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狄仁杰评传
10479400000021

第21章 宗室起兵

武则天垂拱年间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历史时期,洛阳政坛就像二月的夭气一样,忽晴忽阴,谁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狄仁杰从江南返回后,就被武则天提升为文昌右垂,正四品下,与他原任的冬宫侍郎品阶虽然相同,但职位与权力却大不一样,这也是武则天对他江南之行的奖励。数月后,又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这次出任地方官并非是遭到贬黝,而是武则天对他的又一次借重尽管狄仁杰在豫州任上未辱使命,为武则天统治的稳固做出了贡献,对他的回报却是残酷无情地打击,这是险恶的官场给狄仁杰的首次沉重打击事情的起因与唐朝宗室起兵反对武则天统治有关。垂拱四年时,武则天的权欲进步膨胀,她已不再满足朝称制,而是想改朝换代,直接称帝。要达到这个目的,唐宗室便成为她建立新朝的最大障碍,史籍记载说:“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将她的意图表露得十分清楚在唐朝宗室中绛州(治今山西新绛)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治今山东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都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宗的叔父,威望很高。此外,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李元嘉之子通州(治今四川达县)刺史李误,李元轨之子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刺史江都王李绪、申州(治今河南信阳)刺史东莞公李融、李灵夔之子范阳王李蔼、李贞之子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刺史琅邪王李冲等,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尤忌之。”

武则大对唐宗室的猜忌,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安,于是李儿嘉便与诸王秘密串连起来,谋图起兵推翻武则天的统治。这年七月,李误写信给越王李贞说:“内人病浸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成疾。”暗示要他作好准备,尽早起兵,不要拖过今年冬天。为引么要如此急促起兵呢?原来在这年五月,武则天下诏命诸州都督、刺史、宗室、外戚等,于十二月齐集洛阳,举行南郊大典,届时她要御明堂,接受百官朝贺。这样就引起了宗室诸王的极大疑惧,认为武则天将要利用这个机会,命人告密,把宗室诸王全部捕获,诛戮无遗。所以他们加快了起兵准备,打算赶在南郊之前起事。李谈伪造皇帝玺书派人密送给琅邪王李冲,称“遭幽紫,诸王宜各发兵救我。”

李冲又诈称皇帝玺书:“神皇欲移李氏社以授武氏”用以昭示境内,动员吏民从军。同时他派人分告诸干,约定共同起兵,进攻洛阳。

八月,李冲命长史萧德珠等在境内召募兵卒。由于时机不密,很快被武则天知悉,遂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勋为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李冲共召募到5余人,打算在朝廷讨伐大军到达之前,抢先攻济州(治今山东东阿西北),壮大实力,然后再抵御丘神勋军。李冲军先攻武水(今山东聊城西南),县令郭务梯向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求救,萃县(今山东萃县)令马玄素率兵17人入武水协助守城。李冲军进攻武水,一时不能攻克。军心混乱,部将董玄寂乘机煽动军士,说李冲此举是造反。李冲遂将董玄寂斩首示众,军士更加恐慌,纷纷四散而逃,李冲无法阻止,只好带领仅存的家童数十人返回博州。博州守城官吏得知李冲进兵失利的消息后,知道他已无所作为,为了避免将来受到株连,遂在李冲到达博州城门时,派兵将其杀死。李冲起兵仅7日就彻底失败了。丘神勋大军抵达博州,守城官吏素服出迎,被全部斩杀,并在城中大肆搜捕李冲余党,破千余家,杀人无数在琅邪王李冲起兵的同时,越王李贞也在豫州举兵起事,并攻陷了上蔡(今河南上蔡)。李贞是唐太宗的第八子,唐高宗的兄长。贞观五年(631)封为汉王。七年,授徐州(治今江苏徐州)刺史。十年,改封原王,不久徙封越王。他曾历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都督,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刺史,安州(治今湖北安陆)都督,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改任豫州刺史。李贞“少善骑射,颇涉文史,兼有吏干”,在宗室中威望较高,号称为“材王”。他在任豫州刺史期间多次奏免当地的租税以收买人心,养有家童千余人,马数千匹,“外托以败猎,内实习武备。”秘密准备起事。

本来李蔼与宗室诸王约定共同起兵,这样就可以一举推翻武则天的统治。由于往来各地联系不便,在尚未约定共同起兵日期的情况下,琅邪王李冲做事不密,首先暴露了意图,遭到了镇压。越王李贞仓促起兵响应,其他诸王因准备不足,皆投有贸然行动,这样就使李贞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失败是不可避免了。

