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并影响和左右了政治活动,所以说物质是意识的基础。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联动效应。从短期来看,政治变迁就是一个当政者如何挣钱与花钱的过程,时局动荡的时候尤其如此。
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岁月里,钱的因素在政治和军事纷争的背后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各方枭雄们成就霸业需要钱,东山再起需要钱,绝地生存更需要钱。而对于艰辛生存的平民百姓们来说,钱的作用更加现实。居家度日不易,谁能让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就支持谁,经济因素在这里成了决定人心向背的因素。
当然,争天下的人还不能安于当守财奴。有钱不花,人心散了,你的地位甚至生命很快就会岌岌可危。除了那些捞了点钱就出国躲起来的没出息的东西,很多玩政治的奸雄始终操心的是弄来的钱怎么花才最有效果,才物有所值,才有利于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与任何一个投资银行家没有区别。
挣钱的意义毋庸赘言,没有钱就办不成事,区别只在于手段有高下之分。别人主动捐助是上策,有借有还是中策,直接动手抢是下策。比如,纳粹德国首先用的是中策,后来摊子大了,用钱的地方多了,就用了看似痛快实则愚蠢的下策,把相对富裕的犹太人宣布为敌人加以剥夺。一时痛快之后,换来的是广泛的道义失助和社会精英的出走。
在历史的尘烟中,诸多当权者都深谙这一套必然的手法。希特勒上台以后,利用国家统制和美国贷款迅速稳定经济,降低失业率,赢得了德国人对他的好感和拥戴。蒋介石名不正言不顺地登上统治地位,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对手,在表面上重新统一国家,都可以算得上具有一定的花钱艺术。这些手段当时能够欺骗一些百姓和短视的所谓“社会精英”,让他们在享受到一定的利益后山呼万岁,从而奠定独裁者的当政基础。而一旦天下初定,这些手段的负面效应立刻凸显,毕竟从良的老虎改不了吃人的本性。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城头王旗变幻的表象下,其实是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的行动在进行。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苍生社稷成为了牺牲品。为了取得内部斗争中的优势,在位者竞相出售国家利益给外国,换来现实的物质支持,而不管自己死后的洪水滔滔。为了拉来潜在的对手归顺,巨额的社会财富变成了收买人心的工具,虽然无数的同胞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但是,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在没有尽头的长夜里,也依然有着仁人志士的扼腕叹息和冲冠一怒,有着忘我者的不屈奋斗和艰难求索。这些令人因痛心而焦虑,因思索而振奋的故事不是戏剧,不是云烟,而是警示后人的教材。这使我们动容,使我们感触中华民族曾经距离一个公平而正义的社会有多远,使我们感受我们的民族依然有着无尽的生命力和与命运抗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