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骑兵
10459000000026

第26章 “南下旅游”

就在刘春雷忙着给新“公鸡”剪鬃毛、打烙印的时候,部队接到紧急通知:骑兵团编入南下支队,在十一分区司令员王秉璋(开国中将)的指挥下,跨越陇海线作战。

南下支队由冀鲁豫七团、十团和骑兵团组成,这三个红军团都是军区的宝贝疙瘩,现在一家伙全用上了。根据命令,南下支队火速从砀山、黄口之间越过陇海路,沿途不许恋战。“突破作战时,一梯队不准救护伤员,行军途中不准等待掉队人员。任何人不得以救助为名擅自脱离队列,否则按临阵脱逃处置!”

此令一出,全团惊悸。这是最紧急状况下的行军纪律,大家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人人都在想:南边的新四军遇到大麻烦了!

老兵们都听说过“皖南事变”,所以当时都以为又发生了类似事件,大家焦急得不得了,准备豁出命去救援。战士们纷纷表态,即便累死也不拖部队的后腿。有的人还向战友们打招呼:我受伤了不要你们管,赶紧去接应新四军,千万别给咱们红军团丢脸。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1944年9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八里庄战斗中牺牲了,但这消息当时严格保密,并没有被透露。

10月,国民党以三个师、六个纵队的兵力对新四军四师实施南北合击,四师参谋长张震(开国中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心自己抵挡不住,就向正在湖西地区的冀鲁豫军区杨勇、苏振华求援,电报落款使用了已故师长的名字——彭雪枫。

杨勇和苏振华都是彭雪枫的老部下。彭师长当红三军团五师师长的时候,杨副司令员是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苏副政委是五师十三团政委。所以,两人接到这个求援电报,当然不敢怠慢,立刻派出精锐主力火速驰援。

骑兵团不顾疲劳日夜兼程,一路不断突破顽军的拦阻。

行军越紧张,就越需要把战马调理好。部队停下,人不吃饭也要先给马匹筹粮筹料。战士们的眼睛熬得布满了血丝,困得经常从马背上掉下来。刘春雷他们这些当干部的还必须时刻留神观察,发现前面的哪匹马停住了,就去捅一下,弄醒睡着的战士。徒步大队的人拽着马鞍绳跟着走,也是边走边睡。夜里赶路,大刘听见旁边的一位班长哼哼唧唧、嘟嘟哝哝,接着又嘿嘿嘿地笑,正想问他乐什么,却见他一头撞了上来,原来是睡着了说梦话呢。

敌人察觉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快速南下,顿时乱了手脚,新四军四师随即进行反攻。骑兵团开赴永城时,一路上看见顽军丢弃的辎重和伤兵,知道仗已经打完了。四师副师长韦国清、政治部主任吴芝圃前来欢迎南下支队,先是宣布:下一步的任务是歼灭涡阳、蒙城的敌人,可过了两天又说不打了。

原来,顽军方面提出要停火谈判,新四军就根据毛主席“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同意谈判。于是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冀鲁豫的三个主力团万分紧张地跑到淮北,没打什么正经仗,每天只是看演出,开大会,参观交流。新四军四师倒是挺忙的,打土顽,搞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却一点儿也用不着八路军帮忙。

新四军和国军谈判,八路军的南下支队实际上充当了谈判的威慑力量。想想看,七团是当年的“红军三虎”之一,十团是井冈山的老红军,骑兵团是从陕北杀到冀鲁豫的铁骑兵。有这样的老牌部队兼模范主力守在谈判桌前,是够顽军们胆战一阵的。

不过,对八路军而言,南下会师变成了“南下旅游”,长途奔波一场却没捞到仗打,这让大家多少有些不自在。本来嘛,部队开的是打仗的买卖,放着涡阳、蒙城都不让打,整天看戏喊口号的算是怎么一回事!交流经验的时候,领导们讲得很起劲,底下的人却觉得挺无聊。当时,新四军还没有使用过坑道作业,所以每次开会都要求介绍这个新战术。次数多了老八路就有些不耐烦,说:“光说不练有啥意思,还不如下个命令,看我们把涡阳城打下来就明白了。”

