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果敢刚毅:司马炎
10482400000012

第12章 名将王浚

在灭亡孙吴的战斗中,攻破石头城,俘虏孙皓的是西晋大将王浚。王浚是一个性格两极化的人,但他确实是一名难得的将领。王浚,字士治,今河南阌乡县东人。他出身官僚家庭,博览群书,深得羊祜器重。

王浚在担任益州刺史时,卓有成绩,晋武帝就决定授予他右卫将军,升为大司农。羊祜知道后,向晋武帝上了一个密折,告诉晋武帝,如果要决心平吴的话,就应让王浚待在益州,他将来足可担任平吴的重任。晋武帝采纳了羊祜的建议,于是撤掉了调王浚入京的旨意,仍留他为益州刺史,并密令他作好伐吴的准备。

王浚接到旨意后,开始秘密地大造船舰。他把几条船并连起来,上面铺上木板,长宽都是120步,可以载两千多人,上面可以骑马奔跑,船上又用木头建造起数层楼阁,四边都有门,可以远射,这种大船称为“连舫”。王浚制造船舰的规模,自古以来还没有过,木屑刨花,满江漂流。吴国建平太守吾彦看到上游不断地漂下木屑刨花,心存疑虑,连忙捞起一些,带着去见吴主孙皓。他对吴主孙皓说:“晋国很可能正修造船舰,作伐我东吴的准备。最好增加建平的兵力。建平守住了,晋人就不敢渡江。”可孙皓当时正喝得大醉,完全没有把吾彦的话当成一回事。

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下达了伐吴的诏令:命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亻由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镶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兵沿江而下,东西并进,共20万人。

公元280年正月,王浚与唐彬率领八万巴、益州水军从成都出发,开始东征。晋军水兵久经训练,士气旺盛,乘舟东下,势不可挡,首战就攻克丹杨,俘获丹杨监盛纪。随后王浚率军乘楼船继续顺流前进,却不料被吴人设在长江江面的铁索挡住。当时吴人不仅在江面上设有铁索,在江心还抛下许多丈把长的铁锥。晋军的战船,一碰到铁锥就被撞沉了。于是王浚乘小船到前面探看,只见晋军先遣队的船舰已经停泊在一起,江面上,迷雾已经散去,一条条粗大的铁索横亘在眼前,沙洲上,又露出铁锥尖锐的棱角,任何坚固的船只如果碰上这样的棱角,也会顷刻间被穿透!

王浚看后,立即返回楼船,召集军中长史、参谋等将领共同商议。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个办法。历史有时候会因一个小人物的言行而改变。在这时候,王浚一个贴身侍卫献出了计策,而历史上甚至没有留下他的名字。这名侍卫说:“将军,卑职斗胆说一句,卑职觉得,铁索可用火烧,铁锥可作木筏带走,管保可以通过!”王浚听了这名侍卫的话,眼前一亮,立即指挥士兵抢做竹筏,每只筏方百余步,又扎起许多草人,一个个披甲执杖。然后挑选了一批水性好的高手,在水中牵筏先行。果然,竹筏遇到铁锥,就把铁锥挂走了。随后,王浚又做了许多个长十余丈的大火炬,灌满麻油,点着后火炬燃起,在战船之前运行,遇着铁索,经烈火猛烈炙烤一段时间后,铁索就被烧熔,哗啦哗啦地断了。这样,战船就又可以顺利前进了。

接下来,王浚率晋水军可说是所向披靡,先克西陵、乐乡,俘吴水军都督陆景,跟着顺流而下,所到之处,吴军不战而降。一路上,经夏口、武昌,直抵三山,逼近建业。等残暴的孙皓登上石头城放眼望去时,晋军楼船已排满江面。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二月十五日,王浚军进入吴都石头城。孙皓赤裸着上身,双手反绑,口里衔着玉璧,牵着羊,同穿着丧服的大夫,抬着棺材的士兵一起,跟在素车白马后面,向王浚投降了。王浚接受了孙皓的投降,并赶忙替孙皓解开绳索,接下他口衔的璧,把棺材烧了。后来。王浚将孙皓送往洛阳。他率晋军进入石头城后,收缴印信文书,封锁仓库,对百姓秋毫无犯,表现出一代名将的风采。

尽管王浚为平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灭吴后,他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因为晋武帝下平吴令时,起初要王浚受杜预节度,到进军建业时则受王浑节度。当王浚将到建业时,王浑却要王浚暂缓攻城,要过江去与他会面。原因当然是王浑不愿王浚占首功。但王浚将在外,不受节制,他看形势对作战有利,便借言“风利,不得泊”,没有去与王浑会面。结果,战后王浑向晋武帝递上一表,告王浚不受节制,应照例论罪。晋武帝虽没有采纳王浑等人意见,可为了不得罪门阀势力在论功时,仍把王浑评为了首功,晋爵为公,增食邑八千户。而王浚则为辅国大将军,封为县侯。王浚因此,心中抑郁不平。后来,王浚开始放纵享乐,锦衣玉食,生活十分奢华。公元285年,王浚去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