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影响一生健康的误区
10474800000019

第19章 老年人心理误区

老年人都“多虑”

身边误区: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虑”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许多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多虑”是正常而合理的。其实这对延年益寿很不利。

专家分析:

老年人多虑不单纯指对某一件事情所作的决定,它的范围很广,而且会反复考虑,想得很多却又不愿开口,常常盘绕在心头,如此就变成了忧虑。中医认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也就是说,情感变化会导致肌体发生紊乱,诱发疾病。

专家支招:

其实多虑的问题不难解决,只要能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胸怀,对自己和子女都有信心,有话直接跟他们说,有事多与他们商量,和家人保持融洽的亲情关系,晚年肯定会幸福的。

专家解难:

问:乐观的老人更长寿吗?

答:有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感觉自己非常乐观的老人,在近10年来与悲观的老人相比,其心脏病或其他死因的危险都较低。这是因为,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老人更能很好地面对不同的压力和烦恼,且处理得也更有效;而且乐观的老人一般都心胸宽阔,遇事很看得开,所以健康状况也就会比悲观的人更好,也更容易长寿。

老年人不会感到孤独

身边误区:

许多年轻人都觉得,自己的父母有吃有喝,有时间出外休闲,肯定不会觉得孤独。事实并非如此,老年人其实很容易感到孤独。

专家分析: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来看,老年群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低”与“高”的矛盾,即社会群体对老年心理问题关注程度较“低”,而老年人对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较“高”;二是“强”与“弱”的矛盾,即老年人对社会心理帮助预期的要求较“强”,当前涉老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较“弱”;三是“实”与“虚”的矛盾,即老年人对社会服务需求较“实”,而社会对老年人的有效帮助较“虚”。正因为如此,老年人才在不断地被“边缘化”,常感孤独。

而且,一些老年人还抱着过去那种消极的养老观念,认为自己是革命时期的“敢死队”,建设时期的“突击队”,老年时期的“失落族”。如此也会情绪低落,跟不上时代步伐,倍感孤独。

专家支招:

要摆脱这种孤独的生活状态,老年人须做到“一个中心”,即以自助、自立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生活宽容一点,潇洒一点;“三乐”,即自得其乐,自娱自乐,助人为乐;“四老”,即有老伴,老窝,老底(经济储备),老友。当然,整个社会也应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专家解难:

问:老人经常看儿童类节目好不好?

答:经常看儿童类节目,可以让老年人增加活力,横扫老年人的暮气。而且,与孙辈共同看少儿节目也是一项很有趣活动,有时小孙孙提出的问题,需要自己读书看报,生智开慧才能回答,这就能促使老人不断学习,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此外,老年人也能从少儿节目中看到天真活泼、有朝气和想象力的下一代,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

老年人不需要锻炼大脑

身边误区:

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不需要再像年轻人那样锻炼大脑了。其实不然,老年人适当锻炼大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专家分析:

有关研究人员曾用超声波测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大脑,结果发现,勤于思考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这种状态能让脑神经得到更好的保养。日本科学家也曾对200名20~70岁的人进行实验,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思维仍很敏捷;而年方30就觉得自己不需再接受新知识的人,脑细胞会急剧减少。

目前,不少老年人都觉得自己不需要再锻炼大脑了,所以每天过着吃饭睡觉、室内踱步的日子,很少动脑筋,结果就容易导致大脑呆板、被禁锢,对健康不利。

专家支招:

老年人也应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自己的爱好,让大脑细胞不断接受新环境的刺激,让大脑时刻保持年轻。

专家解难:

问:为什么惊险的电视节目不适合老年人看?

答:老年人经常看激烈和惊险的电视节目,就可能导致过度紧张、兴奋,使体内交感神经和甲基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的分泌增加,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发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管破裂而脑卒中,或使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老年人都怀旧

身边误区:

许多老年人都爱“回忆往事”,以为这是老年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其实老年人过度怀旧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它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组织一系列进行性退化有关。

专家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逐渐衰老,思维能力下降,而远期记忆能力反增强,因而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印象会很深刻,难以忘却,常常回忆过去,触景生情,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然而,过度怀旧却会加速人体的衰老。临床医学统计表明,有严重怀旧心理的老年人,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年人高3~4倍,同时也容易出现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消化性溃疡等病。

专家支招:

老年人要学会正确评价一生中的“是”与“非”,不要为“是”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非”而耿耿于怀。要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信心,心胸开阔,积极对待新事物;并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调节和丰富精神生活,如练书法、养花等;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更要加强人际交往,互相交流信息,这对老年健康都十分重要。

专家解难:

问:什么是“心理老化”?

