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86:“怎样才能预防新生宝宝的头号杀手——败血症?”
败血症至今仍为危害新生宝宝的头号杀手,所以,防治新生宝宝得败血症,是保护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兴措之一,应加以重视!
星期天,刚分娩3天的江平,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表姐家刚出生了8天的宝宝,因患败血症,治疗无效死亡。这种消息对于正在坐月子的江平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打击,她马上焦虑的关注起自己的宝宝来,可是新生儿败血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该怎样防治自己都不知道,瞎着急又有什么用呢?江平,准备让老公晚上回家后,到网上给她查一查,该怎样防治此疾病!
心理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对新生宝危害很大的疾病。所以很多家长都很担心自己的宝宝得此病。其实,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其发病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所以掌握必要的防治此病的方法,对于预防宝宝得新生儿败血症有很重要的作用!
?专家支招
新生儿败血症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这种疾病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
临床表现有: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低血压,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拒奶、溢奶、腹泻、腹胀、纳差,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等。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也提示有败血症可能: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
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还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等。
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其次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诊断此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询问病史: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羊膜早破大于12~24h;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早产、双胎;住院天数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省委书记;血小板计数;急相蛋白;血培养检查;其他部位培养,如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等;放射学的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病原菌抗原检测等。
治疗措施:根据医生的处方,采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护理保健: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其他的治疗访方法还有:免疫球蛋白治疗、白细胞的输入,交换输血治疗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防治新生儿败血症。
心语提示
如疑有宫内感染,于出生后1小时内取外耳道内液体或胃液作涂片找细菌,若阳性表示宫内羊水被污染,但小婴儿不一定发病,但要作好监护!
问答87:“怎样帮宝宝解除便秘?”
小婴儿便秘,治疗方法很讲究,不要盲目的给宝宝解除便秘,应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安排!
吕琳家的宝宝还没满月,现在是混合喂养,白天吃母乳,晚上吃雅培奶粉,宝宝的大便老是四天解一次,而且成型带点绿色,有点点硬,吕琳平时喂奶前也喂点水给宝宝喝,这几天还喂了点蜂蜜和香蕉,可是宝宝的大便时还有点吃力,这该怎么?
心理分析
一般来说,大人便秘,可尝试的方法有很多,可是新生的小宝宝,便秘治疗起来都比较棘手,这让很多父母为小宝宝担心,难过,那么该如何帮新生宝宝解除便秘的类恼呢?我们可以学学专家教授给我们的方法。
?专家支招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人工喂养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大便每天1~2次。
超过48小时未解大便即可视为便秘。便秘的处理方法有:
多喝水,人工喂养的宝宝在两次喂奶间适当的添加点温开水。
也可以对宝宝的腹部轻柔的进行顺时针按摩,用你中间的三个手指,绕着宝宝的肚脐顺时针按摩,一次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帮助宝宝加快肠蠕动,使宝宝产生大便反射。
如果宝宝多天未解大便,可用小儿开塞露或是肥皂条,但不要长期使用。
蜂蜜建议在宝宝满一岁以后食用,因为其内含肉毒杆菌,易损伤肠胃,所以一岁内宝宝不建议用。
有的婴儿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呈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要用力屏气,脸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其实并不属于便秘。
另外,从孩子两个月起就应该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使他按时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
如果孩子便秘情况严重,最好去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
心语提示
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则可使孩子夜里睡得踏实。饭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饭后大便。妈妈先观察孩子排便的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意识的定时排便,排便时妈妈要和他一起发出“恩恩恩”的声音,以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问答88:“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与不正常生活生理现象怎么区别?”
了解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对于更好的监护新生儿的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家长们应该努力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铁红刚分娩两天,在分娩之前,她就听别人说过,新生宝宝会有很多特殊的生理表现,如假月经、“马牙”、“螳螂嘴”等等。对于这种说法,铁红很好奇,心想自己的宝宝也会出现这些情况吗?如果真的出现,我该如何辨别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还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呢?
