1971年元旦刚过,就参军了。这时候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父亲又长期因病住院,所以母亲建议把他留在近处。谢觉哉却不同意,说:“青年人志在四方,父母要支持孩子实现革命理想,还是让他到艰苦的地方去。”亚旭临行前,谢觉哉又叮嘱他说:“亚旭啊,光立志还不够,要坚其志。到社会中去冲、去闯,到部队里去学习锻炼,不要挂念我和家里。”
亚旭所在部队驻扎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山沟沟里,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流露出后悔的情绪。谢觉哉发觉后,又写信勉励儿子说:“你要立其志,坚其志,这还没有完,更重要的是恒其志,要有恒心,不为开始的一点点困难吓倒,青年人要有志气、勇气,要藐视任何困难,敢于克服一切困难。亚旭,你要有坚定的毅力啊!”
在父亲的教育和勉励下,亚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了为人民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北宋大诗人、文学家苏轼说:“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他还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远大志向,就要为之奋斗终生,始终不渝,直至实现预定的目标。可见矢志不移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古人的心目中,树立远大志向是非常值得称颂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名言,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传诵。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志向去激励自己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
有一次,李云经带着儿子李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他一边指着港口来往如梭的巨轮,一边给李嘉诚讲生活的道理。但是,年幼的李嘉诚对父亲讲的生活道理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对停靠在码头的巨轮产生了兴趣。
他觉得这么大的轮船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海上航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于是,他指着大船对父亲说:“爸爸,我将来也要做大船的船长!”
父亲高兴地对儿子说:“好孩子,真有志向!但是,做一个船长非常不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问题,思考必须很全面。”父亲把手放在李嘉诚的肩膀上,说:“你看,现在天气很好,船只在海中航行就比较安全。但是,如果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做船长的人,就得提前想到这种情况,提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长一样,预先考虑周全,随时准备应付一切问题。”
李嘉诚从小就树立了做船长的意识,并向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虽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是,他一直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人生。他喜欢把自己的人生比做一条船,喜欢把自己的李氏王国比作一条船。他曾经自豪地说:“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航行在波峰浪谷中的船的船长。”
魏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在《家诫》中就教导儿子立志做高尚的人,而且一直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嵇康说:“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心疲体懈,或累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见役之情胜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篑而败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立志,不能算是‘人’。品德高尚之人的心境,是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实现。当然要效法好的,须在认真思量议论后,再付诸实施。志向一旦确定,就要心口如一,不要更改。虽然目前自身力量达不到,只要志坚,将来在一定时期内必然成功。如果身心疲倦懈怠,或因外物的牵挂,或受私欲的拖累,对小事和私情摆脱不开,就会考虑去做还是不做,心里引起矛盾斗争,那么小事私情就会占上风,对立志要做的事,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功败垂成。
嵇康的这段教子书,要儿子立志做高尚的人,而且要坚持到底,不为外物私欲所移,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因而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不思进取,更不用功学习了,这就是因为他没有了新的志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了新的追求,上进心自然也就丧失了,当然更谈不上道德修养了。人只要还在成长着,他就必须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走向下一个目标,没有了远大志向,他的成长和进步就会停滞,人生的辉煌也就不再拥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若没有志向,人生的路也只能走下坡了。所以说,教育孩子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培养孩子上进心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孩子成才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