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10479600000029

第29章 《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德国〕马克思、恩格斯著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与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一起,被称为对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犹太人思想家。特别是他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西方学术界还认为,当今世界在思想上的对立实际上是两位犹太思想巨人的对立,即以耶稣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东方世界的对立。

卡尔·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幼年时的马克思就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和敏捷的领悟力。大学毕业时,他的毕业论文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和过人的洞察力”使他未经考试就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大学毕业后的马克思,完全可以走上大学讲坛,成为一名杰出的教授,也可以继承父业成为一名有社会地位的律师。但是,24岁的马克思却选择了为科学献身的道路。他因在《莱茵报》上写文章揭露普鲁士政府而被迫离开德国迁居巴黎,开始了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政治流亡生涯,从德国到法国,从法国到比利时,从比利时到英国。在残酷的政治迫害和贫穷与饥饿中,马克思全身心地投入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上,他多次放弃可以赚钱的机会,心甘情愿地在贫穷与饥饿中从事对人类科学的研究。有时候连稿纸和邮票都买不起,孩子们缺吃少穿,刚满1岁的小女儿夭折了,惟一的儿子病死了。贫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导致他过早地去世。

马克思自己说过,他一生事业的成功得力于两个人的帮助:一个是他的妻子燕妮,一个是他的朋友恩格斯。燕妮出生在德国上流社会一个贵族家庭,为了支持马克思的事业,她把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献给了马克思和他的事业,成为马克思生活上忠实的伴侣和事业上的帮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一个纺织工厂主的家庭,中学没毕业就被父亲强迫去经商。他性格活泼乐观,十分聪颖,异常勤奋。他在和马克思“几十年毕生创造性的合作中”,不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相得益彰的科学家。为了帮助马克思一家摆脱困境,他甘愿承受“鬼商业”的桎梏,到曼彻斯特一家公司经商。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用自己的收入接济马克思一家的生活。他和马克思的友谊“超过了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传说”。

“内容精要”

《共产党宣言》继承了当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它在当时只是一本外表并不华丽,只有二三十页纸的小册子。在这部小册子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其卓越的语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合作研究成果的结晶。在哲学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学说、能量转换定律的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者转为辩证唯物主义者。他们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从此,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正式形成。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供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发展的特殊规律,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以极其精炼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出生证”。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它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初期和反封建统治斗争中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必然会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共产党宣言》提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将日益激烈和尖锐,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隐蔽的斗争转化为公开的斗争。在谈到工人阶级如何取得胜利的时候,《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如果要担当得起历史和民族赋予他们的伟大责任,他们在斗争中就必须有一个思想上明确和组织上严密的政党。”

“学术评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在这本只有二三十页纸的小册子里,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其卓越的语言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对人类社会研究的成果,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一问世,就有许多国家的工人按照它的原则组织起政党,开展工人运动。至今,《共产党宣言》在全世界已用100种文字出版了1000次以上,20世纪80年代,它被列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15部著作之一。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正确理论指导,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50多年来,它遭受过不少厄运和不公平待遇:有人把它肆意歪曲;有人把它付之一炬;有人对它闭口不提;有人对它查禁中伤。但这一切都没能磨灭它的革命精神和光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