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人脉投资课程
10432900000015

第15章 服饰也在“说话。”

服饰语言是以服装与饰品(包括首饰)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或信息的交际手段,服饰作为一种信号,比肢体语言本身的信号更加引人注意。

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简洁大方的仪表,不仅能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更能体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演变,每个历史阶段的服饰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服饰发展到今天,已经凝聚了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它载有反映社会风气、历史条件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更是个人的性格气质特征与审美能力的重要而直接的表现形式。

服饰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服饰的式样、颜色、档次和搭配,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生活和风俗习惯。

有研究表明,讲究穿着打扮的人自尊心一般较强、对工作比较负责,而穿着打扮过于随便的人多半是不拘小节。在初次的交往过程中,讲究衣着打扮的人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服饰的打扮上,必须完全服从国际公认的“T。P。O。”原则。

1.T。(time)指时间,指服饰打扮必须根据时间来决定,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指时令、季节,又指具体的月日或星期几,也可具体到一天内的白天、黑夜、钟点、时辰。一个在三伏天还穿着深色长袖制服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好。

2.P。(place)指场合、地点、场所、位置、职位,即服饰打扮应与所处的场合相协调。

3.O。(Object)代表着目标、目的、对象,试图通过穿着打扮来达到给对方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的目的,有效地选择自己的服饰。

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中程导弹的条约。两位第一夫人南希和赖莎的服装就是一次无声的“自我介绍”。当天,两位第一夫人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灰色的套装。为改变苏联妇女“货车司机”的形象,赖莎特意在外加了一件红色的T恤以突出上下身的比例,令人耳目一新。而南希的套装双肩垫得太浮,收腰又过于夸张,与当时庄重的外交场合不是很协调。南希的服饰明显不符合“T。P。O。”原则。新闻媒体普遍认为赖莎的服饰胜过南希的服饰。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它是着装人基于自身的阅历修养、审美情趣、身材特点,根据不同的场合、时间、目的,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地搭配、选择与组合。具体来说,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努力使穿着打扮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一般来说,服装、发型、饰物、化妆等,都要以美观、大方、入时、合群为准则,既不可不修边幅,也不可浓妆艳抹,更不能身着奇装异服。除此之外,还应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搭配得体。要求着装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精心地搭配,尤其是要恪守服装本身及与鞋帽之间约定俗成的搭配,在整体上尽可能做到完美、和谐,展现着装的整体美。

2.文明大方。要求着装要符合本国道德传统和常规做法。在正式的场合,忌穿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身体的过分暴露,不但有失身份,并且也失敬于他人,使他人感到不便和尴尬。

3.个性特征。要求着装适应自身的形体、年龄、职业等特点,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即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可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切勿盲目追逐时髦。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服饰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时下的年轻人都追求时髦,穿着服装往往不考虑时间、地点和场合,根本不重视服装与人脉的重要性。不仅是年轻人太随意,很多人也还不了解着装的规矩,因此,也都忽略了服饰语言。但实际上,在各种场合中,听者的服装往往会给说者带来微妙的心理变化。

有心理学家观察过,假如甲为了个人的感情问题而请教乙,如果乙的服装色调暗淡,那么甲的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原本满腹苦恼,想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可现在却不想说了。这显然与服装有一定的关系。

有位记者就十分注重自己的服饰问题,每次在采访前,她必定先确定对方当天的穿着,然后配合对方,选一套最能与对方搭配的服饰。这种配合方式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对方能自由地谈话。倘若双方的服装相差悬殊,一个人穿的是唐装,一个人穿的是西装,就可能有碍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仪表的文明社会。通过服饰语言,可以了解一个人,也可以让他人了解你。我们必须注意发挥服饰在社交和口才中起到的作用。在社交的场合中,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得体的衣着打扮可以增强自信力,增加交际的魅力,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你深入交往。