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039

第39章 中庸之为德

“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该是最高层次了!人们不了解它,已经很久了。”

“故事”

以礼行事

一天上午,大司寇孔子由几名弟子陪同,徒步在鲁都城内巡查社会治安,来至南菜市时,发现一群人围观两个打架斗殴者。

孔子住步,只见:两筐青菜撒在地上,被践踏得不成样子;两个厮打的人蓬头垢面,踏掉了鞋子,扯破了衣服,抓破了脸皮。那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猛使一个别脚,把那个少年摔倒了,跨腿骑到他身上,正欲举拳猛打其头,孔子上前抓住了那壮年人的拳头,大喝一声:“不许打人!”围观者怒指壮年,愤愤评说:“冉仁是个老无赖!”“冉仁欺负孩子!”“冉仁挤占少年的摊位,还撒人家的青菜!”

两个打架人垂手站立在大司寇面前。那少年说:“回禀大司寇,小人叫程敬,我先来此卖菜,冉仁硬把菜挑子放在我的摊位上,他让我‘滚蛋!’我与他辩理,他不仅将我的一担青菜撒了,还打人。请大人给小民做主!”

“对,对!就是这么回事!”众人不约而同地说。

在大司寇面前,冉仁刚才的那副凶相一扫而光,吓得目瞪口呆,面色苍白。

“你冉仁,要学仁,不害人!”大司寇威严地说。

子路扯了一下孔子的衣衫,与老师低声耳语:“这冉仁是冉雍的父亲。”

“啊!”孔子十分惊奇,转身走至随在最后边的冉雍跟前说:“这事由你处理!”说完,离开了南菜市。

冉雍掏出银子,交给程敬说:“小兄弟,你受惊了、吃亏了,权且收下这四两纹银作为对你的补赏吧!”

程敬接过银子,对冉仁说:“你也向这位小哥学学!”

回到家里,冉雍对坐立不安的父亲说:“爹啊!你老人家再这样做下去,孩儿还能在曲阜立身做人吗?我是夫子的学生,处处以礼行事,你这样蛮横无理,我还有脸做孔子的学生吗?”

冉仁羞愧地低下头,对儿子说:“千错万错,都是爹的错。这次,被夫子碰上,大司寇给留了这么大的面子,对于他说的话,我全记住了,今后一定做一个站得住脚的人。”

果然,冉仁从此变成了一个孔子说的“学仁”、“不害人”的好人。在南菜市上,他和程敬竟然成了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几天之后,冉雍就此向老师复命。孔子说:“我料定你能把此事处理得很好。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学识深、仁德高的好人啊!”

葛孟的中庸之道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然而早年时,也曾犯过小错误。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认真又讨嫌地纠正了过来。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就坐在他的身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之口。”

“是的,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为了那么一点儿小事就和别人较起劲来,值得吗?再说,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说出实话而得罪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