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035

第35章 有若无,实若虚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日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说:“有才能却请教没有才能者,知道得多却请教知道得少者。有知识却像没有知识,富足却像空虚。别人侵犯也不计较。过去我的朋友们一直是这样做的。”

“故事”

实事求是

子路穿上华丽的服装去见孔子。孔子喊着他的名字,说:“由,你穿得这样漂亮是为了什么呢。过去,江水从地下涌出,开始水极少,不足以浮起酒杯,等到江的渡口时,不乘方舟,不避风浪就渡不过去,难道不是众多小河汇聚才形成的吗?今天你盛装而出,颜色鲜亮充溢天下一人眼目,有谁给你增加了什么才会这样的吗?”

子路赶快走出去,改穿平常的衣服走进来,显得很自如。孔子说:“由,记住我的话。慎于言者不喧哗,慎于行者不露声色。有才能的人自以为有长处者,是小人。所以,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说话的要领;能干就说能干,不能干就说不能干,这是行动的准则;说话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是智慧的表现;行动做到能干就说能干,不能干就说不能干就是仁人的表现。一个人既明智又有仁德,又何必增加不必要的东西呢!”

高处何处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在病危之际。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3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3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险峻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3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面带笑容,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

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个年轻人的安危担心,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了。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正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越来越真切的渺小感。

真正的英雄,并不把自己当成英雄,他们往往感到自己很渺小。他们做起事来无所畏惧,尽其所能。他们有勇气主宰自己的命运,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