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行为决定作为
10487300000042

第42章 不可逆势而为

天下最不可为者,莫过于逆势而行。

所有的英雄,都因时势而成的。天下最不可为者,莫过于逆势而行。逆势逆时,往往不只是事倍功半,而是徒劳无功,甚至身败名裂。

水从高原由西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此游得很自如,一会儿冲向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湖泊中的层层渔网,也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逆行通过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它穿过水流湍急的青铜峡谷,博得鱼儿们的齐声喝彩。它不断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隙,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川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水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个年轻人感叹道:“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游得远,游得长,游得久。”一位老者却为之叹息:“冲动莽勇,逆势而行,自取灭亡。”这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个呢?

凡事都有个趋势,顺势而上,自然成功率高;逆势而上遇到的阻力自然也会高的多。自古办事者有顺势而行者,有逆势而行者。顺势而动,无往不利;逆势而行,举步为艰。伟大的拿破仑后期总打败仗的原因就是逆大势而动:天下人都厌恶了战争,他还持续发动战争,结果成为阶下囚。

孙中山说过一句名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既使是孙中山这样的旷世之才,也要顺着天下大势的方向做事,不能由着个人的性子,也许智者与庸者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判断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吧。

三国时期,蜀弱魏强。一般的道理是强者吞并弱者。魏国的君臣大多是人杰,几乎没有昏庸之辈,又有地广人多的地利和人和,有机会就可灭掉蜀国。蜀国虽然有孔明、刘备,但人才储备远逊于魏国,再加上地小人少,根本无法与魏抗衡。

孔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前,姜维为了完成孔明的志向在后,都一心伐魏,明知做不成的事,却凭着自己的才华,硬着头皮去做,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

孔明六出祁山,每次都劳师动众,收效甚微,到了姜维主持军事,蜀国更加弱小,姜维的才能不及孔明远矣。但他仍为了告慰孔明的在天之灵,多次率领小部队进攻魏国,都没有什么成效。

到了费祎执政时,姜维三番五次要大举进攻,都被费祎拒绝。到黄皓执政时,姜维可以独立主持军事了。他率大军多次进攻魏国。结果没灭了人家,反而让魏国灭了自己。

其实,不是孔明和姜维的计谋不行,不是他们不够勤奋,而是犯了逆势而行的错误。

顺势者,会使生命舒展勃发,即使凡人也可能成就大事。逆势者,生命蜷曲枯萎,即使伟人也可能面对失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更是如此。万事皆有定律,违背“顺势”法则的人,成功的几率很小。做人行事当牢记:不可逆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