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10486400000035

第35章 捕捉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在文字上很有天赋,还有的孩子在数学上有过人之处。那么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给孩子安排一些相应的活动,发展孩子的爱好,这也是对孩子以后职业的一个提前规划。

要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没有父母的细心观察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是未经雕琢的暇玉,需要父母细心发现,精心雕琢,才能大放异彩。找错方向,用错方法,很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能否捕捉到孩子兴趣的中心,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有这样一则故事:

麦克斯韦是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成为科学家与父母的精心观察很有关系。一次,他的父亲让他去拜名师学习画静物写生,交卷时,他把菊花画成了几何图形,不是三角就是圆圈,或是梯形。父亲又进一步观察,发现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对数字非常敏感,和母亲出去购物时,往往售货员小姐还没有算出得数,他就可以一口报出多少钱。于是父亲开始迎合孩子的兴趣,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麦克斯韦果然很快在数学上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他15岁时写出的论文就使教授们惊讶不已,最终发展成为与牛顿齐名的科学家。

麦克斯韦的父亲显然很懂得观察孩子的兴趣。“直木适做梁,弯木适做犁。”父母的任务就是仔细观察,看孩子是哪一种“木”上,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帮助他集中精力,在兴趣上多下工夫,以便成为这方面的专才。

那么,哪些细节能帮助我们捕捉孩子的兴趣呢?

一是注意孩子的疑问。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常常是其兴趣所在。

二是注意孩子与父母的活动。与孩子活动时,父母能近距离地观察孩子更喜欢做什么、更擅长做什么。

三是注意孩子的劳动成果。比如,他们的手工作业、美术作业就常常能表现出其兴趣。

如果父母平常与孩子的交流较少,又急于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向孩子的老师寻求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真正的乐趣。兴趣会使孩子爱学习、会学习。如果孩子接触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态度就会更积极,心情就会更愉快,思维也就更活跃,也才会有真正的学习。

如何才能更好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呢?我们的建议是:

作为家长要学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在想什么?孩子最喜欢做什么?孩子不喜欢什么?在做与孩子有关的决定前,父母应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希望来培养孩子,无视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内心只会不快乐、不自信,对其成长很不利。有的时候,要好好了解孩子,需要家长有一颗童心,同时也要学会用孩子的脑子去思考问题。

父母要做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只要稍微细心些,就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因为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在家长的眼皮底下,他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每天玩耍时都干些什么,这些都是家长了如指掌的。

此外,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解决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在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最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的所在,利用孩子的爱好和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使孩子从没有兴趣到产生兴趣,从有一点兴趣到兴趣浓厚,从只对个别问题有兴趣到兴趣广泛,并逐渐地转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上。这是家长和老师应该操心的问题。

家长都期盼着孩子能主动地看书。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看一些没头没尾、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小人书”,家长就应尽力地引导,孩子也会有所转变。可有的孩子多看了几本长篇的作品,家长又认为孩子的阅读耽误了正经的学习,便开始加以限制,限制的结果就是把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读书兴趣破坏掉了。

家长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对孩子的限制少一些,再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就会发展得更好。要确信,孩子只要对内容健康的书发生兴趣,他们就会“乐此不疲”。家长要有使孩子产生兴趣并使兴趣逐渐扩展的能力,还要具有将孩子的兴趣逐步地趋于集中和稳定的能力。

总之,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应该是培养而不应该是毁灭孩子的兴趣。家长做的一切应该使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广泛,孩子由此而产生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防止使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少,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兴趣大小的培养,可以是说是因果关系。

衡量一个家长是否称职,不在于他为孩子操了多少心,不在于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辛苦,不在于他的文化素养高低,更不在于他是否富有,是否有支付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接受多样教育费用的能力,而只在于他是否善于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智力、个性、习惯特点的简洁有效的方法,去捕捉并提高孩子的兴趣,去利用有利的时机将孩子的兴趣嫁接到学习上。有了兴趣,孩子就从心理上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问题自然会得到根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