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10485300000046

第46章 商业经营

就大多数人而言,发财致富靠的就是辛勤劳动、精打细算。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若要致富,经商是最快的渠道。那些依靠商业经营活动迅速地改变自己贫穷处境的古人,用自己的商业活动揭示出千古不易的“经商智慧”,指引后人不断地创造财富。

诗海漫步

“逆旅整设,以通商贾”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冬十月》

释义 把旅店都准备好了,来迎接往来贸易的商人。逆旅:迎接宾客的地方。

“善贾笑蚕渔,巧宦贱农牧”

出处 南朝(宋)·鲍照《观圃人艺植诗》

释义 善于经商的人耻笑那些以养蚕捕鱼为生的人。表现了财大气粗的商人看不起贫穷的“蚕渔”。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出处 唐·张籍《贾客乐》

释义 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整年在外面奔走,以至于连县里的户籍册上都没有了他的姓名。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不告而别)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出处 唐·白居易《昆明春水满》

释义 普天之下无法禁止求利,这里虽然偏僻却很热闹,好像昆明的春天一样。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出处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唐代时,吴姬、越女、胡女采取相同的酒肆经营风格,即在交通发达的乡村路口广开酒肆营业,以谋取商业利益。这种独特的酒肆模式,成为唐代商业经营中最具唐风特色的一幕。吴姬:吴地女子。压酒:酒熟时将酒汁压出。

“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出处 唐·元稹《估客乐》

释义 一旦懂得了如何做买卖,就连邻里之间的情分都不管了,只是一味赚钱。市头语:指生意人说的行话。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

出处 唐·刘禹锡《荆州歌二首》之一

释义 今日刮南风,倒卖货物的商人准备出发了。好风自南来,是写空间,也写时令节律。南方与夏天对应,南风吹拂,夏日即将来临,于是春江水开始阔大起来,有利于商船出行。

“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宫里怪”

出处 唐·王建《织锦曲》

释义 即使一匹布值千金也不卖,在规定的日子内没有交布会遭到宫廷的责怪。可以推断出这些女工也从事商业性质的经济活动。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出处 元·马祖常《河惶书事》

释义 来自波斯的老商人穿过浩瀚的沙漠来做生意,晚上听着单调的驼铃声,知道路途还远着呢。可见当时青海道上行旅和落户者多有穆斯林。赊:遥远。

名句拾遗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时”

出处 《国语·越语上》

释义 大旱之年收购船只,大水之年抛售船只并收购车辆,待到大旱之年再抛售车辆。

“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出处 《荀子》

释义 精明的商人不会因为有时亏本而不做生意。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释义 袖子长了,跳起舞来就好看;资本雄厚,做起生意才顺手。贾:做买卖。若要经商致富,首先就要有足够的资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释义 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当货品的价格极高时,就要像扔掉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当货品的价格极低时,就要像购买珍宝一样趁机购买。

“贪买三元,廉买五元”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精打细算,勤苦劳动,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纤啬筋力:精打细算,勤苦劳动。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转贫为富,从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又不如商业。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致富没有固定的职业,财货没有固定的主人。说明在财富面前人人平等,谁都可以成为财富的主人。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财富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机会,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天下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

释义 天下的利没人会不想要得到它,因此,山中和海上出产的货物就无不富有。说明经营海里和山上的生意最赚钱。

“凡商贾,志在利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释义 金钱是商人追求的最高目标。

“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

出处 清·盛宣怀《禀庆邸》

释义 做生意的人必须处处精打细算,并使货物精美廉价。

“今日之竞争,不在腕力而在脑力,不在沙场而在市场”

出处 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释义 今日的竞争,不在武力而在智慧,不在战场而在市场。

谚语集锦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释义 货物真实、价钱实惠,连小孩老头都不欺骗。形容买卖公平诚实。

“让客三分理,不说满口话”

释义 (无论客人是否有理)对客人都要礼让三分,而且不说脏话。

“有货货到,没货话到”

释义 有货就发货,没货就先把话说到。

“不说乡土话,不欺外地客”

释义 不说家乡话,不欺负外地客人。

“经商要知商,知商会经商”

释义 经商要了解商业之道,了解商业之道才会更好地经商。

“经商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释义 经商而不懂行情,犹如瞎子撞在南墙上。

“要经商,走四方”

释义 从事商业活动,就得走遍四方。

“十年能学个秀才,十年难学个买卖”

释义 十年苦读可以成为一个秀才,但十年买卖却难成就一个商人。

“百样生意百样做”

释义 百种生意有百种做法。

“小钱不去,大钱不来”

释义 不付出小代价,就不会获取大利益。

“本小利微,本大利宽”

释义 本钱小,利润少;本钱大,利润多。

“要想吃鱼,就不能怕腥”

释义 比喻要想得到好处,就不能怕担风险。

“生意不怕折,只怕歇”

释义 做生意不怕赔本,就怕停下不做。折:赔本。

“货卖一张皮”

释义 要重视商品包装。

“货卖与识家”

释义 货物要卖给识货的人。

“买卖不成仁义在”

释义 生意做不成,交情仍在。

“千卖万卖,折本不卖”

释义 无论怎样交易,亏本是不干的。

“上门的买卖好做”

释义 意为主动送上门的生意容易成交。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释义 比喻经商要有创新精神,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抢占财富先机。

“神仙难定柴米价”

释义 随行就市,价格浮动。神仙:比喻有最大本事的人。柴米:也泛指基本生活必需品。

歇后语荟萃

“吕洞宾打摆子——颤仙(占先)”

释义 比喻抢占先机。

“二分钱开当铺——周转不开”

释义 本指专门收取抵押品放贷的店铺。比喻资金紧张,运转不开。

“房檐上玩把戏——不要命”

释义 比喻冒的风险太大。玩把戏:杂耍。

“拾麦打烧饼——纯赚”

释义 比喻不花本钱就获得利润。

“百家姓不念第一个字——开说就是钱”

释义 百家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跳过第一个字“赵”,第二个便是“钱”,所以说,“开说就是钱”。比喻眼睛里只有钱。

“沙锅捣蒜头——一锤子买卖”

释义 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一斗换十升——不赔不赚”

释义 古代计量单位中,一斗等于十升。比喻做生意既不赔钱也不赚钱。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杨艳丽、姚晓维、许长荣、李良婷、史慧莉、黄亚男、曹博、上官紫微、孙亚兰、王艳、李娜、聂小晴、李颜垒、王鹏、闫晗、杨青、朱夏楠、李倩、李伟楠、杨英、武敬敏、杜慧、杨秉慧、王艳明、李静、李猛、于海英、蔡亚兰、廖春红、焦亮、黄薇、孙成丽、赵广娜、赵一、赵红瑾、魏清素、李文静、李佳、罗语、张晓静、李彦岐、慈艳丽、张艳芬、周珊、何瑞欣、常娟、陈艳、刘永水、曹徐学、齐艳杰、齐红霞、曾桃园、李伟军、李惠、梁素娟、毛定娟、陈润、黄梦溪、刘艳军、张云超、张保文、肖冬梅、陈赐贵、张琦、李爱莲、雒逸云、黄晓林、淡佳庆、李亚莉、欧俊、付欣欣、闫瑞娟、曹慧利、陈小婵、黄文平、范小北、张乃奎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