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做人最吃得开
10478900000053

第53章 一半多于全部,做人要善于“藏巧”

一个人,如果智商高、能力强,自然是件好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然而,事物复杂多样,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异,利与弊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随地以清醒的头脑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的环境,掂量利弊得失,而不能总是一味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阴符经》中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意思是说,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伏藏又可以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即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伏藏却更加高明,即“藏巧”。下面这两个故事都是“藏巧”的范例:

汉高祖时,吕后采纳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当时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从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并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还是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曾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总是说:“和上次一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又对萧何说:“您不久就要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能再得到皇上恩宠。可是自打您进入关中以后,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正是害怕您因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而谋反啊。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听完觉得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有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秦国老将王翦更胜一筹。

战国末期,王翦率领60万秦军讨伐楚国,秦王亲自到灞上为他送行,王翦向秦王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希望秦王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王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而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即使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用得着我的时候,请大王多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子孙的家产。”

秦王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置之。

王翦带领军队进入函谷关以后,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王提出赏赐。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们的统帅,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道:“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喜好猜疑,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做些打算,难道还要他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王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地,并将他封为武成侯。

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露尽,力不使尽,此即“藏巧”之谓也。即使有本事,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才会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亦可以相信这一辛辣的“谬误”:一半多于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