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10479800000033

第33章 人类胚胎学的重大突破——1978年试管婴儿的诞生

奥尔德斯·赫胥黎曾在他经典的科幻作品《勇敢的新世界》里,虚构了一个社会。在那里,“婴儿可以在试管里通过化学的方法大量生产出来”。有目共睹,1978年7月25日,这个奇异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婴儿在英国呱呱坠地,她和其他金发碧眼的小女孩没什么区别,可是此时此刻,全世界的目光和注意力都被她所吸引,几乎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从心底里欢呼,祝贺她的出生。因为她有一个新的称呼:试管婴儿。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孩子。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走过了一段与常人不同的路程。

对这个婴儿的父母莱斯莉和约翰·布朗来说,子宫外受孕不是一个梦魇而是一个奇迹。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路易斯·布朗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她那试管婴儿的弟弟妹妹也已经超过了10万人。试管婴儿,实际上并非自始至终在试管中培育成长,而是受精过程及胚胎初始阶段在试管中度过,而胎儿发育的绝大部分时间均是在母体中进行的。它首先将妈妈的卵子从母体中取出来,放在试管中,与爸爸的精子结合,然后再将这一“火种”从试管中移回到妈妈的子宫内。它与其他正常母体内受精卵一样,在子宫内一天天地长大,然后走出子宫这个“摇篮”,开始漫长的人生之旅。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试验,试管婴儿如今已形成了全套技术,它包括给母亲注射一定量的激素——超速排卵,然后从体内取出成熟的卵子——人工采卵,把它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具有一定温度和培养液的玻璃器皿中,并加入父亲的精子,使卵子受精。到第六天,医生再把这个胚胎放回母亲的子宫,使其得到母体的营养。经过几个月的正常妊娠,健康的婴儿便诞生了。

说到试管婴儿的历史,我们还必须提到一个华裔科学家。1959年,美籍华裔生物学家张觉民教授首次将体外受精的36只兔胚移植到6只借孕兔子的输卵管中,并使之成功地分娩出15只健康的小兔子。家兔体外受精与移植的成功,为人卵的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来,英国的两位妇产科专家帕特里·克斯蒂托和罗伯特·爱德华兹从60年代初期开始密切合作,在1965年提出了人卵在玻璃管内可能受孕的证据,特别明确地描述了雄性配子与雌性配子的成熟过程。此后,他们又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试管内受孕的试验终于在1978年取得了成功。

自1978年以后,试管婴儿的家族不断壮大,平均每天都有4名出自试管的小天使来到人间。

1988年3月10日上午8点56分,中国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女婴萌珠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创造这个业绩的是时年67岁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和她的同行们,这是我国生殖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北医大从1984年组建生殖工程研究组开始试管婴儿研究到临床妊娠成功,张丽珠和她的同事们不知多少次重复着试验步骤。从取卵到十月分娩,发生任何意外都会前功尽弃,高精尖的试管育婴技术,曾使很多国内外学者和渴望做父母的人们败下阵来。而甘肃礼县盐关镇小学教师郑桂珍是中国第一位幸运的受益者。

随着培养试管婴儿的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其成功率已达到25%—30%,并且在经典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几种新技术,如人类异体胚胎移植的成功,不但能使丧失卵巢功能的妇女能生育,而且还可以避免家族遗传病。试管婴儿正常发育成长的事实,是人类胚胎学的重大突破,并具有潜在的优生学意义。目前,第二代、第三代试管婴儿的研究也正在不断的进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