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098

第98章 举直错诸枉

“原文”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译文”

樊迟问关于仁。

孔子说:“要爱护人。”

又问关于智。

孔子说:“能识别人。”

樊迟不理解。

孔子又说:“让正直的人纠正不正的人,使不正之人变成正直。”

樊迟退下来,见了子夏说:“刚才,我见先生问他什么是智慧,他说,‘让正直的人纠正不正之人,让不正之人变成正直’,这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句话意义丰富啊!舜掌握天下,从人群中挑选、举拔了皋陶,于是那些不仁善者只好走远。汤掌握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举拔了伊尹,于是不仁善者只好走远了。”“故事”

荐贤不荐子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周敬王二十一年)的一天早朝后,季孙斯相国请大司寇孔子从弟子中推荐两名“擅政的贤者”作为家臣。

孔鲤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暗自向父亲表达了入仕的心愿。孔子不语,瞪了儿子一眼。

不知是孔鲤拜托学兄为自己求情,还是巧合,曾点、颜路分别提请老师将孔鲤作为推荐入仕的人选。

曾点说:“孔鲤学弟有很多优点,比如心诚品端、谦逊勤学、与人为善等。老师现居大司寇要位,说话有分量,趁这个机会推荐孔鲤学弟入仕吧?”

孔子说:“相国要选的家臣是‘擅政的贤者’,孔鲤不合格呀!”

颜路说:“只要老师说一声‘可以’,不就合格了吗?入仕这等好事,不先安儿子还能先安排谁呢?”

孔子生气地批评二位弟子说:“尔等此言差矣!我常说思不出礼,行不离仁,难道你们都忘了!要知道,子路、冉求,还有一些弟子都有较高的从政才能,我应先推荐合格者入仕。正因孔鲤是我的儿子,我才应‘荐贤不荐子’呢!”

曾点、颜路虽然挨了批评,还是劝说老师接受自己的建议。

孔子果断地说:“我意已决,先荐子路,冉求入仕。话说回来,即便是同样的条件,我也应先荐别的弟子。我常对你们讲‘天下为公’、‘远者亲,亲者疏’,方能为人师表,难道你们想让老师以权谋私、害仁损礼吗?”

老师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曾点、颜路不敢再持己见了。

曾点、颜路向闵损谈及这件事,闵损说:“我们的老师从来都是心正德洁的仁人!”

一瓶水打败对手

大山和高成是工作上的死对头,他们为了实地预演提前来适应场景,各自默默地在沙漠里行进着。

大约走进沙漠二十多里时,老天突然刮起狂风,整个大地被风暴抬起来又埋下去,埋下去又抬起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风暴才消失了。为了在天黑前走出沙漠,大山强忍着周身的疼痛,从地上爬起来,举起水壶,想润一润干得冒烟的喉咙,哪知,水壶已经滴水不剩。

高成比他好多了,他的面前还摆着两小瓶矿泉水。见到水,大山就激动得全身发抖!大山想:向他讨,他必然会向自己提出苛刻的交换条件,向他买,在这个时候,他断然不会出卖自己的救命水!

如果没有水,恐怕会渴死在沙漠里。大山害怕,他悄悄地潜到高成的背后。这时,高成正把最后一瓶水递到嘴边。大山一把夺过高成手中的水,提起自己的行李包就跑……

这天晚上,大山翻完最后一道沙丘,一跟头跌倒在草原上的一堆篝火旁。等他醒来的时候,无意中摸了一下行李,却发现包里还有一瓶水。大山先是惊愕,继而羞愧得号啕大哭起来……

这瓶水是高成塞进他的行李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