心理分析
新生儿有许多特殊的生理表现,比如假月经、“马牙”、“螳螂嘴”等等,可能很多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出现这些状况,都会很着急,其实,了解这些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对于更好的监护新生儿的健康很有意义。
?专家支招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有这些表现,作父母要可认真学习一下。
先锋头:胎儿在娩出过程中随着阵阵宫缩,头部受到产道的挤压,使颅骨发生顺应性变形而被挤长。同时,头皮也由于挤压而发生先露部头皮水肿,用手指压上去呈可凹陷性鼓包,临床称产瘤。一般宝宝出生后一两天自然消退。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不需要处理。
头颅血肿:有时可以看到部分新生儿的一侧头部或双侧头顶有一个鼓包,其大小从枣子到苹果大小不等。摸上去有波动感,宝宝不痛,鼓包不跨过骨缝。这是由于在娩出产道过程中,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之故。淤血一般在40天左右钙化,形成硬壳,3~4个月才能渐渐吸收。但需注意的是:存在期间,要注意头部清洁,可以洗头洗澡,勿用手揉搓,更不能用空针穿刺抽血,以免引起细菌侵袭,形成脓肿。
鼻尖上的“小丘疹”:新生儿出生后,在鼻尖及两个鼻翼上可以见到针尖大小、密密麻麻的黄白色小结节,略高于皮肤表面,医学上称“粟粒疹”。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几乎每个新生儿都可见到,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就会消退,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任何处理。
“马牙”和“螳螂嘴”:有些新生儿牙床的黏膜上有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医学上称“上皮珠”。“螳螂嘴”,即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黏膜的隆起,它是口腔黏膜下的脂肪组织,可以帮助宝宝有力地吸吮。这两种现象都是政党的生理现象,随着吸吮期的结束,就会慢慢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体温低: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当进奶不足、外界温度偏低或有疾病时,即可表现为体温不升。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合并窒息的新生儿,以及有其他异常的高危新生儿,更易出现体温不升,测体温常在35℃以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不必惊慌,当然要去咨询医生,并且注意对新生儿保暖,但不能过分“捂”。随着新生儿月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系统发育趋于完善,在出生一周后,这些现象渐渐消失。
新生儿乳房肿胀:正常新生儿,无论男女,在出生后一周左右会出现双侧乳腺肿胀,大的如半个核桃,小的如蚕豆,有的还分泌乳汁,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胎儿体内存在着来自母体一定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生乳素。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被骤然切断,使生乳素作用释放,刺激乳腺增生,一般约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有的家长认为把乳汁挤出来就好了,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挤压会使乳头受伤,细菌侵入,引起乳腺炎,甚至导致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假月经”和“白带”:有些女婴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刚出生的女婴就出现了阴道流血,有时还有白色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还可使子宫内膜增生。胎儿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就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这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7天,持续一周左右。无论是“假月经”还是“白带”,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疗。
新生儿的四肢屈曲: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从一出生到满月,总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长担心,宝宝日后会罗圈腿,干脆将宝宝的四忮捆绑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新生儿的姿势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逐渐伸展。而罗圈腿即“0”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在你了解了新生儿的这些基本的、特殊的生理表现后,有助于家长们区分哪些是宝宝的正常生理表现,哪些是病理性的生理表现,以防止不必要担心或延误治疗疾病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心语提示
新生儿头颅血肿有正常的表现,但如果头颅血肿突然增大,或头部出现红肿,伴有宝宝发热,这可能是继发感染了,应立即请医生诊治,避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问答89:“新生宝宝的安全怎样保证?”
作为父母,不要光顾着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而忘记了孩子的事情,大人的事业没做好,还有弥补的机会,而孩子的事情做不好,往往会留下无法补救的终身遗憾。所以,孰重孰轻,相信聪明的父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明在多上看到一则调查表明,新生儿由于父母疏忽造成的致畸、伤亡等伤害,远比新生儿疾病带给宝宝的危害大!看到这儿,大明很奇怪,宝宝出现意外又不是常有的事儿,为什么这个比率会这么大呢?如果是这样,我们该如何保证宝宝的安全呢?
