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10484600000009

第9章 远交近攻

时间?公元前266年

人物?范雎

公元前266年,一个名叫范雎的人在秦国出现,他向秦王献策,秦国和韩国地形犬牙交错,是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要想吞并天下就要避实就虚,首先灭掉韩国,这就是“远交进攻”的策略。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有辩才,年轻时就投身于政治活动,在诸侯国中游说。他本来想侍奉魏昭王,对魏国的强盛有所作为,但无奈出身贫寒,不能如愿,于是就先投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有一次,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他们因事在齐国停留了几个月。齐襄王见范雎能言善辩,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就派人赏赐范雎10斤黄金,还有牛肉、酒食等,范雎辞让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产生了怀疑,以为范雎是因为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所以齐国才会送这些礼物,他让范雎接受了齐王的牛肉、酒食,退还了他的黄金。

回国以后,须贾内心怀疑范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的宰相魏齐。魏齐听了非常生气,就让家臣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雎假装昏死了,于是魏齐叫人用席子把范雎卷起来,抛弃在厕所里。宾客们喝醉了酒,便轮流把小便撒在范雎身上,故意侮辱他来警告后人,使他们不敢乱说话。范雎从席子中对看守的人说:“您让我出来,我以后一定重重答谢您。”

看守的人就去向魏齐报告,谎称范雎已死,请求放出弃置在席子里的死人。这时魏齐喝醉了,便说:“行啦!”

于是范雎得以脱身。后来魏齐后悔,又叫人寻找他。有一个叫郑安平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携带范雎逃跑,隐藏了起来,范雎改名换姓叫张禄。他求见秦国当时派驻在魏国的使者王稽,才得以逃入秦国。

由于穰侯非常痛恨外籍游说之客,因此范雎藏在王稽的旅行车中,勉强混进了咸阳。但他却非常大胆地直接要求觐见当时权势如日中天的秦昭襄王,并提出警告说:“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昭襄王听了大吃一惊,便立刻传见范雎。

范雎见到昭襄王后,不慌不忙地先请教秦王,为什么从惠王期间到昭襄王主政初期,秦国不断从楚国及韩、赵、魏三晋获得大量的土地,尤其在伊阙之战后,更占有一半左右魏国领土,秦国对外扩张可以说到达了最高峰;但以后的五年间,虽然也连连出兵,耗费不少国力,却一块土地也没有得到?昭襄王仔细一想,的确有这么一回事,自从穰侯采用远攻近交策略,不断联合魏、赵和楚国,与远在东方的齐国敌对后,反而占不到任何好处。而与齐国的争霸,连连用兵,但十数年来也的确没有结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范雎说:“是秦国没有做良好的规划所致。穰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拒绝外籍政客入秦,使秦国最好的情报来源为之断绝,对外界的情势也不再能有效地掌握,因此做了错误的判断。其实东方的齐国连年来和燕国抗争,力量早不及以前强大,对秦国的扩张政策根本不会有什么威胁;给齐国太多的压力,反而会迫使它和楚国重修旧好,两国万一联合,对秦国才是件麻烦的事呢!

何况,三晋中的赵国在赵武灵王大力的军事革新后,作战实力大增,俨然成为中原力量最大的诸侯。外交方面又有蔺相如的谋策,武备上老将廉颇、赵奢、李牧等都为当世名将,秦军想一举攻破赵国,似乎已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但穰侯却只顾巩固自己权势,并未曾尽力为秦国和秦王着想。拒弃人才,培育自己的羽翼,目前国家重要职位几乎控制在穰侯派的亲戚及重臣手中。穰侯亲楚,因此采用了远攻近交策略,对秦国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长年远征用兵,消耗秦国军力,培养自己的声望;拒绝人才,巩固自己党派,削弱王权,目的何在,应是很清楚了。”

穰侯数度出任秦相,其弟华阳君及泾阳君又都撑有重权,对此昭襄王早已备受威胁,经范雎这一提醒,更是不安。这时,宣太后已死,昭襄王已无顾忌,立刻与范雎密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剥夺穰侯军权,将他连同华阳君、泾阳君均流放到边野地区。由于本土派领袖站在昭襄王这一边,穰侯的国戚派很快便被瓦解,远攻近交的战略在推行十数年后,终告流产。

范雎受昭襄王重用,这是外籍政客在甘茂与樗里疾斗争失败后,近四十年来第一次“咸鱼大翻身”。历经樗里疾及穰侯长期执政,游说之客几乎完全被封杀于秦境外,这次的大开放,又使外籍政客大量涌入秦国来寻找机会,安静了十数年的中原政局,在这些游说客的冲击下,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了。

在昭襄王的破格重用下,范雎被封为应侯,他建议秦王恢复远交近攻战略,首先安抚齐国及楚国,集中全力对付日益茁壮的赵国山西军团。没多久,中国军事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长平之战正式展开。

延伸阅读

范雎,一位对秦国有巨大贡献者,却为了一己私利,在用人问题上一步步走上了腐败的道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罪过之一:妒杀白起。白起是秦国著名大将,有常胜将军之称。特别是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国主力军45万之众。然而战役之后,正当白起欲乘胜追击时,范雎却嫉贤妒能,害怕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于是,花言巧语说服秦昭王收兵。白起获知范雎暗中作梗后,便与之结怨。后来,在范雎的挑拨下,秦昭王先将白起贬为士卒,随后又令其自杀。

罪过之二:提拔亲信。范雎是魏国人,曾被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受到相国魏齐的迫害,后来在好友郑安平和秦国使者王稽的帮助下,才逃到秦国。范雎得志后,就利用职权报私仇,先廷辱须贾、后计杀魏齐,对王稽与郑安平他却十分关心。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王稽被任命为河东太守、郑安平被任命为将军,他还安排郑安平接替白起率兵攻赵,结果不但被赵国打得大败,郑安平还率两万士兵投降了赵国。他的另一亲信王稽也不争气,竟“里通外国”。尽管秦昭王仍未追究范雎的责任,但范雎深深感到了害怕,因为白起的死与王稽、郑安平的被提拔重用,都是他一手策划的。此后,他考虑再三,不得不放弃荣华与权力,称病辞去相位,退出政治舞台。

世界历史大事记

前264~146年,古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争夺西部地中海海上霸权的战争,人们把这两方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持续百余年,大战三次。第一次(公元前264~前241年)是争夺西西里和地中海西部的海上航道的控制权,以罗马获胜结束,但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船只和人员;第二次(公元前218~前201年)于公元前218年宣战,汉尼拔率军从西班牙出发,进军意大利,公元前217年,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附近大败罗马军,公元前216年,在意大利的坎尼地区又击败罗马军。但罗马军克服困难,顽强应敌,最终打败了汉尼拔,并将他逐出意大利。从此,迦太基的强国地位被彻底摧毁;第三次(公元前149~前146年)布匿战争是古罗马灭亡迦太基之战,也是三次布匿战争中最后、最短的战争,最后导致迦太基的毁灭和其民族受奴役,迦太基的领土成为罗马的非洲行省(阿非利加省)。布匿战争中罗马取得最后胜利,从而成为西部地中海世界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