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问诊
不是科班上课,不需要严格地按照课本来讲解。这里仅将无疾日常应用最多的几项内容(饮食、二便、睡眠、诊治经过)向大家介绍一下,并说明其意义。
以上几项,是无论哪类患者,无疾必问的内容。这些很普通的问题,对医生的诊断有怎样的价值呢?
先说饮食。中医治病与西医不同,核心的策略是帮助患者,开展以患者为主体的自救行为,所谓“病为本,工为标”。既然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是主体,那么保护、扶助人体的气血,就是医生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气血的来源,主要在于饮食物。所以中医自古就崇尚“保胃气,存津液”的治疗原则。意思是,医生治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保护好患者的脾胃,不要过度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
问诊先问饮食状况,即是希望了解患者当前的胃气强弱,定下用药的基调。能食者胃气盛,不能食者胃气弱。战国廉颇老将要出阵,众人判定其能否应敌的问题就是“尚能饭否?”对于邪气偏盛的患者,胃气强则可急攻,胃气弱则须减量。对于虚损的患者,胃气强则可考虑峻补,胃气弱则必须缓图。因为胃气不但承担运化水谷的重要职务,药物的消化吸收也必须依赖于胃气。胃气不足,又攻伐太过,则胃气更损。胃气不足,则补益之药难得运化,从而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再看二便。二便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十分重大。一例中风患者,神昏3日不醒,西医各种疗法用尽,只差开颅治疗,家属不允,请中医会诊。医师张口便问大便状况,云五日未行。急以大承气下之,得便而后神清病转。
人体通过二便,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如果排出不得,废物滞留体内,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当务之急是通利二便。反过来,如果二便过于通利,出现腹泻,小便过频等现象,又必须及时处理,不让体内的精微物质过分外泄。当然,不论通利,还是固摄,治疗的方法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见便秘就用大黄、番泻叶攻下,见腹泻就重用补益固涩药来止泻。如此则常令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出现误治。具体辨识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几个章节中,会以实例不断加深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看看睡眠。在上面望神一节,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些关于睡眠与神的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展开来认识。睡眠对于神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人只要处于清醒状态,神就在工作;思考问题时,神就在繁忙地工作。人体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神的总统协调。如果忙碌一天的神,在晚上仍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长此以往,神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由神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脏腑器官,也就都有可能出现功能的异常。昨天网诊的一位患者,即是由于神的异常,导致全身的不适:焦虑、恐惧、失眠、异常发热感、头痛、大便失常……对于这样的患者,用最有效的方法缓解失眠,让神得养,是当务之急。
根据无疾的观察,失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入睡困难;一种是睡眠浅,梦多;一种是早醒后无法继续入睡。第一种,多属心火所致。神欲入心,但心中有热(多思辗转即是热象),神喜清净,入心不得,从而出现入睡困难。第二种,多属肝血虚所致。神入心,魂入肝,神魂多并行出入。肝血不足,魂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在体内游荡不安,我们就在梦中看到了一幕幕电影的上映。第三种,多属肾精不足。老年人经常出现这类表现,即是年老肾精亏损所致。三类虽然可以进行如此划分,但症状常常相兼出现,治疗也需要相互参照。
最后谈一下询问诊疗过程的意义。人是非常复杂、精微和宝贵的。任何医生都可能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的诊治经过,了解以往医生的诊断、治疗思路,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可以最大限度的为本次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此外,对于女性患者,经血、白带的情况都是必须询问的。曾诊治一位老年女性,一身虚劳象,健脾益肾疏肝之法皆不效。最后询问白带情况,才讲白带量极多,每日必须更换两次内裤。处以完带汤原方,5剂,诸症大减。
(二)特定问诊
对于各科疾病,专门的问诊内容太过庞杂,不可能一一讲到。这里仅提供一则无疾诊疗的头痛案,以示特定问诊之法。希望大家留意无疾问诊的过程。患者女,20岁,以头痛来诊。
无疾:头痛多久了?(了解病程长短,判断病情轻重)
患者:自高中时起,大约4、5年了。
无疾:头什么部位痛?(了解病变部位)
患者:左侧偏头痛。
无疾:头痛时怎样的痛法?胀痛?刺痛?热痛?还是?(了解疼痛性质)
患者:感觉随着血管一跳一跳的痛。
无疾:吃饭好吗?(常规问诊)
患者:一般。
无疾:大小便状况?
