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079

第79章 学而优则仕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译文”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做官做得好的人应当进一步学习,学习好的人应当去做官。”“故事”

三盈三虚

季平子骄横放肆,独览国政,用天子、国君的规格祭祀泰山之神,带头瓜分公室……对此,鲁昭公忧心如焚,盼望国家出现遵循周礼的政治势力与之抗衡。这时,他想到孔子是讲仁德、通周礼的大贤。于是,趁孟僖子启奏准允孔子办私学之机,顺势褒奖并批准孔子开办私学。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夏,孔子的私学办得热气腾腾,几十名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六艺”,就连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也成为孔门弟子。杏坛的声望在鲁国越来越高。这一切,无形中对季平子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一天,季平子对少正卯说:“国君和孟僖子都支持孔子办私学,若孔门弟子一旦形成政治势力,会有损于我的前程。你看……”

少正卯是位有才学的机灵人,当即心领神会地说:“孔子办私学已经国君下诏认可,名正言顺,大人不能下令取缔。由您老支持,我出面办官学,不是照样可以挤垮杏坛吗?”

“就这么办!”季平子与少正卯又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

少正卯设坛讲学的消息传开后,孔子明知这是与自己竞争,但却泰然处之。他按教学计划,给学生讲授“六艺”知识。同时经常强调做学问的态度,诸如,“学习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不能死读书或者读死书;学习,要经常实习;学习与做人是一回事,人不可能没有毛病,发现过错及时改正,才是真学问,真道德;我把学生叫做弟子,敬称为弟,爱称为子,咱们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弟子们敬佩孔子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和的品德,学习风气越来越浓。

少正卯故意在杏坛南边不太远的地方建学堂设教坛。同年秋天,工程完毕,取名卯坛。少正卯扬言,要与布衣孔子的杏坛分出一个子丑寅卯。他对着杏坛,大声宣讲:“我少正卯是鲁国大夫,办的是官学,所有学生一律免交学费。”少正卯的规定一宣布,卯坛上涌进了不少学生,孔门弟子中也有一些转移到卯坛,杏坛第一次由盈变虚。

孔子并不因为杏坛上的学生减少而失望,继续按部就班地教学“六艺”。同时,从另一个新角度,反复地给学生讲解做人的道理。一次,他曾这样对学生说:“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事。要把事情做好,必须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做人的关键是培养君子之德,重视现实人生中的为人处世:能安贫乐道,生活不奢侈,不贪图安逸;培养高尚道德,追求人格、精神纯正;敏于事,讷于言,慎于行;时刻注意向修养高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从主要方面学会了做人,也是学习好学业的重要方面。”老师的教导,净化了弟子的心灵,他们更加安心地读书、听讲、学习。而卯坛上的弟子们争高低、比家境,乱哄哄的。杏坛上去的学生陆续返回,就连卯坛上也有一些学生被吸引过来。杏坛又兴旺起来。

少正卯一看自己的教坛由盈变虚,便利用自己在季平子手下,在鲁国的地位和影响,并施展游说能力,登门拉拢孟懿子:“恭请您到我学堂就读并担当第一弟子,这有利于密切你与季孙相国的关系。您投在一个布衣门下,有何好处?”孟懿子回答:“我兄弟做孔门弟子是父亲的心愿。少正大夫虽文才冠国,我兄弟亦不能做你的弟子了,还望原谅。”少正卯皮笑肉不笑地恳求说:“您总得给点面子吧?你不做我的弟子,我聘请你做我的学监,帮助我办学,该不推辞了吧?”孟懿子点了点头。少正卯当面从怀中取出事先用绢写好的“聘书”交给孟懿子。当夜,少正卯又派了几个得力弟子到孔门弟子的住处去游说拉拢。结果,第二天一开课,杏坛上又缺了一些学生,第二次由盈变虚。

杏坛上出现第二次流失学生的现象之后,孔子的情绪并没有波动,反而坦然地说:“人各有志,择师随意,来去自便,思辨自主,去返不责。”孔子仍然有计划地依序传授“六艺”,并针对某些学生存在的读书做官的念头,加强了官德教育:“学习好的可以做官,做官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具备官德。用良好的官德处理政治,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有吸引力,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它运行;做官,必须思想不走邪路,温柔敦厚、轻松愉快地为政;为政,首先自己公正,才能政令畅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们赞扬:“老师讲的为政之道真透彻,如入仕途,定照此去做。”孔门骨干弟子纷纷表示:“跟老师学到底!”与此同时,卯坛因缺乏系统教材,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第三次乱了套,有不少学生流向杏坛。

少正卯在难以稳定教坛的情况下,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招”,他亲自找季平子的另一个重要家臣阳虎,通报自己的想法,商议对策。阳虎说:“孔子是我的眼中钉,我一定帮助少正大夫挤垮杏坛。”第二天,傲慢粗鲁的阳虎来到卯坛,对着杏坛高声喊叫:“杏坛上的弟兄们听着,我阳虎现在正式做了少正大夫的第一弟子!少正大夫的文才在鲁国数第一,他既做官又做老师,他办的是官学,隶属季相国。你们要知道,这样的官学培养的学生做官容易!想读书入仕的,都来做少正大夫的学生吧!季相国能赐给你们官!我也会推荐你们做官!来吧!快到卯坛来吧!不要错过了机会……”果然,阳虎的喧嚣很有诱惑力,一些华而不实的学生转移到卯坛上去了。杏坛上第三次出现了由盈变虚的状况。

“少正卯如此拆我们的台,要和他斗!”“要与他辩理!”“要向国君启奏!”……孔门弟子愤怒地议论开来。孔子示意学生止怒静坐,心平气和地说:“学生跟谁学习都一样,我不在乎弟子多少。但是,我主张学生自觉提高思辨能力,端正治学态度,坚定治学信念,就能多学知识,就能培养出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就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材……”孔子讲完,杏坛上依然书声琅琅。

卯坛上,时而阳虎叫嚷,时而少正卯说教,时而学生吵闹,无计划,无教材,杂乱无章。

“三盈三虚”之后不久,杏坛得以巩固发展,卯坛以散伙而告终。

周恩来答问

新的学年开始了,奉天(现在的沈阳)关东模范学校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有的回答:“是为了家父而读书。”

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

有的干脆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周恩来,现在你回答,为什么要读书?”魏校长问。

“为了中华之崛起。”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庄重地回答。

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重、大声地重复了一遍: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