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没有不用谋的战争。在战争中不仅需要施谋定策,而且敌对双方的谋略较量也异常激烈,谋高一筹才能获得重大的战略利益,谋低一分就会遭受沉重打击,以至丧师辱国。中华民族长于思辨,精于筹谋,凭借奇谋妙计赢得战争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诗海漫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处 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 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进入到内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处 唐·王昌龄《从军行》
释义 茫茫沙漠里,已经打了上百场仗,连身上的盔甲都磨破了,但只要不打垮楼兰,就决不回去。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出处 唐·高适《燕歌行》
释义 战士在前线英勇杀敌,死伤过半;将军还在营帐中观赏美人轻歌曼舞。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出处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释义 战争异常惨烈,战场上寒风怒号,荒草中可见尸骨累累,肃杀悲凉,阴森恐怖,令人心惊。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出处 唐·杜甫《征夫》
释义 十户人家中还有几户留存啊?只有山依然是那么多。说明战争带来大量人员伤亡。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出处 唐·杜甫《兵车行》
释义 家里若是生个女儿,至少还能找个近邻嫁出去,如果生了男儿,却常常要葬身于荒野杂草之中。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被征兵,大量战死边疆,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改变了重男轻女的传统心理。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出处 唐·杜甫《洗兵马》
释义 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壮士,能将天上的银河引下来,将所有的兵器都洗完,永远都不再用了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处 唐·杜甫《春望》
释义 战乱的时局,看到鲜花也会让人黯然神伤;离散的亲人,听到鸟鸣也会让人感到心惊。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出处 唐·杜甫《前出塞》
释义 要想射人,应先射他的马;要想擒贼,应该先擒住他们的首领。比喻解决问题应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要害。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
出处 唐·李商隐《汉南书事》
释义 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呢?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处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释义 敌军如同黑云一般来势凶猛,城池仿佛要被压倒了;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处 唐·杜牧《赤壁》
释义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东吴已被曹操所灭,而大乔、小乔便要成为俘虏,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中。
名句拾遗
“形人而我无形”
出处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释义 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使我军隐蔽得无影无踪。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出处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释义 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出处 《孙膑兵法》
释义 用计谋,是为了使敌人没有防备。
“师直为壮,曲为老”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释义 出兵作战,有正当理由,军队的士气就强盛;而师出无名或者理屈,就会士气不振。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出处 《左传·隐公五年》
释义 不对意外情况有所预料和准备,就不能出兵作战。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出处 《墨子·修身》
释义 作战之中虽然阵列需有讲究,但还是要以勇敢为本。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 良好的时机,不如占据有利的地势;占据有利的地势,不如拥有团结一致的人心。
“事贵应机,兵不厌诈”
出处 《北齐书》
释义 用兵作战可以无限制地用计谋迷惑敌方。兵:军事、战争。不厌:不嫌。诈:欺骗、谋术。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出处 《战国策·魏策》
释义 若想将敌人打败,不妨暂且先给他一点帮助;若想得到东西,不妨先给他一点东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释义 在营帐中操控着战略,就能让在千里之外作战的军队取得胜利。
“十则围之,倍则战之”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 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采用围攻战术;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与敌人展开交战。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出处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释义 进攻是防守的转机,防守是进攻的策略。
“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出处 《宋史·岳飞传》
释义 不能只靠勇敢,用兵要先定好计谋。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出处 《宋史·岳飞传》
释义 (打仗)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艺术。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
释义 即使要招集一千名士兵也不用费力,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将领却十分困难。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释义 将军领军在于谋略而不在于勇猛,士兵的战斗力在于精良而不在于人数众多。
“欲东而形似西,欲西而形似东,欲进而形似退,欲退而形似进”
出处 《历代名将事略》
释义 想要向东实则向西,想要向西实则向东,想要攻进实则撤退,想要撤退实则进攻。
“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出处 《六韬·军势》
释义 最神妙的行动是攻敌不意,最好的谋略是敌人不能识破。
“兵家之有采探,尤人身之有耳目也。耳目不具则为废人,采探不设则为废军”
出处 《经武要略》
释义 军队设有间谍,如同人身上有耳目一样。耳目不全就是废人,间谍不设就是废军。采探:侦查,间谍。
谚语集锦
“先人有夺人之心”
释义 先发制人就可以摧毁敌人作战的勇气和士气。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释义 敌兵攻城,(我)有将士可以抵挡;大水来袭,(我)用土来掩埋。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欲攻敌,必先谋”
释义 要想进攻敌人,就必须先制定好策略。
“兵败如山倒”
释义 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兵:军队。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
释义 即使总打胜仗,也比不上不打仗好。
“败兵之将,不敢言勇”
释义 打了败仗的将领,不敢对人讲自己如何英勇。多指人受了挫折之后,易失去自信心。也作“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兵不厌诈,将贵知机”
释义 指用兵作战可以使用欺诈的手段来迷惑对方,指挥作战的将领贵在能及时掌握有利战机。
“兵松松一个,将松松一窝”
释义 个别战士松散只影响个人,将领松散就会影响整个部队。指对将领更应严格要求。
“兵随将令草随风”
释义 士兵听从将领的命令就像草随风而动一样。指军令如山,士兵个个要服从。
“如入无人之境”
释义 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境:地方。
“三拳不敌四手”
释义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释义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蓄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虎豹不外其爪”
释义 老虎和豹子不轻易将自己的爪子露出来。比喻军队不轻易把自己的威势和实力显露在外面。
“一个将军一个令”
释义 意为各个领导思路不一,命令各异。将军:比喻领导者。令:号令,命令。
“杯酒释兵权”
释义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现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释:解除。
故事漫谈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故事发生在公元961年7月,宋太祖赵匡胤召自己的把兄弟进宫赴宴,这些把兄弟都是战功卓著,与他同辈的大将。酒兴正浓时,赵匡胤说:“当个皇帝也太艰难了,我可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众兄弟忙问什么缘故,赵匡胤说:“这有什么难明白的,皇帝位子谁不想坐?”他又进一步说:“你们虽无异心,纵使你们不想干,办得到吗?”石守信等众弟兄连连叩头,请皇帝宽谅,表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大家都以有病为理由,自动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自然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歇后语荟萃
“和尚抓头皮——无计可施”
释义 指没有办法可用。计:策略、办法。施:施展。
“东放一枪西打一棒——声东击西”
释义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声:声张。
“海龙王的喽啰——虾兵蟹将”
释义 比喻不中用的兵将。
“打仗先下战表——师出有名”
释义 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师:军队。名:名义,引申为理由。
“楚汉相争——在谋不在勇”
释义 刘邦和项羽间的战争,在于智谋而不在于勇敢。说明行军打仗贵在谋略。
故事漫谈
楚汉相争,即刘邦和项羽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战争。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并分封其他十七人为王。后刘邦乘项羽前往攻击齐地之机,攻占关中,并东进占领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回兵大败刘邦,但刘邦部将韩信攻占赵齐等地,威胁项羽后方。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次年刘邦主动出击,击败项羽,项羽自杀。刘邦即帝位,建立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