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462700000033

第33章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为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言语要谨慎而守信,博爱大众接受有仁德的人。已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再用以研习学术。”

“故事”

心里无私天地宽

曾参十分孝顺父母,父母要找他,母亲一咬手指,他就知道了。有次曾参跟从孔子到了楚国,忽然感到心有些慌,他知道这是母亲在咬手指,便告别孔子回了家。问母亲是什么事,母亲说是因为太想他,才咬的手指。

曾参曾几次出来做官,但每次心情都不一样。他曾说:“我父母活在世上的时候,我出来做官,只要给我三釜薪俸,近二十斗粮食作为我的俸禄,我就很开心了。我父母逝世之后,再出来做官,给我三千釜,近二十万斗粮食作为我的俸禄,因为我不能拿它来奉养双亲,心里总是感到悲伤。”

孔子的学生就问孔子:“像曾参这样,可以算作是被利禄牵挂了的吧?他是为双亲寻求俸禄,不能说他牵挂俸禄是罪过呀!”

孔子说:“孝子奉养双亲,只求心情舒畅,不应讲求俸禄多少,他的心对俸禄有所牵挂,这就是错误。要是心里什么牵挂也没有,他还会有悲伤的感情吗?那些胸中没有牵挂的人,看待三釜粮食、三千钟粮食,只不过就像看见鸟雀、蚊虫从面前飞过去一样。”

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多孝顺一下父母,我们才会少一分遗憾。

大学毕业后,王为被分配到离家几十公里的A市。父亲早逝,身为独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车票是用彩色胶纸印刷的,有一次,母亲偶然发现了一张车票便对他说:“儿啊,你的车票怪好看的,给我吧!”他顺手就把车票送给了母亲。以后,他每次回家,母亲都要翻他的衣袋要那张车票。

后来,王为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

再后来,王为担任了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当他有了专车之后,没必要再坐公共汽车了,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又几年过去了,王为已是A市里的一位副市长。一天晚上电话响了,老家的表弟来了电话,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几十公里对王为来说是短途,一个小时后,王为便见到母亲。这时,王为发现多日不见的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第二天王为便安葬了母亲。

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王为从那只祖传的木匣子里翻出了一本小学课本。他翻开一看,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回家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泪水又一次涌出,王为后悔,为什么不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多回几次家,王为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过他城里的大房子里住过一夜。

自那以后,王为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与子女之间那浓浓的亲情。王为说,多回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别像我,现在只要一想起我的母亲,就会有一种对父母深深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