心理分析
面对弱不经风的小生命,家长们都有保护他们的欲望,可是家庭伤亡事故,防不胜防,家长们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关于婴幼儿安全防护的合理建议,在这里我们满足家长的要求,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专家支招
在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婴幼儿伤亡事故中,很多都是由于家庭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虽然说是意外事故,但实际上,如果能够合理适当的采取正确防范措施,很多婴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
应该做到:
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儿科医学常识,掌握一些常见病的急救知识等,还要从很多细小的事情入手,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上,父母一定要有“孩子安全无小事,孩子健康无小事”的理念,不要因为觉得是小事就可以忽略不管,要知道往往许多小事却是引起危险的罪魁祸首。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看护人员的选择,因为很多孩子的意外事故都是在看护人员的照看下发生的,选择有责任心的看护人员(保姆),与看护者搞好关系,将安全意识灌输给看护人员这是父母的责任。
另外,还要注意定期为孩子接种疫苗,一定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还要养成观察孩子的习惯等。观察孩子的状况,可分几部分来观察,如眼、口腔和头为一部分;耳、鼻、喉为一部分;胸、腹、背为一部分;生殖器为一部分;手臂、手、腿和脚为一部分;皮肤为一部分。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与平常不一样,要及早诊治,弄清楚原因。另外,尤其要留意孩子的大小便,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也要在继续观察的基础上查明原因。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孩子的活动量突然减少,或者动作异常,大人要引起重视。如果持续这样,还找不出合理的原因,就要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了。
平常,孩子在外面玩了回家,大人还要注意看看孩子的身体,看看有没有受伤的地方,如果哪个地方划了口子,该包扎的地方要包扎,该消炎的就要给孩子消炎,不要等到孩子喊疼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然如果受伤较严重,当时就可能被发现,大人观察的主要是一些小的受伤情况。
另外,还要观察孩子的饮食情况。如果孩子突然进食量明显减少或者明显增多,要继续观察,还要留意有没有其他症状出现。如果表现继而加重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现象,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观察孩子的体温,很多疾病都伴随有体温上升,并且母亲(或孩子身边最亲近的看护者)对孩子的正常体温是能感受的,一旦孩子的体温发生改变你就会马上发现。但如果孩子晚上不和你睡在一起,你在醒来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摸摸孩子的额头,因为很多孩子的疾病就是在晚上突然发作的。
对于孩子的眼睛,大人也应该认真观察,如果发现宝宝的眼睛有异常情况,一定要警惕下列疾病:眼睛流泪,如果孩子还说眼睛有疼痛的感觉,可能就是眼睛里有异物。如果孩子的眼睛流泪、发红,早晨可能黏在一起并伴有疼痛,可能是结膜炎。孩子的眼睛流泪,有红圈,发痒并伴有喷嚏,可能是枯草热。如果发现孩子的眼睛有这些异常现象,经过观察没有好转的迹象,无论你判断得是否准确,都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咨询医生该怎么做。
总之,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对于保证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则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如果孩子遇到了意外的伤害或者生病了,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应根据孩子病情的轻重来决定,如果孩子的病情不是很严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尽量抽时间陪孩子;如果孩子的病情较为严重,建议父母请假照顾孩子至少父母中要有一人陪着孩子。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大人不要伤了孩子,大人伤害孩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造成窒息:妈妈给小宝宝喂完奶后把宝宝仰面而放,宝宝吸进胃内的空气将奶汁漾出,呛入气管内而造成突然窒息;奶嘴孔太大使奶瓶中的奶汁流速过快,呛入宝宝气管;妈妈生怕宝宝冷,给他盖上厚厚的大被子,并把大被子盖过宝宝的头部,使宝宝的口鼻被堵住,不能呼吸引起窒息;妈妈熟睡后,翻身时或是无意将上肢压住宝宝的口鼻而造成窒息;妈妈夜里躺在被子里给宝宝喂母乳,但由于白天过于劳累而不知不觉睡着,将乳房堵住宝宝的口鼻而使宝宝不能呼吸;抱宝宝外出时裹得太紧,尤其是寒冷时候和大风天,使宝宝因不能透气而缺氧窒息,总之大人造成孩子窒息的原因有很多,应该警惕!