有些人还埋怨新四军小题大做,把老八路喊来喊去的。有一次,冀鲁豫十团的一个营和新四军某部一起看戏,不知怎的就吵了起来。十团这个营长也是个二愣子,跳起来喊一声:“十团的起立,上刺刀!”硬是把别人赶了出去,害得骑兵团以后参加联欢会都不许带马刀了。

其实,骑兵团和兄弟部队的团结友谊搞得还不错。开会的时候,那边喊一声“欢迎坚持华北抗战的八路军”,这边就回一声“向善于斗争的新四军学习”;那边喊一声“向八路军老大哥部队致敬”,这边就答一句“向英雄的新四军致敬”。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参观访问、交流经验、听报告、看演出……忙得不亦乐乎。

11月中旬,南下支队返回沛县、丰县。

临走之前,当地财政干部拖了几麻袋钞票来,不仅发战斗津贴,还按照当地公务出差的标准发放补助,每人每天一角钱。这可是冀鲁豫以往从没享受过的待遇,刘春雷领到了三块六。当时,涡河一带的工业品紧缺,农产品却很便宜,五角钱可以买一斤牛肉,十个鸡蛋才一角钱,于是大家吃了牛肉又吃鸡蛋,开心极了。

战士们吃得高兴,干部们却有点发愁。主力部队都是有年度任务的,比如骑兵团,1944年有一项指标是缴获重武器一百件。现在眼看要到年底了,还差十多件没完成,本来以为南下作战能“捞一把”,没想到又弄成了“旅游”,这可怎么办才好?

回湖西的路上,支队一直想找机会打一仗,可是各路敌人都躲得远远的,八路军遇不到对手,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到了沛县。

不过,刘春雷倒是有点收获。部队经过永城的时候,找了个大户人家住下。大刘大概是住在了别人的书房里,满架子的各类典籍他看不懂,翻来翻去,突然就翻到一本有许多插图的书。这本书是讲怎么做西洋体操的,字不多,可画了不少示意图,男的肌肉强壮,女的曲线妙曼,十分好看。那时候,成天打仗的农村小伙子没见过这个,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大家抢来抢去地看图画,结果就把书扯破了。怎么办?当排长的掏钱赔偿呗!于是,刘春雷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可惜的是,这个体操课本没过多久就被五马分尸,大家一人一页地瓜分了;大刘最后一个体操动作也没学会,真是浪费了教材。

回到沛县,湖西这边的战役也结束了,南下支队的使命完成,宣布解散。

九团团长匡斌(开国少将)神秘兮兮地来找况玉纯,约他去单县打仗。原来,国民党山东挺进军二十九纵队(时锡久部)进驻了单县东北的插花楼。匡斌的意思是想要骑兵团先快速过去把敌人监视起来,九团再随后赶到,两家一起把时锡久消灭掉。

匡团长约骑兵团当帮手,一方面是因为骑兵动作快,能追逃也能打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骑兵不擅长攻坚,真正打据点还要靠他们九团,他的算盘打得倒挺精。反正有仗打就是好事,况团长立刻答应了。不过,匡斌敢不打个招呼就把部队拉出去打顽伪军;况玉纯可不敢,于是就请示了上级领导。

骑兵团急行军九十华里,赶到单县插花楼西南五里的大朱庄村,敌人派到村里催粮款的人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八路军俘虏了。时锡久的小老婆跑到村里来玩,也被骑兵抓了起来。

几个步兵团也相继赶来。最先到达的是七团和八分区独立团,八分区司令员曾思玉(开国中将)指挥他们迅速把插花楼据点包围起来。等九团匆匆赶到时就只剩下看戏的份了,把匡斌气得哇哇叫。那时候,打游击是个零打碎敲的苦差事,攻城拔寨的油水要大得多,九团好不容易订下的菜,却让七团先上了桌,难怪匡团长要发脾气。

