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008

第8章 仁者必有勇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道理的话,但是能说出有道理的话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必定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就有仁德。”

“故事”

比较勇武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卫国的时候,一天下午正在赶路,忽然看见迎面飞奔来一辆马车,驾车人是王宫使者,子夏高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你跑的这么快?”

使者满脸是汗,气喘吁吁地说:“大王午睡起来,要我去召勇士公孙悁。”

子夏一听要请勇士,觉着自己劝勉卫灵公的机会来了,他说:“如果不是公孙悁,但是其勇武和公孙悁一样的人可以吗?”

使者定睛细看子夏,见他长得身材高大,全身上下透出一股英武之气,应不在公孙悁之下,便说:“也可以。”

子夏听了,就跳上使者的马车,说道:“拉我回王宫。”

使者领着子夏去见卫灵公,卫灵公见公孙悁没有来,生气地问使者道:“我命令你去召勇士,为什么召来一个儒生?”

使者说:“回大王,我去召公孙悁,路上遇见此人,他说自己与公孙悁一样地勇武,所以就把他带来了。”

卫灵公说:“原来如此,那先请先生坐下,再去召公孙悁来!”

一会儿,公孙悁来了,他听说子夏来了,以为子夏要抢他的位子,便一脸杀气,气势汹汹,持长剑直奔子夏而来。子夏面不改色,端坐不动,对公孙悁说:“收起你的剑,我要和你谈谈勇武。”

卫灵公也说:“公孙悁,收起剑来,我也要听你们二人谈论谁更勇武。”

子夏对公孙悁说:如果我和你一起跟随大王西行会见晋国的赵简子,赵筒子披头散发,手持长矛,见此情景,我急速走到赵简子面前,对他说:“诸侯觐见,不穿朝服不合乎礼节。您若不换上朝服,子夏将割下头颅把血溅满你全身。”赵简子听罢,便会回去换上朝服会见我们大王。在这件事上,你敢这么做吗?

公孙悁面有惧色,回答道:“我不敢。”

子夏接着说:“你输给我一次了。我又和你跟随大王向东到齐国,会见齐国君主,齐国君主座椅上有双重褥垫,而只给我们大王一个褥垫,我会大步向前,对齐国国君说:‘按照礼节,诸侯见面,不可居高临下地交谈。’说罢,我上前从齐国君主身下抽出一个褥垫,使他与大王平起平坐。在这种情况下,你将怎么样?”

公孙悁沉默片刻,脸色变红,说道:“我不敢这么做,不如你勇敢。”

子夏此刻如身临沙场,双眼炯炯放光,一脸英武之气。他继续说道:“你不如我勇敢两次了。我又与你一起随大王走到野兽出没的旷野,有两头大野猪猛冲过来追赶大王,我拔出长矛与野猪搏斗,刺杀野猪后回到大王身边,你将如何?”

公孙悁此刻满脸是汗,深深地低着头,不敢正眼看子夏,半晌才说:“我的确不如你勇敢。”这时,公孙悁显得不知所措,完全被恐惧震慑住了。可见他不过是一个以暴凌弱的乡野村夫而已。

子夏说道:“你之勇敢不如我三次了。所谓高贵的君子,上不惧怕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下不欺侮平民百姓,对外保持礼节人格,庄重而高傲使敌人不敢侵犯,对内经得起威胁迫害而使君主不受危害。这是君子的长处,也是君子最可宝贵的品质。那种以自己的长处掩盖短处,以强欺弱,欺凌无辜百姓、横行于街巷之间的人,是君子最深恶痛绝而民众要共同讨伐的。这种人怎么有颜面在君王面前讨论勇武呢?”

公孙悁听到这里,脸色由红变黄,羞愧得无地自容。

卫灵公见子夏如此大义凛然,刚勇而智慧,相形之下,公孙悁则表现出粗野无知、欺软怕硬而不通仁义的本性。就对子夏说:“寡人虽然不聪敏,但我愿意选择先生的勇武精神。《诗经》上说:‘不侮辱弱小,不畏惧强暴,’正是先生所说的意思啊。”

真正的勇者

病人的子宫长了瘤子,给她开刀的是一位名医。可偏偏名医也有误诊的时候,下刀以后,豆大的汗珠就冒上了他的额头: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名医陷入了痛苦的挣扎:要么继续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要么立刻把肚子缝上,然后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病,这回他居然看走了眼。

三秒钟的内心挣扎,名医浑身湿透。三十分钟后他从手术室回到了办公室,静待病人的苏醒。

“对不起。”只见他站在病人的床前说,“太太,请原谅,是我看错了眼,你只是怀孕,并没有长瘤子,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你一定能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惊呆了。然后,病人家属突然冲了上去,抓住名医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什么东西!”

有朋友笑这位名医:“为什么当时你不将错就错?说它是个肿瘤,又有谁知道!”

名医淡淡一笑:“可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