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
10481200000035

第35章 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在欢迎尼克松宴会上的演说

〔中国〕周恩来

演说者周恩来(1898~1976年)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45年重庆谈判后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建国后一直担任国务院总理。主要著作有《周恩来文选》等。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2月21日晚,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总统一行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并在宴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说。

“精彩演说辞”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缓和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演说辞欣赏”

这篇演说辞虽然非常简短,但是很富有感情。周恩来借祝酒之际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情谊。演说本身是祝酒辞,包含着热情洋溢的情绪,同时又简明有力地表达了演说者的政治主张和见解。

周恩来首先高度评价了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接着说明中美两国友好相处是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是历史的潮流,而“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最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姿态和立场,即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全篇演说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严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措辞非常得体,态度友好坦诚,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演说收放适度,体现了大国领导人和优秀外交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