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10480500000009

第9章 《第二性》:女权主义的“圣经”

〔法国〕西蒙娜·波伏娃著

“作者简介”

西蒙娜·波伏娃是一位女权运动的理论家和活动家,当代法国影响颇深的女作家、存在主义运动的三位主将之一,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20世纪法国思想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早期主要从事小说创作,著有《他人的血》等,二战后主要从事妇女研究及思想论著,代表作即《第二性》。

“内容精要”

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从理性的高度出发,通过女性群体的角度去探讨女性的地位,把精神分析与社会、历史的考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女性进行反抗和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由于作品涉及艰深的学术理论,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和古代神话,阅读起来难度较大。

在第一部《命运》之中,作者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动物的性生活。她由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写起,直至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不同现象,指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同样重要,驳斥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同时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她并不赞同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说,认为那不过是“恋母情结”的翻版,是弗洛伊德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前提下,把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以及行为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在这一部的最后,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承认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对妇女理论发展的巨大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这一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经济一元论”的局限性。

在第二部《历史》中,作者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对游牧族,早期农耕时代,父权社会与古代社会,中世纪到18世纪的法国,法国大革命后的女性生活作了考察,揭示了妇女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

在第三部《神话》中,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之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定的一种制度,妇女由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在对女人神话作出分析后,为了证实这一分析,作者又将角度转向文学作品,考察蒙特朗、D·H·劳伦斯·克洛代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文学家笔下的妇女形象,并对其进行剖析。

下卷的理论气息相对要减弱一些,因其较为平易好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作为单行本译成中文。下卷的重点不再放在理论阐述之上,作者也并未再提出新的观点,而是沿着女性由女孩、少女、母亲到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轨迹,兼容并包女同性恋者、结了婚的女人、妓女、情妇、修女等不同身份的女性,广泛地探讨了女性的个体发展史,尤其是探讨了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类型女性的生理、心理及处境的变化,作者在全书结尾时作出结论:要在既定世界当中建立一个自由领域,要取得最大的胜利,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去建立手足关系。

“学术评价”

《第二性》是一部女权主义经典之作,波伏娃身为一位女权主义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并不因为反对数百年来强加在妇女头上的种种不平等,就敌视男性,也不会因狂热而丧失了理智。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她流露的是理智的思考和平和的态度,正因如此才使她的观点更有说服性和感染力。

这本著作自1949年出版之后,就永远性地成为了畅销书,在日本,该书曾高踞畅销书榜首近一年时间,短短几十年中,它被译成德、阿拉伯、英、丹麦、西班牙、希伯来、匈牙利、意大利、挪威、瑞典、捷克等多种文字;它使作者波伏娃从此在文坛上奠定了著名作家的地位。

《第二性》是一部西方及至世界渴盼已久的女权主义杰作。“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波伏娃在该书中的这一主要观点,已经成为了一句名言,她想告诉人们,主要是提醒自己的同胞:女人一旦把自己摆在任何一个男人之下,哪怕这是她心爱的男人,她就开始进入了被奴役的状态,妇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同男性的自然差异,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为了使自己的劝诫更有说服力,她用自己的一生作出了榜样:她同萨特结为终生伴侣,却始终保持了自己人格的完整。无数对此毫无知觉的女性被警醒了,她们不再把男人看成十恶不赦的仇敌,不再把自己同男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场亘古不变的战争;同时,她们也不再沉湎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不再由于自身的原因把自己变成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