其他的伤害还有:大人在护理孩子时,很可能因为自己一时疏忽让宝宝失手坠落、指甲划伤孩子的皮肤、不慎烫伤、烧伤孩子、不慎压伤孩子等等。所以做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这对减少大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有益。
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要保证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要想尽量减少孩子遭受意外伤害,要想孩子减少疾病的困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时刻要有安全意识。
心语提示
特别是一些小的意外伤害,需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如果发现晚了很可能引起伤口发炎或者由于孩子的活动加重伤痛,这样还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问答90:“怎样防治新生儿发热?”
新生宝宝发热,往往预示着某些疾病,所以应引起重视,但不能盲目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下进行合理的防治!
盛夏,宝宝在睡觉,秋芳在忙着看自己的育儿书。忽然,宝宝哼哼了起来,秋芳以为宝宝醒了,赶紧跑过去,宝宝只是翻了个身,微微睁了睁眼又睡着了。
看着宝宝那可爱的样子,秋芳忍不住在宝宝的小额头上亲了亲,就在她亲吻宝宝的过程中,她感觉到宝宝身上很烫,糟糕,宝宝不会发烧了吧!想到这儿,秋芳,赶紧给当大夫的老公打电话!老公则建议秋芳,先把宝宝的衣被揭开,等一会儿再试试,如果发热不退,立即把宝宝送医院!秋芳按老公的吩咐服去做了,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一着急,秋芳抱着宝宝来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告诉秋芳,是因为环境太热引起宝宝发热,没多大问题!这时秋芳才松了一口气。但她还是不放心,随即向医生请教起防治宝宝发热的常识来!
心理分析
在大人看来,新生宝宝发热,往往预示着某些疾病,可是小宝宝又不会说哪里不舒服,所以一旦宝宝有发热情况时,大人都很着急!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常见的各种疾病外,周围环境的温度对体温的影响也很大。这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功能不健全,所以宝宝发热时,家长不必过于着急,应先请医生看病,找出发热的病因,对症治疗为好。
?专家支招
新生宝宝发热的原因很多,所以,当宝宝发热时,先找到原因,再对症治疗:
新生儿发热时,不要随便使用退热药,以免产生各种毒性反应。给新生儿退热既安全有效而又很方便的方法就是物理降温。
当宝宝体温在38~39℃,其他体征较好时,首先应检查居室的温度,如室温>25℃时,应设法适当降温,并减少或松开宝宝的衣服或包被,使之散热降温。当体温>39℃,面色红润,四肢温暖时,可用冷湿毛巾敷头部,如果无效,再用温水浴或酒精浴降温(温水浴是用比体温低3~4℃的温水擦洗。酒精浴是用50%酒精或白干酒加等量的温水,浸湿纱布后在血管丰富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手脚心等处擦洗),在擦浴过程中要注意避风,不要让孩子着凉。
新生儿发热时,还应注意多喂些白开水或糖水。除了降温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引起发热的病因:
如果孩子经过降温处理后,仍不能降温,并且有咳嗽、呼吸困难、精神差、不吃奶及高热惊厥等情况时,应及早送医院,请医生给予诊治。
如果孩子是早产儿,容易发热感染,且症状多严重,此时,就及早去医院救治。
如果新生儿是因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即新生儿脱水热。这种情况下,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喂温开水或5~10%葡萄糖液,每2小时一次,每次10~30mL。口服液体困难时,可静脉补液,以5%葡萄糖液加入总量1/5的生理盐水。补充液体后,热度随即下降。为预防本症的发生,在初生几天内,如母乳不足应补充液体,同时避免过度保暖及注意环境温度。
新生儿败血症发热时,发热亦不是其主要症状之一,体壮的新生儿常有发热,但体弱的新生儿或早产儿则常体温不升,其临床表现亦轻重不一。针对此种发热,应认真观察共他体征,进行判断:早期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等。随后发展较快,迅速进入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亦可出现呕吐、腹鸣、腹胀、黄疸、轻度肝脾肿大、贫血等。甚至可有出血倾向(瘀点、瘀斑、DIC症状)、休克征象(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脉细速、尿少、尿闭、血压<4~6kPa)、中毒性肠麻痹,可合并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深部脓肿、尿路感染、惊厥发作、昏迷等。