患者:还好。
无疾:睡眠怎样?
患者:经常失眠,遇到一点压力就睡不好。
无疾:月经规律吗?(女性必问)
患者:时间还好,一般向后错一两天。
无疾:颜色怎样?有血块吗?
患者:颜色偏黑,有块。
无疾:血量多吗?
患者:正常。前3天比较多,持续1周左右。
无疾:经期腹痛、腰痛吗?
患者:小肚子痛比较严重,腰痛不明显。
无疾:头痛与月经有关系吗?
患者:一般月经前会加重,考试前紧张也会加重。
无疾:白带怎样?
患者:正常。
无疾:以前头痛看过吗?吃过哪些药?
患者:没有好好看过,只是吃些止痛片。好了,通过上述的问诊,你了解特定问诊与系统问诊的大体内容了吗?面对这位患者,你会作出怎样的诊断呢?
四、切诊
切诊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比如感触皮肤温度,按循腹部包块,以及腧穴按压寻压痛点等。但今天留给普通人最深刻,也最感兴趣的是脉诊。中医诊脉历来被认为是中医四诊方法中最为精妙高深的一种。古代悬丝诊脉的传说流传很广,即是对脉诊神秘化的一种表现。
今天的脉诊法实际上有很多流派。今天影响最大的,是按照濒湖脉学的27部脉诊断法,今天中医诊断学教科书上列出的脉诊法也是源出于此。要完整地学习这27或者28部脉法,大家可以自行参考中医诊断学教材,或者李时珍《濒湖脉学》。因为内容太过烦琐,很难明确重点所在,列举的很多脉象,在临床中出现的机会也比较少。所以,这里仅向大家介绍一种简便易行,实用可靠的诊脉方法,让爱好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对自己和家人、朋友范围内的实践,即可以掌握基本的脉象特点。不过在学习之前,需要大家先来了解一些诊脉的基本知识。
(一)脉诊的基础知识
1.诊脉前提诊病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凝神静气,中医所谓“治神”,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刚刚经历车马劳顿,需要先行休息,等到气息平定,心绪坦然之后,方可诊脉。
2.诊脉部位诊脉部位,中医称为寸口,位于手腕内侧前缘桡动脉搏动处。腕后高骨(即桡骨茎突)在确定具体诊脉部位时非常重要。高骨前方动脉搏动处称寸;高骨后方动脉搏动处称尺;高骨正对的动脉搏动处称关。
3.诊脉手指医生通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患者寸、关、尺三部上进行诊脉。且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调整自己手指分布的距离。诊脉时,以手指末端接触患者寸口脉,因为指端的感觉最为灵敏。
4.诊脉三法按照手指用力轻重的不同,诊脉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法。所谓浮取,就是手指刚刚触及寸口皮肤,脉即可得;如果浮取不得,医生手指加力按压,得脉即为中取;仍不可得,手指继续加力,在筋肉深层方可得脉者,是为沉取。
这里所谓的得脉,不一定感觉到脉动就是得脉了。医生需要通过浮、中、沉三法,体察指下脉象最充盛有力的状态,是在浮、在中还是在沉取的层次出现,才可以称为得脉。有些脉象如浮脉,浮取即得,但中取甚至沉取也可以得到;不过总以浮取时得到的脉象最为充实有力,即属浮。
(二)中医诊脉,诊什么
中医师将三个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体会什么呢?脉诊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基本的着眼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浮沉浮沉,是指脉象的深浅部位而言。浮取即得,沉取反而脉动减弱,即为浮脉。浮脉常表示有外邪在表。下次外感风寒时,不妨留意下自己的脉象,体验下浮取即得的感受。所谓沉脉,是浮取中取皆不可得,必须沉取深层才可得的脉象。沉脉多表示里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2.迟数迟数,是指脉跳次数而言。古人计量脉动次数,不像今天这样方便,随时有钟表可查。于是古人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方法,来体察患者脉动的次数。即医生一呼一吸,患者脉动四次,属正常。少于四次,如三次,即称迟脉;多于四次,如五次,甚至六次,则称为数脉。迟脉多主寒,数脉多主热。
