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西洋文明的本质
10480100000011

第11章 杜威之道德教育

杜威脑中,想着“道德”两字就想着社会的生活——现今社会的生活,不是古代社会的生活。道德的程序,就是人生的程序。道德的观念,就是人生的观念。人生以外无道德,社会以外无道德。

杜威把他的伦理学为本,讲道德教育。他说学校对于社会的责任,好像工厂对于社会的责任。譬如一家织布厂制造布匹,要先考察社会的需要。知道社会的需要后,照这需要去造各种样儿的布。布厂不能造社会不需要的布。至于怎么样造法是最经济,要布厂里的人自己设法讲求。学校教学生,亦要先考察社会的需要。知道了这个需要,然后教他。至于怎么教法是最经济最有功效,要学校里的人自己设法研究。

察社会的需求,就是社会方面的伦理,是伦理的实质。研究什么教法是最经济、最有功效,就是心理方面的伦理,是伦理的方法。杜威最不信道德是可以和他课分离教授的,他说:“‘道德’一个名称,不是指着人生的一个特别区域,也不是特别一段生活。”(见前)照他的眼光看来,各种功课,都有道德的价值,都是道德教育。(不能设那什么叫做道德一科,在纸上谈兵的。)他举了几个例:

手工——教授,不是专教手工,也不是单增进知识,教了得当,能养成群性的习惯,是很有社会的价值的。(杜威把道德和社会联在一块儿,照他的意思,讲道德离不了社会,讲社会的幸福,就是讲道德。他说社会的价值,就是道德的意思。)从康德至今,大家都讲艺术的利益,是要社会公共受享,不是个人所可私的。养成群性习惯,就是道德教育。

地理——是能使学生知道物质和人群很有关系。如两种民族,如何为物质环象所分离,以及河流道路如何能使各民族交通。湖山河平原种种,表面看来,是物质的,究竟的意义,实在是人群的。我们大家知道,这是和人类发达和交通,很有关系。

历史——的道德价值,是在讲明社会的来历,使学生对于社会种种形态、动作,都知道意义。社会如何发达,如何衰落,都可从历史上讲明白。

其余如文字为社会思想交通的利器,算术为比较社会各种事业好歹的利器。只要教师有眼光,那一课不是道德教育呢?

杜威又大大儿反对学校中教授没有理由的遗传道德。他说:“格言Moral Rules(遗传道德)往往成一种和人生没有关系的东西,变成一种律令,要人顺从他。这样就把道德的中心移出人生的外边。凡重文字轻精神,重命令轻自动的道德,好像用外面的压力,把个人里面活泼泼的精神压住了。”

他又说:“命令式的遗传道德,不过是一种过去社会的习惯,是为过去的经济和政治的景况所造成的。”杜威的意思,以为现今社会的罪恶,并不是因为个人不知道德的意义,也不是因为个人不知道德上的普通名词(如诚实、耐苦、贞操等。)其实在原因,是在个人不知社会的意义。因为现今社会是十分复杂,若非受正当教育的人,那里知道人生的真意,使他的动作、行为都合社会的要求呢?多数的人,或被遗传道德压倒,或为一时感情所牺牲,或为一阶级的人所欺骗。那里有机会识社会的真相?

杜威脑中,想着“道德”两字就想着社会的生活——现今社会的生活,不是古代社会的生活。道德的程序,就是人生的程序。道德的观念,就是人生的观念。人生以外无道德,社会以外无道德。他的道德范围甚广,不是在遗传道德圈子里弄把戏的。杜威说:“我们对于道德教育的观念,实在太狭、太正式、太像病理学。我们把道德教育,和一种道德上的特别名称紧紧抱住,和个人他种行为分离。至于个人自己的观念和自动力,竟全然没有关系。这种道德教育,不过养成一种无能力无用处的‘好人’罢了。能负道德责任的和能干事的人,不是这样教育法可养成的。这样教授法,都是皮毛的,于养成品性全没有关系……”

什么样才算是真道德教育呢?照杜威的意思,有三件事:(一)社会知识;(二)社会能力;(三)社会兴趣。社会知识是使个人知道社会种种行动、种种组织的意义。社会能力是使个人知道群力之趋向及势力。社会兴趣是使个人对于社会事业有种种兴趣。学校中对于三件事有什么原料呢?(一)使学校生活成一种社会生活。把学校造成一个社会的小模型。(二)学与行的方法。(三)课程。学校生活,是代表一种社会共同生活的精神。学校训练、管理、秩序等,要和这精神相合。要养成自动的习惯、创造的精神、服务的意志。课程一方面要使儿童对于世界生自觉心,他们既生在这世界,和这世界有密切关系,要使他们知道世界事业的一部分,他们要担负的。这样办法,道德的正当意义就得了。

以上讲的一番话,是社会方面的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实质。对于这个见解不差了,我们就可以讲心理方面的伦理学,这就是方法。社会的价值,一句话,对于儿童不过是一种抽象的意思。若不把这抽象的变作具体的,他们小孩子便不能懂。做到这道德的地步,究竟是儿童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就要从儿童个人身上着想。要使他们个人的生活,代表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一方面的伦理学,是用什么法儿推行呢?杜威说道:

