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康熙教子
10487700000035

第35章 见人得失,如己得失

康熙教子经

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译 文

为人处世,应有宽容之心,看见别人有得意的事情,就应该为他高兴;看见别人有失意的事情,就应该对他表示怜悯、同情。其实,这种心态对自己也很有好处。如果一味地嫉妒别人的成功,欢喜别人的失败,还怎么与人共事?这是心术不正的表现。古人说过:“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到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存有这种心思的人,上天一定会保佑他。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康熙教育孩子“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大致相同,这种观点符合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你关爱别人的时候,就等于别人关爱你。要想教育孩子养成这种美好品德,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因为嫉妒心理正是“关爱他人”的“克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与人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地狱和天堂,就在人的一念之间。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绪,情绪有好坏之分。好的情绪表现为:友爱、善良、团结、赞美、同情、关怀等等;坏的情绪表现为愤怒、暴躁、苦恼、凶狠等。坏的情绪不仅能够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甚至会由于攻击性情绪的发泄而造成悲剧。嫉妒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情绪,犹如心灵上的一颗毒瘤,如果不早日铲除,将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致命伤害。

教育孩子改变嫉妒的恶习绝对不是无稽之谈。其实嫉妒之心,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家的孩子,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敲敲他的头,或抓抓他的脚,直到把那个小孩赶走,然后马上要求妈妈抱自己。

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家长并不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并且孩子嫉妒心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有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女孩,因为经二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她一直复习到晚上11点钟。大约是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她忽然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当时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同学的搀扶下,立即找到校外的一个磁卡电话,拨通了当地的急救中心。

来到医院,医生确诊为硫酸烧伤!第二天上午,这位同学的父母得到消息,马上赶来医院。看到女儿的脸,父亲当时吓傻了:女儿的脸像个大盆;脸上血肉模糊,连眼睛、鼻子、嘴都看不清在什么位置;耳朵烧得焦黑一片。他们都不敢相信面前就是曾经清纯可爱的女儿。

在医院接受初步治疗后,学生家长立即报警。警方经过几天的侦查,发现是住在对面寝室的一位女生将硫酸泼到了她脸上。这位作案的女生与受害者同年级但不同班,两人平时没有什么来往,更谈不上深刻矛盾了。

受伤的女同学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与自己没有深仇大恨,却下如此毒手。据那位女同学向警方交待的口供中说,自己是因为嫉妒她的学习成绩好,长得又漂亮,因此想在考试前给她捣个乱,影响她的考试成绩。

面对如此惨痛的事件,有谁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情?整天强调孩子要努力学习的父母,必须谨记某位心理学家所说的话:“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极多,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

要想帮助孩子改变嫉妒的心理,必须找到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以下原因会引起孩子的嫉妒心理:

——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孩子对成功者的嫉妒

——因教师对他人的表扬而产生嫉妒

——因自己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同学产生嫉——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可以导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上述包括孩子的自身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两者互相作用,导致了嫉妒。

了解了孩子产生嫉妒理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根除孩子的嫉妒。

●父母要帮助孩子对自己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父母不应该被“对子女的爱”蒙住双眼,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评价孩子,既要看到他的长处,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了解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但表扬并不可以不分场合,不讲原则,如表扬不当,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作为父母应该开导孩子,让孩子真正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成功者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损害不到其他任何人的利益。孩子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减轻孩子的嫉妒心。

●父母要引导孩子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正确地对待别人。

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使孩子的理智得到较好的发展。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家长的处世哲学中,体会到“强中更有强中手”。如果父母可以令自己的孩子养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孩子的情感就会不断丰富,心理就会日趋成熟。即使孩子对某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会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制。

●——培养孩子拥有开阔的心胸

大家也许发现,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自身的性格弱点。对于上述情况,家长要悉心引导孩子。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同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对遭到不幸的人要教育孩子给予同情,孩子幸灾乐祸是丝毫不能纵容的,那样往往会助长孩子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认真的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绝不可让孩子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从而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造成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