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
10482100000018

第18章 哲学史概说——关于逻辑学的演说

〔德国〕康德

演说者康德,出生于哲学思想发达的德国,小时候深受新教思想的影响。1745年,康德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学士学位。1770年以后,康德开始转向研究哲学。经过几年的艰苦钻研,他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创立了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由于他在哲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科恩科学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学院先后选举他为院士。1804年2月12日,康德病逝,享年80岁。

这篇演说选自《逻辑学讲义》导言,该书是康德在大学的逻辑讲演稿。

“精彩演说辞”

哲学由希腊人传到罗马人那里以后,就不再扩展了,因为罗马人老是停留在学生阶段。

西塞罗在思辨哲学方面是柏拉图的学生,在道德学方面是斯多葛主义者。爱比克泰德、安托尼都属于斯多葛派,塞内卡是这一派的最著名代表。在罗马人中间,除了留下《博物志》的年轻的普林尼之外,没有自然学者。

文化终于在罗马人那里消失,野蛮兴起了,直至6-7世纪,阿拉伯人才开始致力于科学,使亚里士多德(研究)重新繁荣起来。现在,科学又在西方抬头了,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威望,人们以一种奴隶的方式追随他。11世纪和12世纪出现了经院哲学家,他们注释亚里士多德,无尽无休地玩弄机巧。人们所从事的无非是纯粹的抽象。经院哲学的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究方式在改革时代被排挤掉了。折中主义者出现在哲学领域,他们是这样一批自己思维者,这些人不委身于任何学派,而去寻找真理,并且一旦找到,就予以接受。

近代哲学革新,一部分归功于对自然界的大量研究,一部分归功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在思维中形成的秩序业已扩展到原来世界智慧的特殊分支和部分以外。近代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自然研究者,是维鲁拉姆的培根。培根在研究中踏上了经验的道路,注意到观察和实验对于揭示真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过,思辨哲学的革新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这还很难说。在这方面,笛卡儿的功绩不容忽视,因为通过提出真理的标准(他以知识的清楚和自明来建立这种标准),他对赋予思维以明晰性作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我们时代最伟大、功勋最卓著的哲学改革者,要推莱布尼茨和洛克。洛克试图分析人类知性,指出哪些心灵的力量及其作用后于这种或那种知识。虽然洛克为更深入彻底地研究心灵本性提供了便利,但是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他的处理方法也是独断的。

这种非常错误的、哲学思考的独断方法,为莱布尼茨和沃尔夫所特有。它带有如此之多的欺骗性,以致有必要弃而不用,代之以另一种批判的思考方法。后一方法在于研究理性本身的活动方式、分析人类全部知识能力,并考察这些能力所能达到的界限。

自然哲学在我们时代极为繁荣。在那些自然研究者中间,牛顿享有极高名望。近代哲学家不能自诩享有卓越的永久声誉,因为这里仿佛一切都在流动。一个人所建立的,另一个人加以拆除。

在道德哲学领域,比起古人我们并未走得更远。在形而上学方面,对形而上学真理的研究,我们似乎陷入迷惘状态。现在对于这门科学表现出某种冷淡,因为人们好像引以为荣地把关于形而上学的研究,轻蔑地说成纯粹无谓的思虑。然而形而上学却是本来的、真正的哲学!

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必须从我们时代的批判的尝试来看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将会成为什么。

“演说辞欣赏”

这篇学术演说思辨色彩浓重,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语言表达准确。演说者宣讲了自己的“批判哲学”,批判的对象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他不愿盲目相信理性的力量,要对它加以检查、清理、衡量,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能力,它的活动到底能达到多大的范围。这就是“批判的思考方法”。

演说态度认真,语气坚定。这篇简短的讲演,不仅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宣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出,他的庞大的哲学体系此时已孕育在胸。有两个概念很重要,即思辨哲学与道德哲学;他后来的哲学体系正是从思辨哲学始到道德哲学终。为了探讨人的认识能力,他写了《纯粹理性批判》;为了探讨人的道德意志,他写了《实战理性批判》;作为二者的桥梁,他晚年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由于着重在传达信息、阐明事理,因此,这篇演说在方法的运用上,采取点面结合、纵横交叉的方法。概说两千余年的哲学史,他以论代史,只点出有代表性的哲学略加评说。其结构,从古希腊至中世纪是纵观,跳跃性更大;至近、现代则横视,逐一评说思辨哲学、自然哲学、道德哲学领域,以显示他为“批判”的现实性。内容丰富,讲述清晰,准确无误,说明性与说服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