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争霸那些事儿
10433100000001

第1章 幼主登基,外戚专政百姓苦

公元25年,刘秀自立为帝,史称汉光武帝,东汉自此建立。汉光武帝本身是豪强出身,他所依靠的统治集团则是一个以南阳豪强为主的豪强集团,即他所封的功臣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四十五人。东汉朝廷用人,主要从这个集团中选取,皇室宗室的男婚女嫁,也大体上不出这个集团的范围。豪强占有大量土地人口,垄断官位,因此东汉统治集团从形成之始,其内部各豪强就具有严重的土地兼并性和地方割据性。光武帝曾想通过土地政策解决这一问题,但终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在汉光武帝和他的继承人汉明帝在位时,他们惩治不法官吏比较严,赋税徭役比较轻,对外战争比较少,“天下安平,百姓殷富”,使国家在经王莽之乱后,政治稳定,得以休养生息,从而奠定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国家基石。明帝去世后,汉章帝改变了汉明帝的“严切”政治,人称他为“宽厚长者”。汉章帝死后,东汉政治便进入黑暗时期。在章帝以后,东汉的皇帝多为幼年继位,东汉的动荡也由此开始。距皇权最近、得到优厚待遇的外戚与宦官有了可乘之机,先后掌权,围绕着皇权展开了一场场血腥斗争。所以说东汉的衰落与动荡始于章帝以后的和帝,其表现形式就是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

东汉王朝在选妃上采用“采女制”,这也为外戚专权创造了条件。所谓东汉的“采女制”,简单地说就是帝王在选妃上为了能跟皇室门当户对,在每年的八月由中大夫、掖庭臣、相工到洛阳附近乡里巡视,按照标准察访德才兼备的良家童女。由于洛阳一带是名门大族和功臣列侯们的聚集地,这样就使得良家童女基本上全是从这些高门大族中选拔出来。而这些出身于高门大族中的某一位良家童女一旦成为皇后,基本就有着雄厚的娘家势力也就自然成为她强大的靠山。所以,在东汉朝廷内,当皇帝有所作为、势力强大时,就是帝党、外戚和官僚三派协调掌控政权,而当皇帝的势力衰弱时,政权就落入了代表大官僚利益的外戚手中。

东汉第一位专权的外戚是大将军窦宪。章帝去世后,年仅十岁的和帝继位。皇帝年幼,自然就由太后辅政,于是太后窦氏临朝,重用其兄长窦宪,皇权就落到了窦氏一门的手中。说到这里,应该说明,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必然。尽管东汉朝廷以豪强势力为基础,“采女制”又使豪强与皇族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使外戚专政具备了客观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就一定要出现外戚专政。在窦太后之前光武帝刘秀的郭皇后、阴皇后和汉明帝的马皇后,当然,由于郭皇后早废,而光武帝刘秀身为开国之君,地位不可动摇,所以光武帝统治时期外戚不会专政,郭皇后与阴皇后也就不在考虑范围内。尽管如此,就只以明帝马皇后与窦太后比较,也可看出外戚专政的出现与代表皇权、处于权力巅峰之人的人格特性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马皇后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援在率汉军征五溪蛮时,遇险受阻,因不适应暑气而导致士兵伤亡过重,六十多岁的马援本人也于军中病逝。马援生前与外戚虎贲中郎将梁松有隙,马援一死,梁松即向光武帝进谗言陷害马援,马家宾客友人为此纷纷避嫌,由此马家随着马援的死而失势。在马皇后还不到十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又因她的兄长客卿的早亡,也悲伤过度地去世了。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家族变故,年幼的马皇后过早地成熟了起来,刚刚十岁,就“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了。可不管她是一个多么懂事出众的孩子,自己身为女儿身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处败落的高门贵族,她的命运就无法由自己来把握了。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堂兄马严解除了马家与窦氏的婚约,将她同两个姐姐一起送入了宫中。从此,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变成了皇家的女人,她的命运与刘氏的江山联系到了一起。应该说,她是幸运的,她被送入了太子的宫中,并以她的聪明乖巧、才貌双全,赢得了当时的皇后阴丽华的喜爱。在刘秀驾崩,显宗孝明皇帝刘庄即位后,她顺利地被册封为贵人,后又以“德冠后宫”的殊荣被立为皇后。

