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
10472100000019

第19章 剥夺教会特权的农民战争——1419~1434年的捷克胡斯战争

条顿骑士团在“伟大的战争”中的失败,证明了在反侵略斗争中各国人民力量实行联合的重要性。致使教会封建反动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中欧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战争中,身穿盔甲的重装骑士无法抵挡以其步兵为基础的敌军。“伟大的战争”生动地证明,骑兵正在衰退,步兵又在兴起。18.剥夺教会特权的农民战争——1419~1434年的捷克胡斯战争捷克胡斯战争又称捷克农民战争,发生于1419~1434年,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次战争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导,故得名。它联合着全体捷克人民要求剥夺天主教会掠夺的财富并限制其权力,给德国在捷克的努力以沉重地打击,使捷克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

公元9世纪末,捷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之后封建关系急剧发展,工业化发展速度很快,生产力不断提高。耕地扩大,铁犁普遍采用。手工业也兴盛起来,农村中有麻织物、呢绒和其他手工业。铁、铅、锡、金、银等金属开采驰名欧洲。11~12世纪,捷克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布拉格逐渐成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从捷克向多瑙河上游、匈牙利、威尼斯等地输出的有马、牛、皮革、粮食、银、麻布等。

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尚得多。他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次举行的宗教会议,并把他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保证其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

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次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

胡斯战争拥有一支以塔博尔派为核心的常备军,其军队主力是步兵,也有骑兵和炮兵。基本战术单位是战车,数十个车组编为一个“战车队”。步兵、骑兵与之协同作战,炮兵拥有野炮和攻城炮,野战部队总人数为4000—8000人。战斗序列包括前卫部队、主力和后卫部队。火炮布置在战车中间,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那些在有利情况下下马作战的重骑兵的袭击。胡斯党人军队的战术多半是进攻行动。主要战役发生在以下几个地方:在苏多麦尔日(1420年),400名胡斯党人击退了2000名国王骑兵部队;1420年,在维特科夫山,由杰士卡率领的部队,给西吉斯孟德一世皇帝率领的捷克第一次十字军远征部队以迎头痛击;1422年,在库特纳—戈拉和涅梅茨卞—布罗德附近,第二次十字军远征部队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1426年,在乌斯提附近,塔博尔派2.5万人击败了十字军骑士部队7万人(第三次十字军远征部队的主力);在塔霍夫(1427年)和多马什里茨(1431年)附近,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军远征被击退。胡斯战争的影响波及德国,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震动。

30年代初,捷克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胡斯党人分裂为圣杯派(温和派)和塔博尔派(激进派)。经济和政治上较稳固的圣杯派开始与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贫民革命军成了圣杯派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市民阶级和贵族公开背叛人民,其力量已占3倍优势,遂于1434年的利帕内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至此,胡斯战争结束。

恩格斯指出:胡斯革命运动“即捷克民族为反对德国贵族和德意志皇帝的最高权力而进行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战争”。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比英、法等国的农民起义具有更大的规模。它给德国在捷克的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如:皇帝承认胡斯教会的独立,外人不得干涉捷克的宗教事务。同时,这次战争使得胡斯和塔博尔派的思想传播到捷克邻近各国以及整个欧洲,促进了这些国家15、16世纪反封建斗争的高涨,推进了许多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如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6世纪初瑞士、法国、英国等宗教改革。

胡斯军在军队建设和军事学术方面有一定创新,比如:首创车载兵和战车工事对付敌重装骑士骑兵;情况需要时,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士骑兵的袭击;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并大量使用轻炮兵;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种协同动作等。这些在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了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