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
10476200000002

第2章 女英雄贞德的抗英斗争——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15世纪的法国,百年战争仍在继续,农田荒芜,城市萧条,正常的生产秩序被破坏,物价高涨,饿殍遍野。不赶走英国侵略者,法国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障。法国贵族大多昏庸无能而又内讧不已,根本无力领导反击英国入侵。法国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打击英国侵略者。贞德就是在法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女民族英雄。

约1412年1月6日,贞德生于法国东北部香槟省杜雷米村的农民家庭。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恢复侵法战争,百年战争再度爆发。贞德耳闻目睹英军的暴行,从小立志抗英救国。1428年10月,英军包围通往法国南方的重镇奥尔良,企图灭亡法国。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年仅17岁的贞德决心解奥尔良之围。她说上帝授予她抗英救国的神圣使命。通过舅父引荐,贞德见到地方官,一再陈述她的救国抱负。1429年初,贞德去希隆晋见王子(即查理七世),请缨杀敌。她激昂陈词:“凭上帝支持,你(指王子查理)是法兰西真正的继承人,国王的太子。”太子听后很受感动,坚定抗英复国的信心。查理命贞德带领3,000士兵,赐予军旗、战马和佩剑,去解救奥尔良之围。同年4月27日,贞德披铠甲、骑白马,奔赴前线。5月4日,她首次出战,法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圣洛浦。5月7日,法军进攻被占的土尔斯堡,激战中贞德脚部受伤,胸部中箭,被救离战场。战至傍晚,法军仍未攻克土尔斯堡,司令下令吹号收兵。这时贞德请求延长时间,忍痛挥动军旗鼓舞士气。将士们把飘扬的战旗看作总攻的信号,一齐冲锋,从南面登上土尔斯堡。城内守军和许多市民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也杀向围城的英军。英军被内外夹攻的法国军民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溃逃。这是两次关键性的战役,奥尔良之围遂解。这次大捷后,贞德被誉为“奥尔良姑娘”。奥尔良的胜利是百年战争中法国由败到胜的转折点。贞德的爱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法兰西民族的抗英热情,也坚定了法国人民的必胜信心。

奥尔良之役后,贞德认为法国的当务之急是为太子查理加冕,成为合法国王。按法国传统,加冕礼应在兰斯大教堂进行。贞德挥师北上,向兰斯进军,沿途收复许多被占城市。6月27日,攻克兰斯。7月17日,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隆重加冕,称查理七世。贞德的功勋名扬全国,受到人民的崇敬,但她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完成解放全国的神圣使命。9月,贞德率军进攻巴黎,但国王下令撤兵,功亏一篑。1430年5月,英国联合勃艮第公爵,向兰斯出击,兰斯附近的康边告紧。贞德赶到康边率队反击,因寡不敌众决定撤回。城防司令弗莱竟拉起吊桥,紧闭城门,不让贞德进城,被勃艮第人俘虏。同年7月,勃艮第人以4万法郎将贞德卖给英军,交由教会法庭审判。贞德面对敌人捏造的诸多罪名,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英国侵略者为挫伤法国军民的士气,把贞德囚禁在一只铁笼子里,动用各种酷刑企图迫使她变节。但贞德始终不屈不挠,并义正词严地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最后,法庭以“屡教不改的异端”、“女巫”等罪名判处女英雄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广场的火刑柱上,不满20岁的贞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贞德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她的光辉业绩唤起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法国东北部的许多地方,包括琅城、苏瓦松、普罗文等,一个又一个地打开城门欢迎王师。活跃在各地的武装力量,大多由城乡贫苦人民和下层教士组成,他们自发地参加反英斗争,或向查理献城;或驱逐英人和亲英势力。1436年4月,查理七世进入巴黎。到1453年,除加莱港外,法国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贞德抗英斗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而且也削弱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贞德永远活在法国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