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读的智慧故事
10468400000286

第286章 虎脖解金铃

南唐时候,金陵清凉山上有座庙宇,庙内香火旺盛。许多年轻和尚跟从著名的佛学大师法眼禅师在此学习佛法。其中有一个名叫泰钦的小和尚,聪明过人,性格豪放。

有一次,泰钦躲到后山烧野鸡肉吃,恰巧被寺庙管理者瞧见,被罚面壁三日。可他仍不思悔过,嘻笑称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好像他比不吃荤的和尚还尊重佛祖释迦牟尼。这自然引起了众和尚对他的嫉恨。

有一天,泰钦私自到山下的集镇上闲逛,慢慢游到一家门口挂着“三杯倒”招牌的酒肆,不看则已,一看他的犟脾气就来了,心想:“你说‘三杯倒’,我偏要喝他五杯,看我倒不倒?”

泰钦喝得酩酊大醉而归,竟然还把肚中的污秽物吐在佛堂上,这下可招来了众怒。武和尚们持棒槌地,以示抗议;文和尚们联名上书给法眼禅师,一致要求把泰钦赶下山去,以正寺规。

法眼禅师不忍失掉这一聪慧的弟子,又怕触犯众怒。

他对在场的和尚们说;“泰钦触犯寺规,理应处罚,姑念其学习刻苦聪颖过人,再给他一次机会。试猜一谜,倘若泰钦不能解,而诸位中任何能解,则按寺规将泰钦逼出山门;倘若诸位中无一人能解,而唯有泰钦能解,那么仍留他下来,面壁思过。”

法眼禅师接着出一谜语:“老虎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铃,谁能在不伤老虎的条件下把金铃摘下来?”

众和尚想:“杀死老虎能轻而易举地解下金铃,可规定不伤害老虎;不伤害老虎去解金铃,就会被老虎吃掉。”众和尚们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结果仍然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答得出。

这时,酒意未消的泰钦却说:“我能解谜!——解铃还须系铃人。”

法眼禅师欣然说:“泰钦答得对。”

众和尚实在泄气,但法眼禅师有言在先,不便违抗。泰钦也已领悟到法眼禅师的暗示和训导:自己造成被动局面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缺点错误要由自己来改正。

从此泰钦继续留在法眼禅师身边,潜心研读经文,最终成了精通佛学的著名大师——法灯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