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10472600000037

第37章 中日友协成立,两国开始民间外交

战后日本吉田内阁在美国胁迫下,采取了敌视中国的对华政策,但是广大日本人民强烈要求与中国友好,发展中日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日友好运动。

1949年10月10日下午,日本东京地区的群众在神田的共立讲堂举行集会,庆祝新中国的建立,并成立了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筹备会。参加会议的有日本各政党、文化界、贸易界以及旅日华侨总会的代表。他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倾向,但是,他们都为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新中国的诞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一致希望永远与这个邻邦保持和平友好。”

接着,1950年1月2日,在日本参议院会馆第一会议室又召开了日中友协发起人大会。由日中友好的著名活动家内山完造先生为首的小组组织发起,内山完造先生向日本社会各界各阶层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到1949年底,参加协会创建的发起人已有400多人。这天到会的有日本政界、经济界、文化界、劳工界等人士120多人,当时在国民党驻日代表机构中任职的华侨谢南也参加了会议。

亲历这次大会的岛田政雄先生,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的:

开头的议题是协会名称问题,用“亲善”二字还是用“友好”二字呢?经过一致讨论认为,日本过去打着“亲善”的幌子进行侵略,为对过去表示反省,决定用“友好”二字。接着提出了用“中日”抑或是用“日中”的问题,站在对过去日本人蔑视中国人的反省立场,把中国放在前头,即用“中日”的心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国际性团体的名称按惯例应是本国在先。表达悔悟的心情不在名称谁先谁后,重要的看今后的行动。最后,实藤惠秀教授提出正式名称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简称“日中友好协会”的提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会议通过了《筹备会纲要》,并制定工作计划,选出了122名干事,并组成常任干事会。干事会决定把日中友协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日本和中国》,同年2月20日发行创刊号。

发起人大会结束后不久,从3月20日开始日本各界人士举办了“日中友好周”。友好周期间在日本各地举行了“日中友好集会”、“中国问题座谈会”、“演讲和电影放映会”等活动。特别是在东京银座数奇屋桥公园举行的“新中国摄影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北京寄来的三百幅照片是二战后第一次在日本展出,反映中国东北地区建设成就的照片,更为那些仍有亲属滞留在东北地区的日本人所关注,每天观众达2万人次。

这次展览会遭到驻日美军的干扰,穿着制服的美国水兵闯进展览地点,殴打解说员,把一块裱在木板上的图片和一个像框上的玻璃打碎。

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政府极力阻挠“日中友好协会”的成立,采用造谣诬蔑的手段,迫害日中友好协会会员。1950年5月10日《每日新闻》第二版以“在日本革命中活跃的间谍网”为标题,说日中友协是“根据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远东支部的指示,搜集驻日美军动向”的特务组织。

协会筹备会发表声明,予以反驳,并向每日新闻社提出抗议,进行了强硬的交涉。结果,这家报社不得不以作家丰岛与志雄代表协会向报社投稿的形式,在7月26日该报的来稿栏中发表了文章,说明以前的报道是毫无根据的捏造。随后,美国占领当局又以“整肃赤色分子”的名义,对一些日中友好协会会员施加迫害。

尽管如此,日中友好协会的组织在日本各地仍继续发展和壮大。

1950年9月30日和10月1日,日中友好协会第一届全国大会分别在参议院会馆和神田教育馆举行,宣布协会正式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协会各支部、20余个工会、各政党、贸易促进团体,文化界以及华侨等方面的代表共180人。大会通过了协会的宗旨、纲领和工作方针,还制定了12条章程。

协会的宗旨是反对和不许重新复活军国主义,立即建立两国人民之间正常的关系。协会的纲领有4条,内容为:

①本协会要深刻反省日本国民中存在的有关中国的错误观点,并努力予以纠正;

②本协会为建立日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努力从事两国的文化交流;

③本协会为了有助于日中两国的经济建设与提高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促进日中贸易;

④本协会以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基础,谋求相互安全与和平,从而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协会的工作方针,规定了日中友好运动的性质:

“我们的友好运动是中国与日本两国国民的友好运动。其含义是:它是全民规模的友好运动,是不通过彼此国家机构的人民友好运动。我们希望将来能通过两国的国家机构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但目前的实际情况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开展的友好运动,是不依赖于国家或政府的自发的国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