插花楼这里,时锡久的千把号人多是些土匪流氓,装备和战斗力不怎么样,据点工事也很一般,八路军的主力团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来。多余的部队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匡斌团长就决定带部队回巨南(巨野)去。

“怎么?你们骑兵团还准备在这里等分红啊?”当时,冀鲁豫军区的团干部之间有个民主协议,叫做“战场缴获奖励分红”,差不多就是见者有份的意思,主要用意是照顾小编制团队和地方部队。

况玉纯笑着劝匡斌别急着走,按他的看法,时锡久被围之后,单县的日伪军就会出来帮忙,到时候打援一样能发财。

“二十九纵队可是国民党顽军,如果单县的敌人不出来支援呢?”匡斌有点不信。

“再等等吧,如果敌人出来支援,就一定会有日本鬼子参加。”

匡团长听说日本兵要来,就去组织部队准备打阻击。

骑兵团也一门心思地想打援。李树茂告诉大家:“单县的伪军警备大队总共五百多人,没多大意思,关键是日军守备队有炮有机枪,咱们一定要把大家伙搞过来。”战士们摩拳擦掌,兴奋得不得了。

在插花楼阵地,七团和独立团按部就班挖坑道。

刘春雷跑去看热闹,发现他们有的在挖坑,有的在休息。几个神枪手闲得无聊,对据点里喊:“喂!你们有胆量就冒个头出来啊!”顽军们倒也有趣,不敢露头却伸手在墙头上摆了一块砖,这边立刻开枪,把那砖头打成几截。于是,外边的八路鼓掌,里面的顽军也喊好,接着又摆上一块砖……八路军在阵地上唱:“晴天呀晴天,蓝个莹莹的天……”顽军也在据点里吼:“我站在城头观山景,耳听见楼下乱纷纷……”大家就好像是在做游戏一样。

看样子,插花楼这里也在等着单县的日伪军。

等来等去,11月24日,终于把日伪军等来了。

单县的日军宇贺中尉、森方小队长带领鬼子守备队和伪山东警备总队第一大队前来增援,在常老家村附近遇到了八路军九团的阻击。

骑兵们关心的是日本兵来了没有。李树茂拿起望远镜一看,高兴地喊:“来了来了,带了两门步兵炮!”接着就听见团长下命令:“出发!

出发!”

刚从大朱庄出来,就听见插花楼那边“咚咚”的炮响。那是七团的人知道鬼子出动,连实施坑道爆破都等不及了,直接用迫击炮平射轰击寨门,想赶紧解决掉时锡久,再回过头来打日伪军。骑兵们心说:想得美,哪有那么好的事!鬼子的这两门炮我们预定了,任谁也抢不走!

插花楼那边开打了,时锡久的人马抵抗了一阵才发觉不对:“不好了!真的是老七团打上来了。”其实,从包围插花楼开始,战士们就一直在喊:“我们是八路军八分区七团,赶快投降。”可时锡久的二十九纵队根本不相信。

顽军不上当的理由倒也很充分。首先,老七团的名声太大,以往随便哪个土八路都喜欢借这块招牌吓唬人,游击队动不动就喊“我们是老七团”如何如何的,次数多了敌人也就无所谓了;其次,时锡久也知道八路军七团、十团、骑兵团都南下打仗去了,他可没想到南边的顽军那么不经事,七团这么快就能回来打他。

更重要的是,插花楼的顽军没有看见“老七团的行头”。

七团有个炮兵连,这个炮兵连有一门九二步兵炮。这门炮是1941年缴获的,直到1944年,冀鲁豫军区装备有大炮的八路军步兵团只有七团这一家,威风得很。每次打攻坚战,炮兵连都把大炮摆在显眼的地方吓唬人,所以见到九二步兵炮就等于遇见了老七团。