3.虚实虚实,主要指脉动力度而言。主要反映人体气的充盈状况。气盛则脉动有力,气虚则脉动无力。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精神饱满,气力充足时,往往干劲十足;而气不足时,就是四肢倦怠,连说话也懒得说。我们的脉也是这样的。此外,脉象有力,也经常是一种邪盛的表现,无论寒邪、热邪稽留,都可令脉来有力。所不同者,寒则迟,热则数。
4.粗细粗细是指脉的形态而言。正常脉象,粗细适中。过于洪大的脉象,常见于实热证。细小如丝般的脉象,常见于阴血虚的患者。气血充盛,则江河浩荡,在脉则充盈;阴血虚少,河流干涸,脉道不充,则脉细小。
另有几种常见的脉象,一并介绍给大家。
1.弦脉弦,即琴弦,只需将手指放置琴弦上,即可感知此脉。弦脉,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脉象,大家留意下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某人心情不爽时,就经常会出现弦脉。弦为肝病主脉。另主寒证,痛证。文字很难描述这几种不同性质的病证所引起的弦脉之间有何差异。暂请大家当作公式般记下,无疾日后尽量多通过实例,来帮助大家增加体验。
2.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这是对滑脉形状的经典描述。滑脉大体有两种,一种与数脉相近,脉动次数快且流利,表示阳热,或食积。若次数不快,而流利,多表示痰湿内停。
3.革脉革脉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脉象,只要遇到一次,就会留下终身的印象。浮取即得,且坚硬如鼓皮;但加力中取后,脉形中间一下变得空虚无物,而边缘仍坚硬依旧。主病在“男子则亡血失精,女子则半产漏下”。亡血,大出血;失精,严重遗精,或房劳过度;半产,即流产;漏下,即月经量大,淋漓不断。阳气无形,需要依附于阴血物质上才不致耗散,所谓“血为气之母”。现在阴血物质大量耗失,气无从依附,浮越于脉上,则见浮取之坚硬如鼓。但内部空虚,故按之则见中空。
(三)脉诊的意义
1.判断病性疾病的性质,不外乎寒热虚实。这些病性的差别,在脉诊上多可以进行判断。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些内容其实很容易理解。寒则脉迟,热则脉数。气虚则无力,血虚则脉细;有实邪则有力。
2.判断病位病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表里,二是脏腑。
外感表证,脉多见浮;内伤里证,脉常见沉。
另,左右手之寸关尺,各自有自己代表的脏腑器官。左手寸关尺分别代表心、肝、肾(阴);右手寸关尺分别代表肺、脾、肾(阳)。心肝二脏,一主血,一藏血,所以左脉以候血之病;肺脾两脏,一主气,一生气,所以右脉以候气之病。如此一来,结合上面讲的对病性的判断,通过脉诊,就可以对患者出现的问题,作出基本的辨证了。
3.判断病势脉象从浮转沉,且症状加重,是表邪入里;脉象从沉弱无力,转起而有力,是正气来复。诸如此类,通过对脉象的把握,可以判断疾病从表入里,从里出表的走向;疾病从实转虚,从虚转实的变化;以及从轻加重,从重减轻的趋势。
与舌象相似,脉象的出现,往往也不是像上面讲到的,一条条独立出现的。如果相兼出现,如见到浮数有力的脉象,表示怎样的病证呢?如果是沉细无力呢?留意一下自己或家人的脉象,看看具体的脉象是怎样的呢?结合出现的症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如何诊脉
了解了上述脉法知识以后,临证真正开始诊脉时,基本的步骤是怎样的呢?其实诊脉没有一定之规。无疾这里仅介绍自己平日诊脉的方法,简而言之,为初学者提供些参考的思路。
首先三指用力均匀,浮取三部寸关尺;继续齐力中取。一些脉象,通过这样的初步诊察就可以发现了。比如浮脉和弦脉。
接下来,将注意力凝聚在一个手指末端,用浮、中、沉三法,在寸关尺每一部脉上依次探寻体察。
诊脉时间以探清脉象为度。一般单手不少于1分钟。
诊毕,再诊另一只手,过程相同。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知识。再次重复一遍前面讲过的一句话,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四诊方法更是带有鲜明的实践特征,而绝不仅仅只是知识。对四诊方法的掌握,必须依赖于亲自的实践和体验。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来博客上给无疾留言。无疾一定尽己之力,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