九月,武则天命张光辅为诸军统帅,左豹韬大将军崇裕为中军总管,岑长倩为后军总管,调动1万大军讨伐越王李贞。这时李贞已经得知李冲起兵失败,“欲自锁诣圈谢罪”,恰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令傅延庆召募到勇士,开进到豫州,李贞这才改变主意,着手部署防御安排。为了鼓舞士气,李贞对其部下宜称:琅邪王已攻破魏、相等州,有兵2余万,很快就会赶来增援。他又把所属各县军队集中于州城,共得兵7余人,分为五营,命汝南(今河南汝南,州治所所在地)县丛裴守德等分别统率。为了收买人心,李贞大授官爵,九品以上官员就任命了5余人,除裴守德等少数人外,大部分官员皆心怀二志,没有以死相随的决心。尤其荒唐的是,李贞在大兵临城之际竟召集大批道士、僧侣诵经以求事成,并给左右及军士发给辟兵符,随身携带。关键时刻李贞所为如此,其失败自然是旦夕之间的事了。九月中旬,官军进兵至像州。里处,李贞命其少子李规和裴守德率军拒战,由于士无斗志,一战而溃,李规和裴守德狼狈地逃回城中。李贞闻败大惧,下令闭城自守,官军遂将像州团团围住。裴守德见形势危急,冲人王府询问李贞何在?打算杀死李贞以求自免,由于李贞家童防备甚严,才没有得手。面对如此局势,李贞左右对他说:“事既如此,岂得受辱,当须自为计”实际上是婉转地劝其自杀。李贞无计可施,只好饮药而死,其子李规、裴守德等也跟着自杀。家童们见主子已死,遂一时散走。李贞从起兵到失败身死,前后2日时间。

宗室诸王分任诸州都督、刺史,是唐太宗生前确定的制度。他认为周室分封诸侯,延续了8余年,秦罢诸侯,结果二世而亡,汉代吕氏欲取代刘氏统治,“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于是在贞观十一年(637)大封宗室诸王为都督、刺史,同时还封了部分功臣为世袭刺史,以拱卫皇室。后来由于功臣们多不愿去地方任职,只好作罢,但宗室充任都督、刺史的制度却还是坚持下来了。经过垂拱四年的实践证明,唐太宗的这一设想并不可行。除了实行封建制不适合时宜的原因外,这次宗室反对武氏统治失败还有一些具休原因。

首先是宗室起兵不得人心,唐朝统治到了垂拱四年时,天一太平已久,百姓安居乐业,不愿意再过兵火连天、动荡不安的生活。李氏还是武氏当皇帝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平静日子,百姓们是不会介人政治斗争中去的。从李贞、李冲的先后起兵看,百姓应募者寡少,且无斗志,一触即溃,便是这种现状的直接反映。其次,宗室诸王出于种种考虑,人心并不一定整齐,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安全计,不惜出卖其他人。如范阳王李蔼“知越王必败,自发其谋。”索性将起兵的策划情况向武则天作了揭发。这样便不等宗室们作好准备,武则天已抢先一步,向李贞、李冲父子兴兵讨伐了。他们兵少将寡,且仓促应战,故轻而易举地就被武则天一一平定了。

李贞、李冲失败后,武则天并没有因有些宗室未起兵响应而宽怒他们,事后她任用酷吏周兴审讯诸王。先下令迫使韩王李兀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误、常乐公主等到东都洛阳,然后下狱审讯,迫令自杀。常乐公主是唐高祖的女儿,越王李贞的姑母,在宗室中算是老一辈的女性了。她是寿州(治今安徽寿县)刺史赵坟的妻子,在李贞派人联络起兵时,她表现的态度极为鲜明,情绪激愤,由于李贞的迅速失败,所以没有来得及出兵响应。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本来是李贞所深倚的主要援,尽管申州距鼓州不远,结果也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不久,也被武则天诛杀了。此外,附马都尉薛绍与他的两位兄长薛领、薛绪,也受到牵连而被处死。薛绍因为是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的丈夫,没有立即被处死,杖一百后,押在狱中,不供饭食,最后被活活饿死。霍王李元轨贬黝后,在流放途中死去。诸王密谋起兵时,惟独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北)刺史纪王李慎没有参与,也同样被捕下狱。武则天改其姓为腹氏,流放巴州(治今四川巴中),死于途中。他的7个儿子除幼子李证外,其余均相继被武则天诛杀,家属流放岭南,后来也大部被杀。江都王李绪积极参与起兵,武则天当然不能放过他,捕获后诛戮于市。

这一事件以唐宗室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从此,在武则天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上便没有大的障碍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