不过,虽然有炮,却缺少弹药,军区兵工厂一个月也造不了几发炮弹,七团的大炮也是摆样子的时候多,开火的机会少。这次南下,七团干脆把大炮零件拆散埋在土里了。没了行头,也就难怪时锡久的手下不认账。

八路军在外面挖坑道,二十九纵队不急不慌的,还以为对手是独立团的土八路。等仗打起来,冲锋号一响,那队形、那战术、那火力、那气势……霸气十足啊!顽军这才发现不对头,赶紧往回缩,直喊:“完蛋,真的遇到老七团了。”

七团猛攻插花楼,骑兵团就从大朱庄出发,向敌侧后方迂回包抄。大朱庄的老百姓挺有意思,也许是距离敌人较远,他们不害怕。也许是没见过骑兵打仗,觉得稀奇,反正男女老少都端着板凳椅子上房顶瞧热闹,嘻嘻哈哈、开开心心的,像是看大戏一样。

远处,敌人正在进攻九团阵地。伪军在前面拱,日军炮兵小队在后面助威,炮兵和伪军之间是日军步兵小队,伪军有四五百人,日本兵有六十多人。骑兵团的计划是迂回到日军背后,先解决掉炮兵,再冲击步兵。

炮兵是骑兵的克星。虽然步枪、机枪火力也会给骑兵造成很大杀伤,但在冲锋的时候,只要不打到要害,战马即使多处挂彩也能保持进攻姿态,这倒不是战马的觉悟高,而是因为受伤的马匹不离群,会主动跟着大队跑。但遇到炮火就不行了,炮弹一爆炸,马就惊慌得乱奔乱跳,骑兵能不被甩下来就算不错,根本顾不上进攻队形。

可炮兵也怕骑兵。炮兵移动速度慢,如果没有步兵的有效保护,很容易受到骑兵的冲击。所以骑兵进攻时,应该避开炮兵阵地的正面,从侧后方发起攻击。

骑兵团绕弧线迂回,大队战马踏起漫天尘土,被日军发现了,他们立刻实施干扰,接连几发炮弹打了过来。说起来,这日军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枪打得准,炮也打得准。

况团长命令一、三、四连作为第一拨实施进攻,三个红军连就以纵队阵型运动接敌。刚跑了没多远,又看见旗语指示:改向西南方向的贾庄快速前进!

原来,日军看见骑兵迎击上来了,就迅速向贾庄靠拢。贾庄是个有寨墙的村子,控制着通往单县的道路,如果让鬼子的步兵和炮兵占据那里可就麻烦了。于是,双方开始比赛速度,鬼子步兵拼命跑也比不上骑兵的马快,八路军的三个连冲进贾庄时,敌人离村子还有半里地呢!

骑兵进了村,鬼子却占据了村外的一片坟地,“噼噼啪啪”地打枪。李树茂立刻命令:“冲出村去,到敌人阵地拼马刀,消灭鬼子的时候到了。”三连防守住村子,一连和四连跃马杀向坟地。

马踏敌阵,一连的机枪手石双友来不及换梭子,就用机枪猛砸。不料被鬼子抓住机枪,一把拽了下来,两个人就在地上滚来滚去。刘春雷赶到跟前,骑在马上不好下手,只得跳下来帮忙。大刘先拿手枪抵着鬼子扣扳机,卡壳了,气得石双友又哭又骂,他只好再用马刀在鬼子的腰上戳一下。鬼子瘫了,石双友也晕了过去,不知道是被累晕的还是被气晕的。

那鬼子挺倔犟,八路军卫生员给他包扎,他把绷带扯开;炊事员问他要不要“米西米西”,他咧嘴笑笑,摇头,当天晚上就死了。后来才知道,这家伙是日军的小队长森方。

一连缴获了两门步兵炮,连长匡永盛赶紧指派了六匹马拉走,生怕有谁抢了他们的战果。有了这两门炮,骑兵团的缴获任务可以算是超额完成了。其他骑兵连队也都冲了上来,剩下的三十多个鬼子撤到了朱老家村。朱老家是个只有十一户人家的小村庄,老百姓早跑光了,鬼子钻进民房里躲着。骑兵把村子包围起来,刘春雷用马刀在土墙上掏洞,准备先弄个窟窿再丢手榴弹进去。就在这时候,听见有人喊“鬼子放毒气了”,一群人被熏得满脸眼泪鼻涕,纷纷往外跑。

