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
10472100000014

第14章 跨世纪的远征与掠夺——1096~1254年的十字军东侵

公元11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为掠夺财富、对外扩张,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打着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旗号,组成十字军,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先后八次、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十字军所到之处,都成了尸山火海的废墟。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但在客观上,十字军东侵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

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热衷于在掠夺性的战争中发财;许多受压迫的贫民也幻想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土地和自由,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动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因而它也是人类争夺最激烈、战争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他们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干扰基督教商人,残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因此就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此时的中、近东地区混乱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此举正中罗马教皇的下怀。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西欧教俗两界,由天主教会发起,在“上帝的引导下”,打着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旗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十字军东侵,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

十字军远征参加者的衣服上缝有用红布制成的十字,由此称为“十字军”。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地’(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教皇还蛊惑人们:“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军东侵前后进行了8次。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腓力二世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查理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远征(1202~1204年),是由教皇英诺木三世组织进行的。十字军开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并在其领土上建立起了几个国家。

第五次十字军远征(1217~1221年),是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所率十字军联合部队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了杜姆亚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苏丹订立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十字军远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军远征(1270年),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远征,但两次远征均遭失败。

十字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加者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上也极不统一。身裹甲胄的骑士装备的是中等长度的剑和用于刺杀的重标枪。一些骑马或徒步的骑士除剑外,还装备有长矛或斧子。大部分农民和市民装备的是刀、斧和长矛。十字军采用的是骑士军战术,战斗由骑士骑兵发起,一接战即单个对单个的决斗,协同动作有限。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交战时,他们先用剑击溃十字军的部队,然后将其包围,实施勇猛果敢的攻击,把他们分隔成数个孤立的部分加以歼灭。恩格斯写道:“……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十字军远征持续了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本来罪恶面目的暴露,反而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学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还更坏些。”十字军所谓要夺回的圣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这场屠杀以后,十字军到“圣墓”前去举行宗教仪式,随后又投入了新的烧杀掳掠。据《耶路撒冷史》记载,十字军占领该城后,对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3天大屠杀。十字军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伪性。

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的。

十字军东侵,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如西方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针;海军也有新的发展,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与作用得到重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