马皇后并无子嗣,恰巧她的姨表亲贾氏也被选入了宫,还生有一子,汉明帝就令马皇后抚养这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汉章帝。从这里,也可看出马皇后与汉明帝的感情很好。汉明帝去世后,章帝即位,马皇后变成了马太后。建初元年(76年),章帝想要给他的三个舅舅封爵。东汉与西汉不同,西汉是“非刘氏不得封侯”,而东汉的建立多依赖于豪强,外戚正是出自于豪强之中。册封外戚,在东汉之始,便由刘秀开了先河。但马太后知道章帝的打算后并不同意。第二年夏天,出现了大旱,有些大臣就说这是不封外戚的缘故,应该依照旧典对马太后的三个兄长马廖、马防、马光给予封爵。在《后汉书》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马太后对于此事的回答,她说:“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寸雨之应。又田蚡、窦婴,宠贵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由此可见,马太后是一个一心守护刘氏江山的人。尽管在马太后死后,马廖、马防日渐跋扈,但由于马太后生前对马氏族人的限制,马氏的力量不足以对刘氏皇权造成威胁,马廖、马防兄弟的骄纵因此并没有升级到乱政的程度。

和帝继位时只有十岁。马太后去世后,窦太后辅政。窦太后与马太后的性格截然不同。如果说马太后是一个贤惠勤俭的人,那么窦太后则是一个极为热衷权力的人。窦太后与马太后一样没有生育。在窦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因她膝下无子,于是章帝立宋贵人之子刘庆为太子。窦皇后为此嫉恨宋贵人,用尽种种手段,迫使章帝废掉了刘庆。但她自己终究生不出孩子,恰在这时梁贵人生下了一个男孩,窦皇后就先把梁贵人诬陷致死,随后将梁贵人的男孩收为养子,这个孩子就是汉和帝刘肇。和帝继位后,窦太后临朝,她的哥哥大将军窦宪权倾朝野。

但外戚毕竟不是江山的正统继承人。和帝年长以后,他在宦官郑众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窦宪,肃清了窦氏一党。公元106年,和帝崩,殇帝立。殇帝是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在位不到百天就死去了。邓太后临朝,迎立清河王的儿子刘祜,是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十五年,邓太后崩后,安帝亲政,任用阎皇后的哥哥阎显,又宠信宦官和乳母王圣,政治紊乱。阎皇后无子,后宫李氏生子刘保,被安帝立为太子。阎皇后于是谮杀李氏而后又进谗言,使安帝废了刘保。公元125年,安帝在去宛城的路上驾崩。陪同安帝的阎皇后秘不发丧,迅速回到洛阳,迎立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帝。刘懿在位的当年就驾崩了。阎皇后又想秘不发丧,挑选傀儡皇帝,以便把持朝政。但这次就没那么幸运了,宦官孙程等首先动手,将废太子刘保迎了回来,立为皇帝,是为顺帝。在这次宫廷政变后,孙程等十九名宦官皆被封侯。顺帝并不信任宦官,他任用梁皇后的父亲梁商为大将军。梁商死后,顺帝又改用皇后的哥哥梁冀。

梁冀骄淫纵恣,他是东汉外戚专权的代表人物。公元144年,顺帝崩,只有两岁的刘炳被立为帝。刘炳只在位半年就驾崩了。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孩子接替,是为质帝。

质帝虽然年幼,却十分聪明。他知道梁冀居心叵测,对他的蛮横行为很看不惯。有一次,质帝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梁冀说:“你可真是个跋扈的将军啊!”梁冀听后,顿时对质帝起了杀意,暗中令人毒死了小皇帝。质帝死后,朝中重臣李固、杜乔等人联名请求立清河王为帝。清河王为人严明,很有声望。梁太后和梁冀在宦官曹腾等人支持下,逼死清河王,拥立十五岁的刘志为帝,是为桓帝。梁冀又迫使桓帝娶了自己的另一个妹妹为皇后,梁氏家族地位由此更加巩固。

梁冀把持朝政近二十年,其为人可说是无法无天。梁冀的兄弟和儿子都被封为万户侯,他的妻子被封为襄城君。官吏升迁调动都要先到梁家谢恩,然后才敢到朝廷办手续。梁冀喜欢兔子,在河南城西造了一个兔苑,命令各地交兔子,并在兔子身上烙上记号,声明谁要是伤害他家兔苑里兔子,就是犯下了死罪。有个西域到洛阳来的商人不知道这个禁令,打死了一只兔子。为了此案,竟株连十多个人丢掉了性命。梁冀还把几千个良家女子以“自卖人”的身份抓来作为奴婢,其行径连土匪都为之不齿。

最后梁冀跟汉桓帝的矛盾终于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公元159年,桓帝的梁皇后去世,桓帝便和宦官单超、徐璜等五人合谋消灭梁冀。他们趁梁冀派亲信进朝监视的机会,说这些人私自入宫廷图谋不轨,然后发动羽林军一千多人包围了梁府,将梁家男女老少斩尽杀绝。正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梁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桓帝没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被抄的梁冀家财竟有三十多亿钱,而因此案被牵连的人就更多了,朝廷高官几乎全被罢免。但汉朝的政治并没有因梁冀的死而好转。不久,宦官单超等五人于同一天被封侯,世称为“五侯”。正是“一将军死,五将军出”,从此宦官独揽大权,东汉政治进入了另一个黑暗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