第一步就是观察儿童的个人。我们知道凡儿童都有一种萌芽的能力,天性和感动。我们要知道这种本能究竟做什么,有甚么意思。讲到这件事,我们就要研究本能有什么结果和功用,什么可使他变有组织的动作利器。我们讲起这粗浅的儿童本能,就要记得那社会生活。讲到那社会生活,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本能的意义,和陶冶的方法。到了这儿,我们再要回到个人上,找出来用什么方法,把儿童自动的本能,达到社会生活的目的。又用什么方法是最经济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力的。我们所应做的事,就是把个人活动和社会生活联接起来。这只有儿童自己做得到,教员实在不能越俎代庖。即使教员能勉强做到,亦没有什么伦理上价值。教员所能做的,不过把环境改良,使儿童受了环境的影响,自己动作起来。(注:如儿童没有团结力,教员不能把他们勉强团结起来,只能改良环境使他们自然团结起来。开运动会、游艺会、展览会等就是改良环境的方法。)道德的生活,是要儿童个人知道自己动作的意思;动作的时候,又要有精神上的兴趣;对于动作的结果,是自己用力得来的。到底我们逃不了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个人的心理,找出一个法儿来,使儿童勃发的天能,和社会的习惯智慧相适应。

照杜威的见解,这心理学的研究是有几个道理:

(一)第一件要知道凡儿童的行为基本上是从他们固有的天性和感动上发出来的。知道这个天性和动作是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天性动作发现,我们才能利用他,使成为有用的。不是这样办法,各种道德教育,都是机械的、外铄的和个人内部没有感动的。若我们以为儿童天然的动作,就有道德的意义,便放纵了他,这就坏了。我们太骄养儿童了。这种天然动作,是要利用的,或是要引导到有益的地方去;这是教育的原料,是给我们用他来造成一种有用的人。

(二)伦理学要从心理方面看,因为儿童自身,是教育唯一的器具。各种功课如历史、地理、算术等,若非从儿童个人经验上着想,都是空虚的。

终而言之,照杜威的意思,我们讲道德教育是发展儿童的品性(或人格)罢了。然而讲起这品性一个名词,大家就弄不清楚,所以杜威把他说将明白。

杜威说品性是指儿童内部动作的程序,是动的,不能静的,是心的原动力,不是行为的结果。照这看来,发展品性一句话,有几件事情要讲明白的。

(甲)能力(行为的能力)。我们讲道德的书,都注重存好心一句话,谁知道我们要讲道德,不是存了好心便罢了,我们还要有能力把这好心推行到实际上。若有了心,没有力,便成一个被动的“好人”,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人,使他有肩膀担负责任,不怕难,不怕苦,自动非被动,敢言又敢行,这才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种能力,我们就叫他品性的原动力。

(乙)但有能力,还是不足。能力不善利用,就会变成危险的东西。有大能力的人,有时会把人家的权利摧残。所以有了能力,还要把他引到一条正路里去,使他成有用的力。这种能力,方才可宝贵。照这看来,智力和感情是要看重的。智力是具一种有判断力的常识,看事能明白,知轻重大小,遇事能措置得当。抽象的是非,空悬的好意,是不能成这种判断力的。要个人从实际上磨练,方才能到这地步。

(丙)徒有智力,还是不足。我们知道很有判断力的人,还是不做事情,这是因为没有一种活泼泼、抑不住的一种感情,[从]这里边发出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又说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都是讲这道德感情之作用。)所以我们要讲感情一方面。我们可知有判断力,有忍耐力,不畏难的人,固然也能做好事情,但我们把“铁面”与“婆心”两种人相比较,觉得“婆心”的人是和蔼温柔的,是慈悲的;“铁面”的人是正式的,是照格式做的。要养成和蔼温柔的品性,是要把感情注重。

学校中应该是什么样做法,才能养成有能力、有判断力、有感情的品性呢?杜威有几句话,请列位听:

(A)第一件,品性的能力是不能用抑制法养成的。我们不能从消极的抑制里边,找出积极的自动来。有时因为要将各种能力聚在一块儿,使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我们不得不防制他的能力在他方面乱用。但这是引导,不是抑制;这是贮藏,不是塞住。好像园中一池水,我们要作灌花之用,便不能让他东西乱流。这贮藏的时候,便有许多真正的抑制力在里面,不必另外再用抑制方法。倘有人说抑止力在道德上是比较引导力为要紧,这好像说死是比生为贵,消极比积极为贵,牺牲比服务为贵了。有道德教育价值的抑制力,是包括在引导力里边。

(B)第二件,我们要问学校里的功课,从心理上看来,是否为养成判断力所必需的,识得比较的价值,就是判断力。故欲养成这种能力,必须使儿童具有一种选择和判别的能力。徒然读书听讲,不能办到。学判断力的好方法,就是要儿童时时下判断,任选择。还要自己来判断,自己来选择。判断选择后自己去做,使他知道他自己行为的结果。或成或败,有了结果,才能下判断。

(C)第三件,慈悲心,或与人表同情的心,必须养成的。要养成这种感情,须要留心美的环境,使儿童受一种感美的影响。若校中功课是正式的,学生又没有社交生活团体集合的机会,感情的生机就会馁死,或从不规则的一方面去发泄,更把他弄坏了。有时学校以实用为名,使学生但习读、写、算三者,和其他干燥的功课,把他的耳掩住,不闻好文学,不听好音乐;把他的眼遮住,不见好建筑,好雕刻,好图画。这样办法,我们就没有把儿童的感情养好的机会。他的品性,就缺这一份重大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