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10486400000066

第66章 与孩子“竞争”其乐无穷

支配人类行为的“竞争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有竞争的对手,则会在想超越对方的意愿下,发挥出更大的能力。

比如,运动员在激烈的竞赛中往往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努力去争创好成绩;而在没有强有力的对手时,成绩也会下降。原因就在于前面没有对手,竞争意识减弱了。

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当他在班里名列第二三名时,一心一意想提高成绩,争当第一名;而当他是第一名时,尽管有保持地位的意愿,但因前面无对手,有时成绩反而不再提高了。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竞争原理”激发孩子努力学习争上游的意识。孩子在家做功课时,母亲的工作就是与孩子竞争的内容。比如:孩子写作业,母亲洗衣服,比赛谁完成得快完成得好。孩子为了赢过母亲,就会认真地用功,结果集中了注意力,做功课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有些孩子在下棋、玩扑克牌或比腕力等比赛时,输了就又哭又闹。这种孩子总是要自己赢了才高兴,所以大人跟他比赛时都故意轻率了事,做出输的样子,他们认为反正是游戏嘛,姑且让孩子高兴高兴。对大人来说,游戏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对孩子来说,游戏却占了很大的地位。游戏对培育孩子的人格影响很大。

比赛时,出于大人的手下留情而取得胜利时,小孩子会认为这是自己凭实力战来的,因此会误认是自己打败了对方。因而,始终期待着大人把胜利让给他,认为大人输是当然的事。于是对周围的大人便产生一种依恃耍赖,甚至对任何大人都如此。这样一来,便容易形成为了自己的要求可以牺牲周围的人的自我中心的性格,培育出欠缺体谅别人的个性来。

透过这种胜负而对周围的大人产生一种骄赖,容易使孩子将来面对危机时,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

在面对社会的严酷一面时,孩子仍无法忘掉在家庭里“礼让”自己的好处,而始终逃避这个现实。依侍别人,把世界分成“自己人”和“非自己人”的人,不只在家庭恃宠耍赖,日后在社会恐怕将因失去了“避风港”而无法生存下去。

此外,身为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劳累一天,下班归家,发觉放学后的孩子要么在写字桌前心不在焉地看书,要么赖在沙发里无精打采地看电视,这样状态的孩子会不会让你担忧呢?年纪轻轻,他们怎么就那么没有精神呢?然后我们很可能会随口教育孩子一顿:“快出去运动运动吧!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是体育健将呢!”殊不知,现在的孩子在学业上也承担着比父母当年更大的压力,他们很多时候并非是不想锻炼,只是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个锻炼的理由。

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太懒惰,却不反观自己:我又是多长时间锻炼一次呢?所以,家长们最好停止说教,牵着孩子的手大步出门去,来上一场父子足球赛或是母女跳绳比赛。美国《预防》杂志中的一项调查揭示:在9~17岁的孩子中,超过70%都想与父母一起运动。家有学生,每年的假期都是两代人共同锻炼的极好时机,这对于上班族的家长来说,也是个难得的体育补习之机!

和孩子来一场比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汗水中收获欢笑,在挥洒中重建亲近。可以作为两代人比赛的运动项目有很多,除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还可以去游泳、竞走、爬山……而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与孩子沟通达成一致。请记住,亲子运动只有在双方都快乐自愿的前提下才会受到良好效果!另外,选择时还要参考自己和孩子的体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