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
10482100000036

第36章 关于进化论——在科普会议上的演说(节选)

〔英国〕赫胥黎

演说者赫胥黎(1825年~1895年)是英国生物学家,演说家。他发现并论证了关于脊椎动物头骨构造一致的原理,证明了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坚决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科学研究中是自发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他曾多次运用演说宣传进化论学说。其演说雄辩有力,风趣严谨,说理性强。

这篇演说是赫胥黎1877年7月在工艺协会的第一次科普会议上发表的。他在演说中提出的那些关于生理学教育的、充满智慧的见解在今天看来,仍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

“精彩演说辞”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名叫“杰克和豆秆”,这个故事对于在座的我的同辈来说是熟悉的。但是我们很多庄重可敬的年轻人,曾接受了更加严格的知识教养,也许,仅仅是从比较神话学的初级读物中熟悉了仙境,因此,有必要把这个故事作一梗概的介绍。这是一个关于一棵豆子的传说,它一个劲儿地长,耸入云霄直达天堂,它的叶子伸展成一个巨大的华盖。故事的主人公,顺着豆秆爬了上去,发现宽阔茂密的叶子支撑着另一个世界,它是由同下界一样的成分组成的,然而却是那样新奇。主人公在那里的奇遇,我不去多谈,这些奇遇一定完全改变了他对事物本性所持的观点,尽管这个故事不是哲学家们编的,也不是为他们写的,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观点。

我现在的探索与这个勇敢的探险者的探索有某些相似之处。我请求你们与我一起,借一粒豆子之助,尝试着去进入一个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感到奇特的世界。正如你们所知,那个世界是一个简单的、看起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是如果有适当的种植条件,最重要的一条是有足够暖的温度,它就会非常显著地表现出一种十分惊人的活力。从土中露出地面的一枝小青苗,很快地茁壮长大,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会像我们在故事里所遇到的那样使我们那么感到惊奇,只是因为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以看到这些变化。

这一植株以觉察不出的步骤逐渐长大,成为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的一种既大且多样化的结构,每一部分从里到外都是按照一个极端复杂而又异常精确细致的模型铸造出来的。在每个复杂的结构中,就像在它们最微小的组成部分中一样,都具有一种内在的能量,协同在所有其他部分中的这种能量,不停地工作着来维持其整体的生命并有效地实现其在自然界体系中所应起的作用。经过如此巧夺天工建立起来的大厦一旦全部完成,它就开始倒塌。这种植物逐渐凋谢,只剩下一些表面上看去毫无生气的或多或少的简单物体,恰如它由之生长出来的那个豆子一样,而且也像豆子那样赋有产生相似的循环表现的潜在能力。

不必用有诗意的或科学的想像来寻求与这种向前进展又好像是回复到起点的过程的类比。这就像向上投掷出去的一块石头的上升和下降,或者像是一支沿着轨道飞行的箭的进程。或者我们也可以说,生活力起初走的是向上的道路而后走的是向下的道路。或者可能更恰当的是,将胚芽扩展成为成长的植物比作打开一把折扇或者比作向前滚滚流动和不断展宽的河流,而由此达到“发展”或“进化”的概念。在这里和在别的地方一样,名词只是“噪声”和“烟雾”,重要的是对名词所表示的事实要有一个明确而恰当的概念。由此说来,当前的这一事实是永远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生命并在成长中的植物从种子的比较简单和潜伏的状态过渡到完全显现为高度分化的类型,然后又回复到简单和潜伏状态。

对这一过程的性质深刻理解的价值在于:它适用于豆子,也适用于一般有生命的东西。在动物界,也和在植物界中一样,从非常低级的类型到最高级的类型,生命过程表现出同样的循环进化。不仅如此,我们只要看一看世界的其他方面,循环进行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诸如表现在水之流入大海复归于水源;天体中的月盈月亏,位置的来回转移;人生年岁的无情增加;王朝和国家的相继崛起、兴盛和没落——这是文明史上最突出的主题。

正如没有人在涉过急流时能在同一个水里落脚两次,因此,也没有人能确切断定这个能感觉到的世界里的任何事物的现状。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当他思索这些话的时候,谓语的时态已不再适用,“现在”已变成为“过去”,现在式的“是”(is)应该是过去式的“曾经是”(was)。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越多,也就越了解到我们所谓的静止只不过是没有被觉察到的活动;表面的平静乃是无声而剧烈的战斗。在每一局部,每一时刻,宇宙状态只是各种敌对势力的一种暂时协调的表现,是斗争的一幕,所有的战士都依姿态在斗争中阵亡。对世界的每个局部来说都是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是这样。自然知识越来越导致这样的结论:“天上的列星和地上的万物”都是宇宙物质的部分过渡形式,在沿着进化道路前进,从星云的潜力,通过太阳、行星、卫星的无限成长,通过事物的千变万化,通过生命和思维上的无限的差异,也许,还通过我们没有想到,或不能想到的各种存在形式,而回复到它们由之产生的不确定的潜在状态。这样,宇宙的最明显的属性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它所表现的面貌与其说是永恒的实体,不如说是变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能量的流动和渗透于宇宙的合理秩序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持续不变的。

我们已经沿着豆秆攀登到了一个奇异的境地,在那里,普通而熟悉的东西,变成了新奇的东西。于是,在这样表现出来的宇宙过程的探索中,人的最高智慧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利用;巨人们听命于我们的使唤;思辨哲学家的感情都被那些值得永恒不朽的美所吸引。

……

故事的主人公又从豆秆上爬了下来,回到了普通世界里。这里,生活与工作都同样艰苦;这里,丑恶的竞争者比美丽的公主要常见得多;这里,与私心搏斗的持久战,比与巨人交锋取胜的把握要小得多。我们已干过类似的事。几千年前,我们的成千上万的同类在我们之前已经遇到同样的可怕难题。他们也已经懂得宇宙过程就是进化,其间充满了神奇、美妙,同时也充满了痛苦。他们试图发现这些重大事实在伦理学上的意义,找出是否有关于宇宙行径的道德制裁。

“演说辞欣赏”

这是一篇充满学理的阐述性演说,但是语言非常通俗,除了个别使用一些生物学或医学术语之外,其余都是日常的语汇。演说的主旨非常鲜明,演说者开篇直接指出“生理学应当成为任何有关家政之类问题的系统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然后,赫胥黎开始条例清晰地阐述理由。赫胥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基础生理学教育的必要性:使人认识和承认人体生命过程存在必然规律性;反对宗教对于生命认识的愚昧成分。在当时宗教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的情况下,赫胥黎的主张和见解无疑是独到和富于创造性的,也是极有胆识和魄力的,而让普通的听众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况且他是建议人们去学习一门新的科学知识。在揭示了学习生理学的重要意义后,赫胥黎详尽地论述了怎样学习生理学的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达到使听者感到不望而生畏,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完全在于演说者的表达技巧和能力。赫胥黎先说明学习基础生理并不难,因为初学者一周即可以懂得可靠的基础生理学原理,再用这些知识联系实际,“你研究的科目总是近在手边,就在自己身体内部。”赫胥黎也强调了生理学的学习对每个人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听者就会产生学习的更大热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