答:有些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尚可,也没有重大疾病和体衰苍老征象,但他们自感老态龙钟,体弱气微,精力不支,思维迟钝,老眼昏花,暮气沉沉,自认为已是社会上的“废物”和家庭的累赘;遇到不遂心的事,就感到无能为力,思想负担过于沉重,整天沉缅于失败和挫折的情境中;生活也缺乏兴趣,人际关系疏远,自感自己已风烛残年。这类人常常与世无争,消极对待人生和世界,处事优柔寡断,自甘沉沦,无所事事,丧失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心理老化的表现。

闲聊不利于老人健康

身边误区:

一些人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报纸,不应该找人闲聊,经常闲聊会让老人变得很唠叨。其实并非如此。经常闲聊能对体力、脑力产生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能让老年人将身心融入社会群体之中,排遣寂寞。

专家分析:

具体来说,闲聊不仅能帮助老年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社交生活,还能让老年人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动态,时刻跟上社会潮流,保持思想常新。

此外,闲聊对延缓老人大脑衰退也有好处,能起到健脑益神的作用。同时,闲聊还能使老年人的面部肌肉得到锻炼,令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听觉、视觉神经都得到运动。

专家支招:

退休后的老年人最好不要整天一个人闷在家里,而应约上几个老朋友一起聊聊天。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老年人经常闲聊对防病治病很有效。

专家解难:

问:心理创伤会催人老吗?

答:美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巨大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精神疾病可能会伤害大脑的记忆区域。即使疾病痊愈,脑部损伤也会使人早衰,使老年健忘的症状提早到来。这可能是因为人在经历灾难或战争等事件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大脑主管记忆的海马区域,会使之萎缩,从而让人提早衰老。

老年人没有自卑感

身边误区:

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一生中经历了不少风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要比青壮年成熟,所以老年人不会有自卑心理。其实不然。一些老年人也有自卑心理,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专家分析:

年龄老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老年人要经受精力体力的不足、体弱多病等困扰,还可能因退休带来的社会地位的下降,及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等,都会使老人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并由此产生自卑感。

另外,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精神无所寄托,长期的寂寞空虚也会引起性格的变化。如有的老人一生穷碌,历经坎坷,回忆过去的种种不幸,可能会更感消沉苦闷,郁郁寡欢,自卑感也会油然而生。这些变化对老人的心身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专家支招:

老年人要想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就要消除失落感,多培养积极的爱好,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情,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专家解难:

问:老年人饭后听音乐能养生吗?

答:饭后听音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对老年人尤为有益。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美妙的音乐能让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肝肾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利于新陈代谢。不过,饭后听音乐也要考虑个人的心理特点及对音乐爱好程度等,只有根据个人爱好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收听,才能收到养生效果。

经常大笑的老人最健康

身边误区: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从生理角度来说,笑对健康是有好处的。但一些老年人过度大小,可能就不利于养生了。

专家分析:

凡事都不能过度,笑也应恰如其分。过度地大笑,也会给人体带来痛苦。一些血压较高的老年人,由于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诱发脑出血;有些心肌梗塞的老年人,还会由于大笑而使胸腹腔内压加大,引起意外,甚至猝死。可见,笑也要适度才会利于健康。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年人更要注意,切不可过分激动,过度大笑。

专家支招:

只有发自内心的、轻松愉快的笑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老年人如果能每天主动寻找笑的内容,促使自己发笑10~15分钟,就是一剂很好的“补药”。如阅读有趣的书籍,观看喜剧、漫画等,都会使人发笑。尤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让自己笑一下,能使堆积在大脑中的愁绪顿然消失,从而达到调节心理的作用。

专家解难:

问: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会哭笑无常?

答:这点说起来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哭笑无常是一种病态表现,是精神疾病的一个症状,如功能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也可见器质性精神病(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等),主要还是因为这类老人都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因此表现为情感的失控而出现哭笑无常。所以,一旦老人出现哭笑无常的现象,应及时请精神科医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因,及时治疗。

人老了就不需再婚了

身边误区:

有的老人在丧偶后,常常会在再婚问题上持自我封闭的态度,认为自己都老了,不需要再找老伴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有的老人在老伴去世后,长期与外界隔绝,容易感到孤独、抑郁、悲观,缺乏交流对象,内心的烦恼常常无处倾诉,结果很容易导致疾病,有时可能还会使原有的旧病复发,病情加重,不利于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

老年人丧偶后,应积极的面对现实,学会做身心健康的年轻型老年人,大胆地追求晚年的幸福,营造晚年幸福生活的港湾。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正确途径。

专家解难:

问:再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哪些好处?

答:有关资料表示,丧偶老人再婚后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觉得生活又重新有了意义,一个新的老伴能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和喜怒哀乐,从而排除内心的烦恼、焦虑和孤独,使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刺激达到平衡。而且,对于再婚老人来说,有人陪伴度日可消除孤独。白天做些两个人都感兴趣的事,晚上一起看看电视;夜深人静时互相体贴、安慰。这样既能互相照顾,又给生活带来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