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30岁:职场的那些人和事
10454000000043

第43章 比你差的人却升为你的上司

自认为各方面都比同事优秀的你,却没有得到提升。这个时候,心理不平衡、抱怨的人不少,可状况果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属于判断错误,如果同事不如你,老板怎么可能选她上任。问题纯粹出在你自己身上,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你应该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以谦虚的眼光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观察,多学习,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那些影响你升职的因素。

职场不可"自我感觉良好"

令小倪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这次晋升中,为何比自己差的小方成了自己的上司?小倪回想起这几年来,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她全心投入工作中,整天满负荷运转,对工作细节处处讲究,力求每件活都干得漂亮。什么事到她手上,三两下就完成了,别人需要一星期做的事她可能三天就绰绰有余,效率极高。而小方呢,整天坐在电脑前忙忙碌碌,经常和同事们有说有笑,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八卦零食时间"。想到这些,小倪有些灰心,她打算辞职,离开这不公平的环境。

陆总得知后,找小倪聊了聊,陆总告诉小倪:"并非你没能力、不努力,问题在于在工作当中,你忘了关心一下其他成员的工作。有几次,大家合作完成一份方案,可你却选择了"单挑"。虽说每次完成得都不错,可是在讨论其他同事的方案时,你总是将话题引回自己的方案,总是强调自己的方案中优于其他同事的亮点。"小倪非常冤屈:"我只是对事不对人的,有些人太小家子气,太不open了!" 陆总问她:"那以后,你再找其他组员讨论合作方案时,是不是遭到了同事们的冷落和刻意'不合作'?"陆总继续说:"踏实勤勉,认真工作,这是晋升的基础。可一切事务独自包揽,而且处理过程中过于表现自己,不懂得遵守团体的共识,不懂得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这样的人你会让她成为团队的领导吗?"小倪没出声,陆总告诉小倪:"一名职员和一名领导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不同,你若想升职,就需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公司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缺乏人才,人力资源部不断招聘新人、培养新人,就是希望能培养出能为公司所用的将才,当你有能力胜任时,公司怎么会放着将才不任用呢?"

成为领导,绝不是简单的业务能力强就可以出任的,你认为的"比你差",只是你的观点,你需改变看待事物的观念。或许"比你差"的同事对周围关系相互的了解程度高,或许刚好她可以使企业组织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或许"比你差"的同事与企业刚好形成互补。不管如何,"比你差"的同事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正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而你恰恰没有这些特征。

需改变的思维定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按照习惯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思维定势"。许多人往往会对自己已经接受的思想或者认为正确的观点深信不疑。殊不知,正是这些"错误的确信"扭曲了一个人的感知。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自己特定的思维"响应程序",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信息时,会按照这些错误的程序去反应,去看待和判断事物。其结果就是使人只看到自己想象的,而排斥实际情况。

在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指导下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往往会把自己的思维囚禁在一个狭小的"牢笼"里。错误的思维"响应程序"像一堵墙一样,束缚思想,使人只了解墙内的事物,而不去探寻墙外的客观事实。实际上,这个"响应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建立的,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它。

人最难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容易,发现、承认自己的缺陷却很难。这是因为人总是习惯于用旧有的思维定势和既有的标准去衡量一切,所以看到的是"比自己差"的人获得的多。如果你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继续按照旧有的习惯和有限的知识水平去感觉,那么你永远无法知晓什么是非对错,只会更加的愚昧、无知。所以,时时审视自己的观念尤为重要,它可以让你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正站在"错误的位置"或者"狭隘的角度"看事物。

观察世界,审视自己

自省法。自省就是通过观察世界,有意识地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论语。里仁》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人为镜,发现有德行的人向他学习,争取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及时反省自身的缺点,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吸取教训,不要重蹈"不贤"的覆辙。

评价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自省往往更客观。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似,则可说明你的自我认识较好。如果两者的评价相差甚远,多数表明你的自我认识有偏差。只有一个人指出时,或许这个人的观点不全面,可如果周围的人都说你有某项不足,你就需要调整了。

二分法。对任何事物都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审视自己也不例外。你既要发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将优点变成优势,弥补不足,那么在职场中你就是独一无二的。

经历法。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你的心要安静,也要干净,不能焦虑,不能凭自己的偏见、喜好、信念、情感等来观察、判断事物。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心灵会变得像一尘不染的镜子一样,清晰准确地观察你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从中捕捉到非常细微的蛛丝马迹。长期坚持这个良好的习惯,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持续这样用心观察、体验、分析、总结,你会使自己得到改造并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结提示:

有些人受一时心态影响,常用"灰色眼光"看人,再加上小瞧同事,往往最招人烦。这样的人说话不注意态度,尽管有时出发点是好的,可由于表达方式不对,很容易给人压力。有时候,无伤大雅的玩笑,也会灭人志气,打消工作积极性。因此,你需重新评估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信念、假设、辩解、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