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晏子原来这样说
10479200000042

第42章 善为人臣,声名归君

“原典”

晏子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

“古句新解”

晏子说:“古时候善于做臣子的人,会把好名声都推给君王,而把所有祸灾恶名留给自己。入朝在国君面前就切磋讨论君王的缺点错误,出朝在他人面前则很真诚地赞誉君王的德义。所以,即使侍奉怠惰的君主,也能让君王治政不费力、在诸侯中有威望,而自己绝不夸耀功劳。”

这一段话是《晏子春秋》中孔子称赞晏子的话,不是晏子之语,却是晏子言行的写照,因此,也可视为晏子的思想。为人臣者主动承担责任而时时处处维护上级的形象,这种做法,要进行具体分析——从积极意义讲,维护上级领导形象有利于工作和团结,或者还有利于整体形象,于大局有益。从消极方面讲,这仍是“为尊者讳”的表现,有浓厚的愚忠色彩,有粉饰太平的作用。如何既能维护大局,又能直言上级之误而不使事业受损,这恐怕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是观念意识问题。

刘邦斩蛇起义以后,萧何一直跟随他,刘邦差不多言听计从。楚、汉相争乃至汉朝开国的大政方针,几乎无不出于萧何之手。萧何可谓劳苦功高。但是,不管萧何情不情愿,都要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自己的“领导”——刘邦,以此来保全自己的身家功名。

楚汉战争之初,汉王刘邦令丞相萧何留守关中,辅佐太子刘盈治理郡县,征集军饷,自己则统率大军东讨项羽。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战斗异常惨烈,但刘邦却接连派出数批使臣返回关中,专门慰问萧何。对此萧何未加注意,而门客鲍生却看出端倪来了,他专门找到萧何说:“现今汉王领兵在外,风餐露宿,备尝辛苦,为何反而数次派人慰问丞相您呢?”萧何摇头不知,鲍生接着说道:“这是汉王对丞相产生了疑心啊!为免祸端,丞相不如在亲族中挑选年轻力壮者,让其押运粮草前往荥阳从军,如此汉王便不会再有疑心了。”

萧何听后,猛然醒悟,赶紧选了许多兄弟子侄,押着粮草前往荥阳,刘邦一听说丞相不仅运来了军饷,还派了不少亲族子弟来从军,不由得龙心大悦,传令亲自接见。当问到丞相近况时,萧家子弟齐道:“丞相托大王洪福,一切安好,但常念大王栉风沐雨,驰骋沙场,恨不得亲来相随,分担劳苦,现特遣臣等前来从军,愿大王录用。”刘邦十分高兴:“丞相为国忘家,真是忠诚可嘉。”当即招入都吏,将萧家子弟量才录用,而他对萧何的疑虑也因此而消。

楚汉之争结束后,萧何圣眷更隆,但是刘邦对他的防备之心开始变多了。这年秋天,鲸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萧何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

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你,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没过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得胜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的啊?你自己想办法去向百姓谢罪吧!”刘邦表面让萧何去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万分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就烟消云散了。

有些人工作做得确实很好,也确实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效益,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居功自傲,以为自己很有本事,认为一次有功就可以永远躺在功劳簿上,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颐指气使,飞扬跋扈,自作主张,工作中也不肯配合领导。

其实,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暴露了他们的浅薄、庸俗,另一方面,也有功高震主的危险。结果,他们理应拥有的一个美好未来也灰飞烟灭。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一位超市经理管理有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率先采用“绩效提成”的管理模式,把销售员的工资与超市的营业额联系了起来。这一改革措施使超市的生意由亏转盈。

这下,这位经理出名了,电视和广播等媒体纷纷前来采访他。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在得意和成功之余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但从未在采访中谈到过领导的功劳,就连记者到办公室来采访时,他也从不引见董事长与他们认识。

当主持人问到这位经理成功的秘诀时,他兴奋地说:“这是我多年经验的总结,我研究了很久,才想出这种管理模式,果然获得了成功。”

结果,董事长不满意这位经理的态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渐渐冷落他。

这位经理就是犯了典型的居功自傲的错误。他认为成绩是自己辛苦工作取得的,与上级领导无关。

古语说:“满招损。”不论在官场还是在职场,因为贪功而得罪领导的人不在少数。当员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就在无形之中触犯了领导的权威,他的职场生涯也就会面临新的危机。如果一位员工自认为对企业贡献很大,或者为老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从此目中无人,就等于是给自己挖了栽跟头的陷阱。

善为人臣者,懂得不居功自傲,自己功劳再大,也会把功劳让出。职场人士也是如此,这同时也是一种处世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