如果有上述症状,则表明新生儿有几血症发生,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及时而正确地应用抗菌素,加强支持疗法,有效地纠正病理生理状态,及时防治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发热时,一般起病急,体温常在38~39℃,甚至40℃以上,当然,也有此新生儿患肺炎时,不发热。其主要症状为:口唇周围、四肢末端及甲床发绀,皮肤苍白或灰白,一般情况较差,少哭或不哭,精神萎靡,呼吸增快、有时不规则,口吐白沫,鼻孔张大,鼻扇、可见三凹征,呛奶、拒奶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如羊水吸入史,有无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史,及以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等。如为吸入性肺炎则肺部X线表现为右下肺叶实变多见,也可见肺不张、肺气肿。感染性肺炎可见肺纹理增多,并有小点状浸润阴影,根据以上即可确诊。千万不要因为患儿无发热,以为无病,影响患儿肺炎的诊治。
小儿麻疹发热时,发热为最初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麻疹粘膜斑等。大约于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直至正常。对麻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应该给予足够水分,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最好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透疹为原则。常用药有桑叶、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亦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药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热又可透疹。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西药退热剂可选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亦可用安乃近滴鼻。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可降至过低。对麻疹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小儿风疹发热时,多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一般在出疹后2~3天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持久不退或退而又升,应考虑是否出现并发症,或考虑继发感染。因为小儿风疹的发热较轻,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嘱其多饮水,或用中药双花、板蓝根、大青叶、芦根、薄荷、野菊花等煎水频服,清热效果亦较好。
新生儿发热不主张用退热剂降温。除了上面介绍的这几种新生儿常见的发热疾病外,还有很多原因可引起宝宝发热,所以对能引起对病理性发热一定要找出发热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这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心语提示
小儿中低度发热时,如果人为地降低体温,反而破坏了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影响病情的诊断,甚至因体温下降而放松警惕,以致贻误治疗。这就是医生为什么对有些发热小儿不轻易采取退热降温措施的道理。对39度以上高热和有热惊厥史的小儿,为了减轻发热对人体的损害,适当退温是必要的,但最常用的是物理降温法。
问答91:“怎样防止新生儿感冒?”
防止新生儿感冒,预防很重要,并且感冒后,大人不能为宝宝乱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张琴和老公都感冒了,他们怕传染给刚满月的宝宝,决定,让婆婆帮张琴带宝宝,可是宝宝却还是没有像张琴和老公想象的那样,能逃过这一“劫”,照样感冒了!张琴很懊恼,这么小的小婴儿,要怎样做,才能防治他们感冒呢?
心理分析
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若不及时处理,轻则由于鼻塞引起呼吸和哺乳困难,重则并发肺炎,所以,对此,家长们都很紧张!
?专家支招
防止新生儿感冒,预防很重要,卧室要空气流通,禁止患感冒的人接触小儿,母亲如有呼吸道感染时,应少接触小儿,并在喂奶时戴上口罩。
当宝宝有感冒症状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去找医生,在感冒有鼻塞影响吸吮时,可在喂奶前用0.25%~0.5%麻黄素滴鼻;如伴有发热,要使用抗菌素。当然这些都得在医生的诊治下使用,不可盲目的给孩子自行“治疗”。
心语提示
不要给宝宝乱服感冒药,否则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