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10479600000024

第24章 《人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基础作之一

〔普鲁士〕福禄培尔著

“作者简介”

福禄培尔(1782~1852)在专心致志于教育的70年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独创性的“幼儿园”;从根本上使其实践骨架得以形成的理论著作,就是《人的教育》(Die Menschenerziehung)。其他尚著有《母亲之歌与爱育之歌》。

“内容精要”

“在万物之中存在着永恒的法则。它蕴含在万物之中,活动在其中,支配着它。无论在自然之中或精神之中,无论在自然和精神统一起来的生命之中,这个法则从古到今都毫无变化地显现着。这个全能的法则,是渗透一切的、明晰确定的、富有生命力的、自觉的,因而这就必然存在着一个统一者,这个统一者就是上帝。”

万物的使命,就是在发展其本身的同时表现其本质,就是通过外在的东西宣告神的存在。人的特殊使命,就是能有意识地、自由地认识和明确地洞察人的本质——神的统一的内在法则。以自我的决定和自由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实现它,使它活动起来,显现出来。

“对作为进行意识、思维、认识地存在的人加以刺激和指导,使他有意识地以自我决定去一心一意完满地表现其内在的法则(即具有神的性质的东西),并为此提示方法和手段,这就是人的教育。”

福禄培尔为人的教育作了如此的定义,上述的东西被确定为普遍性的原则。即教育(教学和训练)是顺应性的、维护性的。应该等到明确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再来运用纯粹规定性的、要求性的、命令性的方法;教育具有两方面的性质(主动与被动、固定与可动、限制与解放);在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要求和服从)之间,必须有作为第三者的严肃地表明自己的至善和正义的统治,等等。

在谈完教育方法的原则后,福禄培尔继续谈到有教育素养的人的形象和乳儿期的人。

“不论任何人,都应该把它视为具有神的性质的东西而正在或已经在以人的形象出现,必须把它当作上帝的爱、与上帝的接近、对上帝的恩宠的担保、当作上帝的赏赐,而依其永远不灭的本质去认识,去保育。”

这就是说,必须把任何人都当作降生到地上以前就肩负着在有限中表现无限,在暂时性中表现永久,从地下表现天上的东西的必然性,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承认,得到教育。孩子作为具有人类本性的一员,从幼时起即被承认为人。他们被认定为,具有从闭锁性的父子、种族关系走向开放的人类一般的可能性,孩子必然把人性发展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调和起来,确定他们本身的内部具备着神的统一性、自然的多样性和人的个性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乳儿期必须依照孩子的本质去理解他们,正确地对待他们,并且特别用心地照料他们,使他们能够自由而全面地运用其能力。构成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核心的原则,就在这种观点之中,就是这种观点本身。

作为福禄培尔的教育遗产,下面的主张是有价值的值得注意的几项近代教育原则:

第一,孩子在萌生人的最初的自我意识的感情中,表露着合于人的本质的纯粹的人的生命,而这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共同感情的发展产生的,所以应该重视孩子的环境问题。

“围绕着孩子的人们的眼神和表情,必须纯洁无私而且坚定,足以引起孩子们的信任,足以培育他们。”

第二,把人的发展理解为连续性的,划分开发展阶段,认为其间没有连续性的想法是有害的;发展没有断层,是相互渗透而又连续展开的。

此外,“人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除了努力做那个阶段所要求做的以外,不应做其他的努力。”

当然,人的教育不是在乳儿期就结束的。福禄培尔从第2章起分别说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意义及应采取的方法。对游戏、食物、衣服和学校的定义,家庭教育的定义,教学科目、家庭和学校结合的诸问题,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其根本原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该书的第2章是“儿童早期”,第3章是“儿童期”,第4章是“学生期”。最后,在第5章做了整体的概括和结论。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天国是精神的领域,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普遍地培育存在于我们的孩子之中的精神,使之形成本来意义上的人的东西,即形成神在个体中表现为人的特有的精神。”唯有这样,才能适应公民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普通的人才能形成,人类的教育才接近完成。

“学术评价”

该书是福禄培尔的主要著作之一。是本论及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就实验学校的教育方针而撰写的古今教育名著。

该书叙述了卡伊尔霍实验学校的状况,提出了比裴斯泰洛齐更为现代的教育方针,对后来的杜威等的教育论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