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狄仁杰评传
10479400000066

第66章 父辈与子辈

由于狄氏家族谱早在唐代已残缺不全,史籍中有关这个家族的世系情况记载较少,且有互相矛盾的现象存在,所以今天只能对这个家族的世系及事迹作一比较粗略的叙述根据记载,狄仁杰的父亲狄知逊有两位兄长,即长兄狄知检,唐朝江阴县(苏江阴)县令;次兄狄知本,唐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司马。地位都不高,也未见有什么事迹流传另据有关碑刻记载,说狄知逊是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第五子。这就说明狄知逊至少还有两位兄弟史籍中未见记载,这个现象的出现当是狄氏谱残缺所导致的结果狄知俭是否有子,没有见于记载。狄知本有两个儿子,即狄仁硅、狄仁权,是否做过官,史书上没有记载。狄知逊共有5个儿子,即狄仁杰、狄仁贞、狄仁节 狄仁惜、狄仁矩。狄仁杰排行第一,除他之外,其他4位兄弟是否任官也未见于记载。狄氏家族中如此之多的人未见任官情况的记载,并不一定证明他们均未进人官场,很可能是官耻卑小,故史籍疏于记载。

《新唐书·狄仁杰传》说他有二子,即狄光嗣、狄景晖。同书《宰相世系表》却记狄仁杰有三子,即狄光嗣,户部郎中;狄光远,州司马;狄光昭,职方员外郎,却未记载狄景晖。该书的《表》为欧阳修所撰,《传》却是出自宋祁之手,不统一也是难免的。关于狄景眸此人,在多种史籍中都有出现,记载的为同一事,即他在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司功参军任土,贪暴为虐,致使百姓困苦,遂导致其父的生祠被毁说明狄景晖确是狄仁杰之子。有一种说法认为狄光昭就是狄景晖,可能是他的另一个名字。这种看法毫无根据,大约是因为《新唐书》的表和传记载的狄仁杰之子不一致,而《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又是依据狄氏谱,为了迁就《宰相世系表》的记载,于是就作出了这样的推侧,殊不知狄氏谱本身就残缺不全。杜甫的《寄狄明府》诗云:“梁公曾孙我姨弟,比看伯叔四十人,今者兄弟一百人”狄仁杰的孙辈有4人,曾孙有百人之多,他的儿子决不止区区3人,狄景晖也应是他的儿子之一,并非与狄光昭为同一人狄光昭的事迹史籍缺载。狄光远见之于史籍是在长寿元年(692),当时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狱,狄仁杰写密书设法送给其子狄光远。狄光远得书后,求见武则天为父亲申冤遂使狄仁杰免于一死。此外,再无见到有关他的事迹见于记载。

狄仁杰的长子狄光用的事迹史籍记载颇多,可以勾画出他一生的基本历程。圣历元年(698),他任司府垂,经其父狄仁杰的推荐,升任地官员外郎,由于在事称职,受到武则天的称赞。大约是在狄仁杰死后,狄光用被派到地方任官,历任淄(治今东淄博西南)、许(治今河南许昌)、贝(治今河北清河西北)等州刺史。这个期间正是朝廷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先是武则天的统治被推翻,接着唐中宗被他的皇后韦氏毒死,韦氏欲仿效武则天临朝称制,又被临淄王李隆基诛杀,睿宗李旦即位。不久,狄光嗣的母亲死。按照当时制度儿子要居丧3年,狄光嗣遂上表请求卸职,回家居丧。睿宗认为他是功臣之后,夺情起复为太府少卿。这是皇帝对他的特殊照顾,一般人都求之不得,但狄光嗣却坚决推辞,不愿复职。睿宗对此十分赞赏,认为他诚孝可嘉,睿宗降救说:“联念卿家门忠于王室,所以才夺情起复,以示殊恩。卿屡次上表辞让,情理恳切,联反复省览,遂卿所请,用劝浮薄。待卿居孝期满,另行任命凸”同时睿宗还命令将此事编人国史。狄光嗣后任井州(治今河南开封)刺史,开元七年(719),升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坐赃被贬为欺州(治今安徽款县)别驾,不久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