其实,这毒气是八路军自己放的。特务连的一个小伙,南下作战时捡到个花花绿绿的罐子,弄不清是什么玩意儿,就当做宝贝藏起来。他发现这罐子底部可以打开,还露出一截导火索,就觉得一定是个炸弹(还好他没以为是罐头),现在看见鬼子躲在房子里,小伙子就决定用炸弹把门炸开。他把罐子点着了丢在门槛上,瞧了半天,炸弹不响,却“突突”地冒绿烟。过了一会儿,它把房子里的鬼子熏晕了,也把围攻的八路熏得到处跑。

好不容易毒气散去,正准备再进攻,九团的团长匡斌来了。匡团长一到,就命令骑兵们撤下去休息,把最后消灭鬼子的任务交给九团。说话间,九团三营端着刺刀“忽啦啦”就把朱老家村围上了。

骑兵们很不甘愿,可人家匡团长的官大脾气也大,李树茂也不敢惹他。大家只好重新上马,去找伪军出这口恶气。(九团三营后来用逐房逐院攻击的办法,歼灭三十多个鬼子,捉了六个活的。三营九连还有个战士一人拼死了三个鬼子兵,被评为“拼刺英雄”。)

战场上,到处可以看见跑来跑去抓俘虏的骑兵,各连各排都跑乱套了。刘春雷听见马书龙说:“我们往南边追,把那些跑得快的捉回来。”

大家都同意:“好啊,好啊!”

追出去三四里,看见有零零散散的伪军了,骑兵们一边喊“缴枪不杀”,一边收容俘虏。这时,二营教导员王凤翔也来了,他提议:“再接着追,绝不让敌人跑回单县城去!”

于是又追,一直追到离单县县城只有两公里地,已经可以看见北城墙了,终于追上了最后的十几个人。这些家伙也确实跑不动了,趴在地上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骑兵们都觉得好笑。

有个伪军军官,也许是觉得辛辛苦苦跑了那么远,眼看要跑到家了却被抓回去,实在气不过,再加上刘春雷他们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伤了他的自尊心。这家伙本来都已经交出手枪了,却又突然发疯似的冲上来抢夺骑兵挂在马鞍上的马刀,把大家吓了一跳。幸亏教导员王凤翔抢先一步,抽刀把他砍倒了。

询问俘虏,这才知道他就是伪山东省警备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吴振海。王凤翔的这一刀挺厉害,直接把吴大队长的肩膀砍断,结果没走多远他就因流血过多而死掉了。

回去的路上,刘春雷发现路边有一口十二印的大铁锅,大概是伪军们逃跑时丢下的,他立即捡了起来。其他人都弄不清这大铁锅有什么用,可大刘自有主意。当时,骑兵团的炊事员都是用家常的普通铁锅炒菜,每次做饭都要借用好几户老百姓家的灶台和炊具,不仅麻烦,而且动作慢。刘春雷是当过厨子的,会炒大锅菜,知道这口大锅对部队开饭有好处。

打下了插花楼,消灭了日伪军,领导们都很开心,于是就轮流会餐。刘春雷的这口大铁锅和他炒大锅菜的技术立刻就派上了用场,其他连队的人到四连来会餐,觉得四连上菜又好又快,实在佩服,纷纷把刘大厨子连人带锅请去传授经验。于是大刘就从这个连吃到那个连,又从这个团吃到那个团。

缴获九二步兵炮的几个战士只吃了连、营、团三顿庆功宴,可刘春雷却吃了十几顿,搞得几个功臣直犯妒忌,嘀咕说:“嗨,咱们的两门炮还抵不过他的一口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